衣 茜
一般情況下,所謂突發事件,就是指之前沒有任何征兆的,出乎人意料的,難以預測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主要包括社會經濟、恐怖主義政治、重大群眾性騷擾、重大經濟波動、自然災害等問題或事件。這些重大事件都能夠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反響和影響,但是由于條件的約束和技術的限制,還不能夠進行預測和防范。這些突發性變化往往是在瞬間產生的,并且對社會公民生活和自然環境帶來嚴重影響,有時甚至還影響到社會政治的穩定性和經濟的發展。一般情況下,突發事件具有以下幾點特征:一是具有不可預測性,人類在還沒預測到這件事情發生時,就已經出現了,發生速度很快,很難做出一定的防護和措施。二是往往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經濟災害或損失,由于具有不可預測性,因此往往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互聯網已經很普遍地走入千家萬戶,人們通過網絡就能夠了解到世界的各種新聞,很具有時效性。隨著社會生活的現代化發展,新聞的傳播媒介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互聯網信息技術,這樣就能夠保證人們第一時間就了解到突發新聞的報道,也就要求記者能夠以較強的應變能力進行突發事件的采訪。除此之外,突發新聞的及時報道還能夠有效推進經濟的發展。比如一些商品的發展成果和遇到的問題,通過媒體的報道能夠讓所有人更加了解商品的真實發展情況,從而相應地增加或減少對這個商品的購買,進而影響企業和經濟的發展。另外,在報道突發新聞事件時還能夠引導社會輿論走向更加健康、正確的方向。新聞本來就是將事件真實地傳遞給每個人。讓人們了解事情的真實面目,而突發事件的報道由于具有時效性,所以更能反應事件的真實情況。
由于突發事件具有極強的不可預測性,因此記者在采訪時應該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根據事件的發生情況尋找適合的采訪對象和采訪主體,運用合適的采訪方法進行了解和詢問,使得事件的真實形態更加完整地出現在觀眾面前。對于采訪內容,記者要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進行適當的改動,比如一些自然災害的報道,對于人員傷亡的增減變動要及時更新,并找到適合的主體進行采訪。
新聞報道中很重要的一項原則就是新聞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新聞報道一直是以事實為基礎,用事實說話,用真實地語言進行報道。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很多記者和新聞媒體單位沒有及時反映真實情況,對領導隱瞞事情真相,比如自然災害或是一些突發情況,報道的數據缺乏依據和真實性,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困擾。作為報道真實情況的媒體部門應該及時揭露事情的發展情況和人員數據,保證人們和社會能夠看到事情的真實面目。
新聞媒體報道在對社會事件進行采訪時,除了采訪當時的重要性,還要安排工作人員進行后續的情況追蹤。隨著互聯網信息的發展,媒體部門可以聯合多個平臺的力量,連續追蹤事件的發展情況。對于事情的發展起因,結果和未來趨勢,都要進行公平的報道。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新聞的好奇心也不再僅僅是對于事情的現狀,更多的是事情的發展流程。通過多個平臺的合作和領導,人們對于事情的看法和態度也會有較大的改變,新聞媒體單位要學會引導人們進行正確地思考和理解,對于事情的發展有足夠正確的判斷。對于社會公眾來說,人們也有權利了解社會中發生的每件事情,這就需要記者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向公眾傳遞所要表達的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社會輿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雖然突發事件具有較強的變動性,人們無法對其做出準確的預測,但是只要記者和新聞報道部門能夠盡自己的努力公平報道,就能夠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將社會新聞更真實完善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一般情況下,突發事件的采訪具有一定的時間緊迫性,記者需要在少量的時間內進行事件的采訪,這就要求記者提升自己的采訪效率,對于事件中的信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了解。由于突發事件的發生環境和涉及到的主體不同,問題的流程也就相應的不同,因此記者要學會根據所處的新聞環境進行有效的采訪,省略無用的信息和問題,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采訪,保證新聞報道的時效性。
新聞報道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問題的有效性和采訪內容的質量,記者在進行采訪時,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和所處新聞環境提出有效的問題,這樣能夠搜集到有用的信息和資料。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記者要努力提問有效的問題,深入挖掘其中的信息資料。另外,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采訪對象的選擇,比如在一些案發現場,當事人可能還在情緒的波動當中,這時再采訪當事人就很難得到有用的信息,記者可以靈活地變通,采訪一些旁邊的目擊證人,從而得到有用的信息。另外,記者還要注意自己和采訪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以一種平等的關系對待,從而保證采訪的順利實施。
采訪者是采訪過程中的很重要的一個主體,新聞采訪的各種信息都是從采訪者中得到的,因此記者需要照顧到采訪者的情緒和態度,理解采訪者的行為語言,也不能強制采訪者接受采訪。但是很多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都是把自己當作最重要的部分,忽略了采訪者的重要性,沒有照顧到采訪者的立場和情緒。這樣就很容易影響采訪的正常進行,影響采訪的進度。
采訪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真實性和公平性,記者在采訪時要注意自己的采訪態度,不能帶有主觀色彩。比如在采訪受害方和責任方時,記者不能帶有同情的色彩和厭惡的色彩分別進行采訪,這樣就影響了采訪的公平性,很難幫助人們理解事情的真實面目。記者最好是站在一個客觀者的角度,對于新聞事件進行真實客觀地描述,讓人們認識到其真實面目。
一般情況下,記者對于采訪者的提問形式主要有正問、側問、反問和追問,通過這些采訪形式,記者能夠從受訪者口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同時,記者還要采用一些適合的提問技巧引導受訪者進行問題的思考和回答。記者對于不同提問形式的運用要根據采訪環境來選擇,比如在時間緊迫的環境中,就要采用直接提問的方法。而對于災難事件,記者就要照顧受訪者的情緒,采取一些委婉的提問形式。
記者除了要對受訪者提問,同時還要采用心記或手記的方法記錄采訪到的信息。在記錄時,記者要學會捕捉一些關鍵信息,不能大范圍地描述,而是挑選一些關鍵的字眼,后期再進行補充。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新聞報道中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報道突發事件能夠考核一位記者的綜合素養和新聞能力,再具有突發性的事件中,記者需要學會根據新聞報道環境調整采訪內容,選擇合適的采訪方法,對事件進行客觀真實的報道。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來了解外界的信息以及一些新聞的事態,記者要肩負好傳遞事實真相的使命,為社會提供客觀真實的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