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璐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100)
隨著網絡新媒體在教育中的深入應用,思政教育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有很大的創新,思政教育的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網絡新媒體環境也對學生造成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部分學生沉迷其中,身心健康發展受到威脅。思政教育者要客觀認識網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要能夠結合網絡新媒體對學生的具體影響進行教育改革,積極消除網絡對學生的不利影響,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這樣,思政教育發展,學生的創新發展才能實現。
網絡新媒體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只要存在網絡系統,手中有網絡設備的人都可以登錄到相關網站上進行信息資源的查詢,同時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資源信息上傳到相關網絡平臺上,實現信息的共享,網絡資源是開放的,每一個網民都可以使用,網絡資源的開放性特點是突出的。
在網絡平臺上,每個人只要登錄就可以參與相關活動,對于網民而言既是網絡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網絡信息的制造者,網民是可以參與到網絡活動中去的,網民之間可以以網絡平臺為媒介實現互動。網絡新媒體參與性特點突出,每個網民都有選擇信息發布信息的主動權。
在網絡平臺上,每個網民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認識,網民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同地區的網民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平等地交流意見,發表看法。網民具有平等交流的權利,也有平等使用網絡資源的權利,正因為這個特點,網絡新媒體才頗受青年學生的喜愛。
網絡平臺具有虛擬化的特點,在網絡平臺上,每個網民的信息都是虛擬的,不具有真實性,網民一般情況下不會把自己的真實信息放在平臺上,在這種虛擬的網絡平臺中,每個網民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思想觀念,可以進行表達,但相關內容不一定是真實的。
網絡新媒體所承載的信息是開放的,而學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很容易借助于各種手段接觸到不同的信息資源。大量的信息資源融入學生的生活中,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展了學生地視野,優秀的信息資源,能夠對學生形成積極影響,對于學生成長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網絡上,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并且這類信息的傳播范圍極其廣泛,這類信息很容易干擾學生,影響到學生正確三觀地形成。青年學生信息辨識能力差,篩選信息的能力差,這樣就很容易接觸大量不良信息,學生三觀受到影響,這必然影響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的效果。
網絡新媒體的互動性強,參與性強,很能吸引現代學生。正因為網絡新媒體的這種特點,很多學生會沉浸在網絡世界中,與網友交流交往,而忽視現實生活,忽視身邊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學生融入把自己封閉起來,心理健康發展受到影響。另外,現代學生都喜歡標新立異,喜歡追求個性,喜歡毫無節制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認識,追求無拘無束的存在,而網絡世界能夠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放縱自我的空間,這樣,學生也容易沉浸在網絡世界中,把自己封閉起來,在網絡世界中放縱自己的言行,學生的心理也很容易扭曲發展。不僅如此,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消極的信息也容易干擾學生的思想認識,影響到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有些學生甚至因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心智扭曲,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青年學生涉世未深,對信息的劣跡分析判斷能力較差,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很容易接觸到負面信息,受其影響,導致性格和心理發生扭曲,這直接會影響到他們受教育的效果,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發展。
網絡新媒體手段會對傳統思政教育模式產生較大的沖擊。網絡新媒體的信息量龐大,互動性強,每個人都可以借助于新媒體手段獲得信息,實現發展,這樣,傳統的思政教育媒體手段會受到挑戰,教師的權威就受到挑戰。借助于網絡新媒體學生可以直接進行學習,可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教師的話語壟斷權被打破,學生的信息選擇價值選擇在網絡新媒體時代更為多元化。傳統的思政教育是以知識的灌輸為主的,這種教育模式下,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的權威被打破,學生有了更多的信息選擇的權利,學生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選擇信息,對教師的依賴性明顯降低。如果思政教育中,教師依然采用傳統模式開展教育活動,必定不受學生歡迎,甚至會遭到學生的抵制,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必須要打破,思政教育改革必須要落實,教師也必須要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新方式,這樣,教育的發展才能實現。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顯著的,尤其是青年學生更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作為教育者,要能夠認真分析新媒體環境特點,能夠客觀分析其對學生的影響,發揮其優勢,規避其不足,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引導,使思政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新媒體網絡資源豐富,功能多樣,其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強大的,教師要認識到這一客觀現實,不能壓制學生的上網行為,而只能對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引導。新媒體環境具有虛擬化的特點,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認識到這種環境的虛擬性,認識到網絡可能存在的陷阱,避免使學生深陷其中。教育者要客觀把握網絡新媒體的特點,能夠基于此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網絡行為的健康發展。
在新媒體網絡環境下,教師的作用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傳統教育環境下,教師占據著教育資源的優勢,控制著整個教育活動,教育的主體作用是突出的,而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是跟著教師學習,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但在新媒體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接收信息,學生已經成為教育活動中的主體,而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樣,師生角色地位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借助于網絡新媒體手段進行各種信息的個性化選擇吸收,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教師權威性受到了挑戰,教育主體作用被顛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加強教育觀念的革新。
