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開
(東莞市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東莞 523000)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主要為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社會服務公益性的特征,其經費來源主要為財政資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保證經費的合理使用,提升服務效能,需要建立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以此來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透明度。當前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其進行研究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意識體現在各個方面,包括內部制度建設、內控流程規范和相關培訓等方面。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只有極少數行政事業單位建立了獨立的內部控制部門,少數具有完善規范的內部控制流程,超過一半的單位沒有進行專業定期的內部控制相關培訓,這些都說明行政事業單位中缺乏內部控制意識,認為內部控制在單位實際運行中可有可無,造成此問題的主要原因有這樣兩點:首先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關于內部控制的認識較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自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頒布實施時間并補償,各個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各地政府和媒體也沒有擴大關于此規定的宣傳力度,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知道有內部控制,但是具體何為內部控制,內部控制的流程和作用都不清楚,這也就導致內部控制意識并不強。另外,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人員關于單位部門的經濟使用情況,國家已經做出規定,內部控制制度在此看來就是多此一舉,在心里認為此制度沒有太大作用,即使有了相關內部控制規定,大部分人也只是走個流程,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發揮不出實質作用[1]。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屬于全員參與的活動,主要體現在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兩個方面,這符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實際規定。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對內控建設認知較淺,在不理解內部控制作用的情況下,對其責任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主要與財務部門相對接,單位負責人主要負責內控制度的實行,在這樣的情況下,關于內部控制的培訓一般都是由財務部門參加,其他員工對此熱情不高。再加上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不具備較強行政能力,導致內部控制規范推行工作難以進行,內部控制建設受到阻礙。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所涉及范圍較廣,流程比較復雜,與傳統的財務管理有著根本不同,需要有專業人員進行負責,才能發揮出預期效果。而內部控制的作用及特征決定了其主要由財務人員承擔職責,但就實際情況來看,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普遍對內部控制認知較低,不理解內控與財務管理的實質性區別,導致單位內控工作發揮不出應有作用,內控建設及推廣成效不佳。在另外一個方面,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下發及實施時間較短,單位管理層對其重視程度不高,對專業內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熱情也不高,內控管理只能流于形式。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為控制經濟行為,也就是對單位中的權利使用進行監督和約束,提升業務開展成效和服務質量。但是由內部控制主要作用可以看出,行政事業單位自身利益與權利受其約束,所以自身不愿意推行內部控制建設,造成內部控制建設缺乏積極的主要原因就來自于行政事業單位本身。基于公共管理角度來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推廣,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受益人,社會公眾應該積極推動內控建設,并可以根據自身權利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控制,以此來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但是行政事業單位與資金之間的不存在權屬關系,且資金支出一般由政府職能規劃,行政事業單位無法“擅做主張”,這就導致內部控制建設的推動難以進行[2]。
基于行政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公共服務的特點來說,內控建設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條件,所以說內控建設需要也必須實行。針對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控開展質量較低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認知程度較低是正常現象,但也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從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所對應的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來看,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來深化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的認知程度。首先是單位層面,需采用宣傳為主的方式,以財務部門發起關于內部控制的宣傳,宣傳重點包括內控作用和單位負責人在內控建設中的角色,通過宣傳工作提升單位負責人對內控控制的重視程度,以便后續工作的開展。而對于業務層面來說,主要以培訓為主,培訓工作的講授對象為內控建設推廣部門,由財務人員組織培訓,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進行解讀,主要目的是讓相關部門人員了解內部控制的作用、目標和建設重點。宣傳和培訓工作的開展,從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實現對內控建設認知程度的深化,單位負責人在大方向上把控內控建設方向,業務部門有效開展內控,同時解決內控認識不深和責任不清的問題。
內控建設人才缺乏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過程中的現實問題,只有解決此問題,才能有效推進內控建設。從實際情況來看,人才引進是行政事業單位初期內控建設的主要思路,在借助外部力量實行內控建設的同時,還能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人才培養計劃,儲備后續內控建設人才,實現內控質量的不斷提升。就人才引進來看,專家主要在這兩方面發揮作用。首先解決行政事業單位風險評估的職能劃分,問題,專業的風險評估人員較少,而風險評估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較大,風險評估結果直接影響后續內控建設工作,所以在這一環節,專家首先需要審視單位內部職能劃分情況,發現并解決問題,以此來保證控制環境的科學性。另外一方面,是對內部控制建設中業務風險的評估,內部控制其實早已存在行政事業單位中,但是之前的內控目標不統一,常常發生各個部門之間互相扯皮的問題,需要相關人員從制度制定角度來對可能產生的部門風險進行預防[3]。
行政事業單位公益性的特征,決定社會公眾擁有對其資金使用進行監督的權利,針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主動性不高的問題,可以通過建立外部監督機制,以外部行政權力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其實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中就已經提出關于評價和監督的策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需對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進行監督檢查,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檢查意見,督促單位進行整改,但是由于外部監督機制的建立不及時問題,這項工作目前成效不大,所以需要建立科學的監管機制,以此來加強內控建設的主動性。為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工作的盡快落實,監管機制的操作性必須滿足實際情況,在監管機制建立過程中,監督主體、監督內容、監督流程、監督結果和監督評價等內容需要明確,由于監督機制的建立屬于一把手工程,需要在監督機制正常運行后所產生的效果進行評價,對于內控建設效果達不到預期的事業單位,需對相關負責人進行問責,以此來持續推進內控建設。
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問題,需要從深化內控認知、加強人才引進和建立外部監督機制等方面入手,切實提升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對內部控制建設的認知程度,提高內控建設積極性,以此來保證內部控制能夠發揮出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