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坤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商學院,重慶 402160)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要求,重點立足新興金融服務業、離岸服務外包、大健康服務業、文化旅游服務業、研發、設計、咨詢、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業、國際物流及城鄉配送、電子商務及跨境結算、保稅商品展示及保稅貿易、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總部貿易和轉口貿易等十大領域,大力加快發展我市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力爭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過50%,形成一批各具特色、業態多樣、功能完善的新興服務業集聚區和產業集群,將重慶建成國家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城市。
伴隨著這些主導產業的調整和變化,以及傳統第三產業的更新升級及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重慶將缺乏大量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高等職業院校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必須承擔起這一責任,并主動從專業設置與調整入手,廣泛開展校企合作,體現產業適應性,突出辦學特色,為促進我市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的高速發展保駕護航,提供智力支撐。
據統計,我院設置的服務業類專業有旅游管理系的導游、國際郵輪乘務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秘、會計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系的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報關與國際貨運、連鎖經營管理;信息工程系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建筑工程系的環境藝術設計等共計13個,涉及到旅游服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服務貿易、專業服務等領域。從近三年招生數來看,每年大幅增加。2016年實際報到數為802人,到2108年實際報到數達到1505人,增幅達到88%,說明服務類人才需求旺盛,受到考生的青睞。
綜上所述,我院服務類專業發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服務類專業為學院發展的重點,既體現在招生專業數量占比方面,又體現在實際招生人數方面;二是已形成了以商貿、旅游為主體的服務類專業體系;三是打造了一批較適應產業發展的特色專業,如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郵輪乘務管理等。
在不斷擴大辦學規模的思路影響下,學院近幾年在申報新專業時,一個重要決策指標就是該專業的報考熱度、招生人數。雖然報考熱度高與招生人數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需求,但這種需求并不完全對應當地產業的真實需求,從而導致雖然看到了“入口旺”,但未必能實現“出口暢”;同時在專業設置、發展方面表現得較零散,未體現專業群建設理念,給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師資、實習實訓等帶來諸多問題與不便,形成不了專業優勢,凸顯不出辦學特色。
根據規劃,重慶市重點發展新興金融服務業、離岸服務外包、大健康服務業、文化旅游服務業、研發、設計、咨詢、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業、國際物流及城鄉配送、電子商務及跨境結算、保稅商品展示及保稅貿易、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總部貿易和轉口貿易等十大領域,對比我院招生的十三個服務類專業,仍然停留在依托原有辦學傳統與積累。加之近幾年學院僅僅新申報了會計信息管理、電子商務兩個服務類新專業,顯然無論是實際招生專業還是服務類專業的設置結構,均與重慶當地產業發展規劃的對接度不高。不能滿足市場對服務類優勢行業或新興行業的人才需求,亟待進一步調整優化。
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如果要符合社會和市場的需要,那么其人才培養方案必須要與產業、行業、企業三者相結合,在這三者中,企業作為接受、使用人才的終端,更是衡量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是否相適應的最具權威的評價者。如果能夠按照企業的意愿與標準培養市場所需要的人才,那么對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無疑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但就目前我校的情況來看,與服務類行業企業的聯系并不緊密,若有合作,也是形式單一,領域局部,層次較淺,僅表現為提供頂崗實習機會、偶爾的行業專家講座、遴選優秀畢業生就業等。培養模式的單一,必然帶來培養理念、教育資源、人才質量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就重慶市高職院校服務類專業設置的現狀來看,可以發現不少服務類專業的布點數很高。據調研了解,不管是公辦的,還是民辦的,不管是商科類的,還是工科類的,有相當多的專業都是同名同質的。特別是“會計”“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專業具有明顯的同質化。這種高重復率無疑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一是因培養特色不明顯,增加畢業生的就業難度;二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因為專業類型太過相似而超過了人才市場所能容納的程度,會造成學校教育資源的浪費。
根據重慶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服務業所涉及的十大領域,結合近三年各專業招生及畢業生就業情況,對所涉及的服務類專業在系統梳理、客觀分析、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可采取停、調、增三種方式,主動對接產業,優化我校服務類專業結構。一是停辦商務經紀與代理、連鎖經營管理、導游3個專業;二是調整報關與國際貨運的人才培養方向與目標,重點向跨境電子商務方向拓展;三是結合重慶市及永川區產業布局與發展重心,適時新增商務數據與分析、互聯網金融等專業。通過對服務類專業設置做出及時調整,增設市場亟須的服務類專業,調整改造甚至撤銷那些日益被市場所淘汰的專業,確保服務類專業設置與服務業的發展做到最大程度的吻合。
將學校各二級院系現有服務類專業按照專業群建設思路進行跨院系整合,重點打造電子商務專業群和現代旅游服務專業群。一是打造以市場營銷專業為基礎,電子商務專業為核心、物流管理專業為支撐,協同報關與國際貨運、會計信息管理專業的電子商務專業群;二是通過互聯網跨界思維,依托學院重點建設專業旅游管理,融合酒店管理、國際郵輪乘務管理、現代商務文秘等專業的優勢資源,形成現代旅游服務專業群。以“互聯網+”為引領,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前提,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途徑,以課程建設為手段,以實訓、實戰條件建設為保障,以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專業群社會服務能力為支撐,以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全面提升兩個專業群建設水平,更好地服務行業、區域經濟發展。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鮮明特色。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通過出臺政策、優化環境、完善體制機制等積極促進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當前我校應充分利用雙基地建設任務、職業教育集團等項目平臺,廣泛推行現代學徒制模式,積極采取共建二級學院、設立訂單班、虛擬訂單班等形式,全面強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要突出培養特色,就要避免同質化,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師資、實習實訓條件等多方面進行協同創新。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方面體現鮮明特色,形成突出優勢。比如市場營銷專業,可在原房地產營銷、汽車營銷兩個培養方向上,增設當下行業前景廣闊,市場需求旺盛的教育培訓方向;將電子商務專業重點聚焦在其他院校很少涉及的美工方面;將國際貨運與報關專業偏向跨境電子商務進行培養等。通過提高服務類專業的辦學特色與辦學效益,以培養適應重慶市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