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藝
在我國經濟水平快速提高的情況下,人們開始重視公共空間的建設,雕塑作為公共空間的點綴物之一,得到了發展。公共空間是大眾的重要活動空間。現代公共空間設計越來越多地運用傳統雕刻設計,正確認識傳統雕刻設計與公共空間的關系,將其與現代化的設計理念相結合并運用到公共空間設計中,對公共空間的氛圍營造和質感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傳統的雕刻設計和技術都是非常成熟的,但是想要將我國傳統的雕刻設計與現代化的公共空間相融合還具有一定的難度,文章對公共空間與傳統雕塑的關系進行分析,并闡述公共空間中傳統雕塑的發展現狀。
公共空間是指大眾所一起使用的空間,比如商場、公園、步行街等地方。在公共空間里,人們可以自由地進行交談和互動,也可以進行一些娛樂活動,比如在廣場上跳廣場舞。在這種情況下,公共空間的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運用傳統雕塑對公共空間進行裝飾,可以增加公共空間的文化氛圍,讓公共空間更符合大眾的審美[1]。
雕刻是指對石頭或者木頭進行大面積的雕和細節上的刻來塑形,做出雕刻者想要的形狀,我國傳統雕刻一般會通過所雕刻的內容表達雕刻者的思想,比如對事物的喜歡或者是對某些人物的尊重和崇敬,還有一些雕塑的寫實性較強,主要是對人們的當下生活進行描述,映射出當時人們的生活情趣、審美特征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我國的雕刻技術傳承了幾千年,留下的很多技法都是別的國家沒有辦法企及的,但是,當下人們很難接觸到雕塑,對傳統的技法沒辦法欣賞,那么就要求傳承傳統的雕刻者們及時對雕刻技法做出改變,去迎合現人們的審美,讓傳統雕塑汲取現在美學的營養,進一步發展,讓傳統雕塑可以緊跟時代的腳步[2]。
在人類社會中,除了家是私人空間外,其他的空間相對而言都是公共空間,人們也越來越注重公共空間的建設。公共空間的建設要富有文化氣息,而傳統雕刻的運用正好符合這一點。在一些公共空間建設中用到的是一些來自西方的比較冰冷的雕塑,使人們在公共空間里感受不到溫暖,沒辦法提高人們的文化底蘊,所以傳統雕刻就被運用到公共空間建設中。現代元素與傳統元素相結合,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會讓當地的人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歷史文化,增加人們學習歷史藝術的興趣。隨著時間的流逝,雕塑可能會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人們會因為這個雕塑對這個城市有深刻的印象。現代公共空間與傳統的雕刻相結合更有利于傳統雕刻的發展和創新,讓傳統雕刻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流傳下去。
藝術設計的中心思想最終是以設計的藝術手段來得到完美呈現的。傳統文化在使藝術設計具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的同時,也制約著公共空間中傳統雕刻藝術設計的發展,因此,必須對公共空間傳統的雕刻藝術設計進行大膽藝術創新,使其不僅能夠具有豐富的中國藝術元素,更能夠充分表達中國新時代視覺風貌。在公共空間中傳統雕刻師應該結合現在的時代特點,不斷對雕刻技術進行改良。但是在改良的過程中要清晰認識到傳統雕刻在現代發展中應該具有的一些特征:
在公共空間中傳統雕刻應該在保持傳統精神的同時不斷結合時代特點和人們的審美進行創新。在進行公共空間建設時,要遵守的第一原則就是要符合當下的審美標準,傳統的雕刻設計是融合了各個朝代的創作特點而來的,自然不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所以雕刻師在進行雕塑設計創作時要融入現在的時尚元素,讓雕塑在傳承了傳統創作精神的情況下,不斷創新,讓傳統的雕刻設計能夠緊跟時代的潮流,不至于在歷史的長河里被淹沒。
雖然說我國的雕塑雕刻技藝已經存在了幾千年,處于一個成熟的狀態,但是現代人們的審美也在不斷地提高,對事物的外觀要求非常高,而且改革開放后,我國人民的審美觀與傳統朝代的審美觀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審美觀較西化,所以雕刻師在進行雕刻藝術品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現代審美的特點,將現代元素靈活運用其中,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雕塑與環境的融合。
雕刻師在進行公共空間雕刻創作時,一定要注意雕塑適合在哪一方面,要注意將雕塑放置在合適的位置或者環境中。比如說公園里就不能放一些時尚元素較強的雕塑,要放一些關于動物或者文人的雕塑,這樣可以幫助公園營造一種溫馨、輕松的氣氛,不會對人們的視覺造成強烈的沖擊,造成人們高度緊張。雕刻師在進行公共空間的傳統雕刻中不要只注意雕塑的外觀是否符合人們的審美,更要注意雕塑的功能,能不能輔助建筑營造場地氣氛,傳達給人們建筑所要表達的空間意境。而且要將現在的時代特點與傳統工藝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的雕塑才更符合時代的要求。
中國傳統雕刻藝術與現代雕刻藝術是兩個不同的藝術概念。傳統雕刻藝術具有著十分古樸而濃厚的中國元素;現代雕刻藝術是對傳統雕刻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是對傳統雕刻藝術的發揚光大,二者在藝術設計過程中得到和諧統一。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之中傳統與現代的相融使得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內涵更加豐富。
雕刻技術在我國出現得特別早,在舊石器時代,雕刻技術就已經出現了,經過各個時期的發展一直到西漢時期雕刻技術迎來了它的第一個轉折點——霍去病雕塑群的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雕刻技術慢慢成熟,唐代的雕刻藝術主要運用到了佛像的雕刻上,細節部分已經較為精致了。直到近代,雕刻技術漸漸用到了公共空間的建設中,各地都開始出現一些帶著傳統圖案的雕塑,這就標志著傳統雕刻開始融入現代元素出現在公共空間中了[3]。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加大對城市建設的投入力度,對公共空間的各種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傳統雕刻在公共空間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現在我國對于雕塑的分類有兩種:一種是紀實類,記錄我國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況,另一種是通過雕刻藝術來輔助環境營造氣氛。在進行雕刻時不能只運用傳統的技術,要把西方技術、時代元素與傳統技術相融合,這才是現在公共空間中傳統雕刻的發展趨勢。
當今時代下,人們對于公共空間越來越重視,政府也在不斷地對公共空間進行建設,而雕塑的運用對公共空間起到了裝飾作用,但是現在的雕塑大多是運用一些西方的技法,對于雕塑的細節沒有進行刻畫,這樣的雕塑不具有文化內涵,不能對人們進行文化的熏陶,也不能讓人們感覺到溫暖,于是我國傳統的雕刻運用到了公共空間的建設中,這樣的做法更能讓人們想要去了解我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本文對公共空間與傳統雕刻的聯系和公共空間中傳統雕刻應用的特征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傳統雕刻在公共空間中的發展現狀,希望這些分析對我國公共空間中傳統雕刻的發展做出些許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