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南方職業學院,長沙 410208)
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也從原有的提供信息與文獻轉變為提供智慧服務,逐漸成為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基于此背景下,相關的管理人員要對如何合理的利用大數據技術與新興媒體展開探究,要注意將師生作為中心,逐漸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與傳統的圖書館服務不同,智慧圖書館服務將海量的信息資源作為基礎內容,并將現代化的設備與技術作為載體,形成圖書館管理員、師生及資源統一的管理體系。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師生的需求進行掌控,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第一,高校在建立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要將物聯網作為基礎內容,并利用云計算技術,結合智慧化的服務設備,逐步增強圖書館服務系統的準確性。在實際的建立過程中,要將師生的智慧提升作為中心內容,還要根據師生的心理認知水平、實際需求,創新個性化的服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師生之間、管理員、資源之間的聯系。下面以傳統的資源檢索為例,建立智慧圖書館并不僅僅局限于為師生提供文獻與信息,而是能夠對檢索信息進行解讀與分析,幫助師生形成重要的參考報告,并從終端進行導出。第二,建立高校智慧圖書館,能夠將服務融入到科研工作與學習工作中,還能夠通過師生的原始搜索數據,對師生的資源需求與興趣點有判斷,幫助師生建立個性化的電子檔案,并根據檢索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儲存相關的信息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信息推送的及時性與準確性,為師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1]。第三,建立智慧圖書館能夠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通過為師生開放自助借還服務,使師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四,智慧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在為師生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應當突破場地的局限,逐步開拓出多樣化的管理平臺,轉變傳統的管理與推送,師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而是要求師生提出自身需求,并參與到資源建設的過程中,進而創建出高校智慧圖書館。
高校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應當遵循教育部發布的規定,高校圖書館的專業館員不能低于50%,開展智慧化服務的基礎就是建立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智慧圖書館不論是在問題咨詢還是個性化服務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智慧型館員,只有智慧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才能夠滿足基本的服務需求。基于此,相關的管理人員就要從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入手,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有效提升服務水平,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高校在對館員進行使用與安排的過程中,要進行適當地分類,根據其是否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進行崗位分配。針對于智慧素養較高的管理人員,要將其安排在智慧服務系統部門中,并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工作;對于智慧素養較低的管理人員,要安排其參加專業性較強的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其智慧服務意識[2]。在進行高校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要進行適當的交流與溝通,不斷為師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還要對師生的閱讀進行隱私保護,在圖書館內定期開展信息安全素養課程,逐步樹立良好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識。
盡管高校在建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將技術作為基礎內容,但是相關的管理人員務必要意識到人才是最具體的服務對象。因此,在開展人性化服務的過程中,要注重環境的布置,從藏書設置入手,根據師生的喜愛程度、新書與舊書、重點學科參考書等特點進行擺放。針對于新書可以設立專業的展示區,方便師生進行翻閱。在每一層都應當設置桌椅,使師生能夠就近閱讀,能夠對學習知識進行討論。另外,高校圖書館可以增加音樂文化室、休閑環境及綠色環境等,使師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休息。高校智慧圖書館不僅要為師生提供資源與技術的支持,還要注重將精神品質與智慧結合。基于大數據背景下,進一步體現出協同、創新、和諧的服務理念[3]。在提高圖書館管理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師生的知識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為社會發展輸送更多的人才。
綜上所述,隨著智慧圖書館的出現,對于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與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師生對于知識生產、知識創新與知識轉化的要求逐漸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腳步,不斷創新智慧服務新理念,逐漸形成個性化的管理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促進師生的健康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