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馨雅 劉松松
從最開始的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掌握了簡單的雕塑技法,并且一直發展至今,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雕塑技法誕生時期,是通過簡單的拍打和敲擊等方式在石器上制作出一些紋理,從而形成一定的裝飾作用。此后,雕塑技法逐漸豐富,也在更多的領域得以應用。兩宋是瓷器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此雕塑技術也在瓷器上運用十分廣泛。最初是在瓷器上刻畫一些紋路用于裝飾,后來人們運用雕塑技法將自己的喜好或者想法刻畫在生活器物上,從而形成一些專屬的意義。最為常見的就是一些象征祥瑞的圖騰以及代表身份的名字、印跡等。
雕塑技法的發展過程與其他藝術形式具有相似之處,均受到時代背景、審美情趣、歷史淵源的較大影響。而現代雕塑技法的發展受時代的影響較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也在推動雕塑技法的前進,比如現代雕塑作家將繪畫與雕塑相結合,在工藝陶瓷裝飾中使用色彩進行創新。這類陶瓷裝飾作品能夠展現出我國極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以及堅定的民族精神。
捏雕也被稱作捏花,是一種陶瓷雕塑技法,主要就是用泥料手工捏制一些獨特的形狀,然后將捏好的物體粘貼在陶瓷器上,再進行陶瓷的煅燒。由于手工捏制的裝飾物較為精細,所以使得陶瓷更加生動形象,保留原始的美感。一般而言,捏雕陶瓷作品非常精美,常常會采用中、高溫的顏色釉,最終成品往往美觀逼真,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它和鏤空以及浮雕技術被并稱作陶瓷的“三絕”。通過捏雕形成的陶瓷裝飾物,都帶有手工特色,能夠保留泥料原有的魅力,從而直接展現出大自然的氣息。這個技法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完美結合,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傳承和發展。
一般而言,捏雕作品的上色方式分成兩種,分別是高溫顏色釉以及高溫成型后再上釉的方式,有些時候也會兩者通用。例如網上銷售的陶瓷項鏈,很多就是通過捏雕的手法才展現出其不同的特色。在用捏雕的手法處理陶瓷項鏈的時候,通常表現在花瓣的處理上,捏塑者對陶瓷土坯直接造型,運用捏塑手法表現出的項鏈精致典雅,古樸自然。通過捏雕技術,在花蕊上方捏出一個小孔,就可以將細繩穿入其中,既方便佩戴,又顯得美觀大方。
鏤雕也被稱作鏤空,也是陶瓷雕塑當中常見的技法。它是用已經設計好的花飾,依照樣板將坯胎的花紋進行鏤空處理,然后再將彩飾粘貼到上面。整個程序較為繁瑣,極需耐心,一般會與圓雕、捏雕等技法結合完成。鏤雕必須經過浮雕程序,將背景鏤空才能夠進行下面的裝飾。鏤空裝飾非常豐富,各式各樣,最為簡單的就是規則的幾何圖形以及花飾等,將其進行不同的排列就能夠產生不一樣的裝飾效果,形成獨特的美感。整個過程當中最為核心的步驟就是鏤刻,需要創作者必須將意、形以及刀工完美結合,才能夠將浮雕和透雕技巧運用自如,制作出精美的鏤雕作品。鏤雕陶瓷極其富有韻味,展現出含蓄柔和的東方美,所以也贏得許多外國人民的贊賞。
鏤雕的紋路都是緊密相連的,這與剪紙的圖案有非常大的相似之處。此外,鏤空的面積較小,形狀較為規則,可以降低瓷器在煅燒過程中圖案變形的風險。花瓶的造型通常以修長的身體、微胖的腹部為特征,即符合現代人們的視覺審美,也增加了其擺放的安全性。花瓶中間通過鏤雕的手法制作不同形狀的鏤空狀,比如三角形、圓形以及不規則形狀等,一方面可以方便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花瓶整體的裝飾美。
陶器誕生之后,人們就開始研究如何對陶器進行裝飾,于是繪畫、雕塑等裝飾技術都隨之發展起來,其中常見的就是浮雕。它與平面雕塑有共同之處,是通過線條及空間透視的方式來制作出裝飾圖案,就好像是在陶瓷的表面進行繪畫,但是卻又具有層次和厚度之分,也被稱作堆雕和貼塑。在陶瓷壁畫當中,浮雕通常會采用劃花、篦花、“半刀泥”刻花等制作手法。
例如《九龍壁》,其是以海水和龍為主要題材的浮雕裝飾圖案,使用的是起伏較大的高浮雕手法。高浮雕的雕刻技法簡單、大氣、線條奔放,給人以灑脫、淋漓的感受。在墻壁上使用浮雕技法一般主要是雕刻裝飾圖案,如常見的植物、動物、人物等。雕刻者將繪畫與雕刻技法相結合,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壁畫,靠各種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并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使用浮雕的手法可以有效裝飾環境與空間,更加貼合人們的審美情趣,將情感帶入其中。