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教師要能夠認識到自己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再高高在上對學生發號施令,教師要認識到要保障學生能夠有效地接受相關知識信息,使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師生之間的地位必須要平等,實現合作。師生要能夠平等進行溝通,交流和互動。思政教育的思想引導性很強,要改變別人的思想不容易。做思想工作首先需必須要受教育者充分配合,而配合的基礎是平等,是交流。青年學生對外在世界有自己的認識,教師也只有與其進行平等的溝通,親切的交流,才能得到學生的信賴,也只有學生信任教師,才會配合教師主動學習,接受新的思想和認識。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 教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認識,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學生,而應該在了解學生思想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思想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必須要有耐心,尊重學生,在學生原有思想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引導,進行啟發,能夠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思想問題的討論,親切的解決學生的問題,這樣,思政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提升。
要保障思政教育的效果,保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導,教育者必須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要,能夠針對學生的發展實際,思想認識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教育者要能夠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和需要,積極地轉變思政教育工作思路和方式,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強化各種思政實踐工作的效果。
教育者要善于借助于網絡新媒體手段,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化需要,要能夠通過網絡途徑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現實思想狀況,在把握學生需要的基礎上,優化設計思想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消除思想方面的困惑,解決認識方面的問題。教育者要能夠借助于新媒體手段,掌握學生思想引導的主動權,為學生提供有力的思想幫扶服務。另外,要能夠借助于網絡新媒體手段,加強與同行之間的交流,能夠通過交流不斷完善工作思路方法,提升教育的實效性。學校也需要加強引導業務精湛的教師發揮帶頭作用,分享教育心得,體會,使思政教育者在交流中,在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滿足學生新媒體環境下思想認識發展的新需要,促進思政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學生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復雜,其中不乏低劣的信息內容,這些劣質信息對學生的心理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因此,在開展思政教育中,學校就要重視清除相關垃圾信息和負面信息,把這些信息攔截在外,控制負面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做好信息的監管處理工作非常重要,如果這個工作做不好,學生不斷地接觸到負面信息,思政教育的效果就不理想。篩選攔截有害信息,就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判斷標準,與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信息要能夠堅決地剔除出去。保障網絡信息環境的綠色環保,才能保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引導。
主流文化指的是能夠代表國家意志、利益,反應整個民族意識形態的文化,主流文化符合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社會大眾的審美心理需要,能夠促進整合社會的健康發展。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創新思政教育工作,就需要能夠以主流文化為引領加強網絡教育陣地建設。
以主流文化為引領加強網絡教育陣地建設需要能夠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學校要能夠基于學生思政教育的需要,能夠創建學校思政教育網站,不斷豐富網站思政教育引導,保障相關內容的新穎性與趣味性。另外,要能夠建立一些主題思政教育網站,結合學生某方面的需要,開展網站建設工作。良好的文化氛圍是感染學生,影響學生的是重要條件,在思政教育中,要重視這種網絡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建設。另外,教育者要改變傳統說教式教育模式,能夠改變居高臨下地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的模式,要能夠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喜愛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與溝通,以學生喜歡的語言與學生交流,以網絡為憑借,實現與學生的隨時對話,這樣,才能改變單調的思政教育模式,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學習發展的潛能,促進學生實現完善的發展。
網絡環境是非常復雜的,網絡信息是良莠不齊的,而學生中有很多人是很容易被不良網絡信息所吸引的,針對這種情況,要保障思政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加強教管部門的溝通,通過部門的溝通和聯系,時時把握學生的網絡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學校的政工部門要能夠做好思政教育者的聯絡工作,能夠定期把思政教育者組織起來,開展工作創新研討會。教育者要定期了解學生的動態,尤其是要全面把握一些沉迷于網絡的學生的各種信息情況,能夠通過部分間的商討與協作,探究解決網絡行為較差學生的幫扶辦法,要能夠通過有效的協作幫扶活動,幫助學生盡快走出虛擬的網絡世界,能夠回歸生活,回歸理性。政工部門要承擔起學生的網絡行為的監督職責,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及時解決,保障校園網絡的實名制登記,以有效的方式把握學生的網絡動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引導。
總之,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工作也需要能夠結合網絡新媒體的環境特點進行創新,要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符合社會主義精神建設的需要,要保障思政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的先進性和趣味性,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思政教育要符合信息化環境的需要,能夠始終秉著服務學生的宗旨開展工作,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要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真正促進學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