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玲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企業通過貨幣與非貨幣形式,將其經營成果、環境會計信息等傳遞給利益相關者的行為,是構成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必不可少的部分。宏觀上,上市公司進行充分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國家宏觀管理的需要,是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微觀上,這有利于企業改善內部控制,同時使內部經營活動達到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平衡點。
本文選取深滬兩市A股煤炭采選業的23家上市公司2015~2017年共69個樣本的年報、招股說明書以及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進行統計,據此分析該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其中所有上市公司都在年報的報表附注中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了披露,大部分也在董事會報告中進行披露,有78%以招股說明書形式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2015年上市公司中有48%通過社會責任報告進行了披露,2016、2017年年增長至52%。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煤炭采選行業中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逐漸重視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明確社會責任,但通過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披露水平仍亟待提高。
煤炭采選業選擇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式來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由于定量方式的局限性,招股說明書僅在環保支出與環保技術投入兩項來進行貨幣化計量,并且只有11家、10家樣本公司分別在這兩方面進行披露,而其他披露內容均為非貨幣信息。從這些內容上看,樣本公司披露的內容涉及最多的是環保風險,其次,大多數都對環境污染源、污染處理方式、環保法律限制、是否符合環保標準等內容進行披露。而在開展環保業務以及建立安全健康環保部門等內容的列式尚有欠缺。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招股說明書、企業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以及環境報告書這四類,2015至2017年煤炭采選業上市公司主要的披露方式是年報的財務報表附注以及招股說明書,在董事會報告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公司占比次之,在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相對較少。從整體來看,各個披露方式的公司數量總體趨增。
從煤炭采選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看,行業內的披露方式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不同的上市公司根據自身需求選取不同的披露方式,缺乏可比性,以致決策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無法對不同的上市公司之間進行橫向比較,干擾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準確判斷,并且不利于政府管理部門匯總分析各獨立會計主體的環境會計信息。
很多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缺乏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積極性,尚未從根本上樹立環境社會責任感。由于煤炭采選行業本身的重污染以及管理當局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企業極力避免披露對企業發展不利的信息,這也導致了所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不全面,甚至帶有企業的主觀隨意性。
目前,我國尚未制定有關煤炭采選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體制,政府相關部門對環境問題的界定沒有明文規定,沒有明確制定環境污染界限、污染物排放上限以及對環境管理責任的處罰標準等,這使得企業存在僥幸心理,很少披露、不披露甚至虛假披露企業內部的環境會計信息。
1、建立健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制
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制,統一煤炭采選行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標準,規范披露的內容和方式,提高信息顯著性,對企業進行強制性規范化管理。
2、加強政府監督和行業監督
政府要加大對煤炭采選行業遵守環保法規政策以及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狀況的監管力度,同時充分發揮會計行業自律協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鼓勵上市公司自覺披露公司環境會計信息。
1、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
企業應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斷引進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對企業內部人員定期展開環保責任意識培訓,增設環保部與相關監管部門,開發更加安全環保的煤炭開采和加工流程,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根源上控制對環境的污染。
2、重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
企業應該嚴格遵守國家制定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制,按照政府部門統一制定的披露標準與相關環保準則,審核查驗內部的環境行為,最大可能地量化環境會計信息,積極出具環境報告書,自覺披露真實完善的環境會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