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日常佩戴的首飾,不再局限于金屬、寶石等材料,而是開始趨向于由火與泥結合的藝術品——陶瓷飾品,其具有獨特的外形及特殊材質。通過捏雕的手法,既方便塑造又保留了傳統工藝所帶來的裝飾美感。在日常飾品店鋪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飾品時,會注重陶瓷飾品的樣式、顏色及佩戴美感。為避免人們對普通傳統陶瓷首飾產生審美疲勞,因此在陶瓷飾品設計上,設計師應用雕塑技法與色彩及其他材質相結合,才能創作出讓人們追逐的時尚飾品。但是許多設計師依舊對一些流行的樣式及新穎的顏色關注度不高。例如隨著電影《捉妖記》的放映,卡通人物胡巴走進人們的視野,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卡通造型一經流行起來就迅速發展到人們日常生活當中。設計師應抓住這一時尚元素進行合理造型設計與加工利用,并結合到陶瓷飾品設計中來。
中國作為陶瓷的故鄉,大多數人家都有著擺放陶瓷花瓶的習慣,一方面可以起到裝飾、美化、協調和烘托空間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寓意家中平平安安。有意義的花瓶還具有收藏價值與傳承的作用。現代陶瓷花瓶漸漸擺脫了古代以實用性為主的特點,主要用于欣賞藝術風格,豐富人們內心情感。現代花瓶主要以手工拉坯機進行塑造,后以鏤雕技法或捏雕技法等對花瓶表面進行裝飾,顯得美輪美奐。但隨著其商品價格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制造者為了獲取高額的利潤,只追求生產數量,卻把質量拋諸腦后。例如,市面上有許多花瓶出現了裂痕、做工粗糙、厚度不一致、上釉不均勻、技法隨意老套等情況,無法被人們所喜愛,這大大影響了陶瓷花瓶的收藏價值,因此制造者應耐心制作保證其質量。
工藝陶瓷不僅包括陶瓷飾品、陳設品,還包括陶瓷壁畫等。因陶瓷有著較強的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使陶瓷壁畫可以風化數年,依舊如新。這是其他材質所不具備的,是其獨特之處。運用浮雕技法進行裝飾,無論室內室外都顯得非常高檔。在瓷磚上進行圖案雕刻再著色,效果十分逼真,能夠永不褪色,防水防潮,經久耐用。大多數的陶瓷壁畫,主要放置在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既可以給環境增加色彩,又可以與大眾一起享受,拓寬心靈空間。
陶瓷壁畫正朝著多元化、具體化的方向發展。陶瓷壁畫雖是我國傳統工藝,但傳統不是凝固的模式,不是樣式僵化。面對新時期、新時代的大眾人民,創造者們應加入新鮮活潑的語言,解決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創時代之新、創歷史之新、創民族之新,這是壁畫人的新使命。
在造型設計上要注意整體和諧,適合佩戴,飾品棱角不要過于尖銳,以免割傷佩戴者。在創新上要追求個性與回歸自然,使其具備時尚性。陶瓷可與其他材料搭配,如陶瓷搭配麻布會產生古樸清新的美感。用捏雕的手法,保留傳統手工痕跡,起到豐富的裝飾作用。除用新穎的釉色裝飾結合傳統彩繪裝飾手法之外,可再結合現代照片轉印技術,讓其富有古典和時尚雙重的特色。
例如,每一個行業都會在幾年的時間里,有一款明星產品引領潮流,要想陶瓷飾品在各類飾品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及時抓住時尚元素,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創新,在陶瓷飾品樣式、顏色、材料中要顛覆傳統思維尋找突破。
現代陶瓷花瓶要想實現它的收藏價值,首先要遵循其商品價值規律。因此,對于陶藝者來說要具有精品意識,在技法上要精益求精,在風格上嘗試多樣化,耐心做好每一件作品。應以消費者利益為主,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技藝,在創作過程中應心無旁騖。這會使產品更具有收藏價值,對于更多的消費者來說有更高的收藏熱度。
設計師應在制造陶瓷壁畫時,考慮到群眾及空間的審美要求。順應時代潮流,增添人性色彩及民族文化特征。在陶瓷材質的特殊性下,要展現中國特有的文化情懷和藝術形式,設計師必須結合更加新穎的雕塑技法,去制作與創新。以強烈的責任感去制造精品,奉獻于大眾,打破千城一面和文化濫用的現象。陶瓷壁畫在反映當代特征的同時,還要有相應的文化內涵,通俗易懂,縮小與公眾的距離。因為陶瓷壁畫具有公共性,所以不是一個人的藝術,而是應該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不斷創新與傳承是中國陶瓷壁畫設計者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