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佼
(貴州省安順市第五小學,安順 561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教學課堂有效的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助力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也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此,本文通過實踐研究,總結了教師如何通過信息技術,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具體教學實踐分析如下。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多媒體走入校園,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將聲音和畫面結合在一起,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出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有效激發學生對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思維擴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情緒一旦被調動起來,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使學生在興奮的情緒中更好地掌握教學重點內容。
例如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將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展示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會更加輕松地掌握教學重點內容,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務必要正確利用多媒體,不能盲目的使用,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所有課程中都利用多媒體授課,這樣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很有可能造成物極必反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將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方式,科學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對學生思維邏輯要求較高,尤其是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邏輯并不完善,在數學教學中遇到問題后很難突破學習重難點,當這些重難點逐漸累積,越累越多后,就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想要幫助學生突破數學學習的重難點,教師一定要改變教學方式,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大多都是填鴨式的將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這樣學生并不能真正了解教師講的是什么,只能人云亦云,這樣就使學生進入數學誤區。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畫面、聲音、視頻、文本等方面的結合,使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具體化,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這些重難點。
例如扇形統計圖一課中,需要學生觀察圖形并且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同時還要學生對很多細節處進行重視,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與教學相關的視頻,在這個視頻的結尾處做一個圖,這個圖上就是對視頻內容進行統計。通過這樣直觀具體的教學,將抽象教學具體化,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使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了簡化,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繪畫和計算等。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使我國步入新的時代,作為未來棟梁的小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如果教師只依靠書本上的內容進行授課,不但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還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掌握書本內容的同時,學到更多課外知識。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拓展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統計與概率一課,教師在課前應該搜集與教學有關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的難度要大于書本上的練習題,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先用信息技術將書本內容傳授給學生,然后將準備好的練習題布置給學生們,讓學生們通過所學的知識去進行練習題訓練,因為與課本練習題不同,所以學生們在接觸到更多類型練習題后,就會逐漸培養舉一反三的思維。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練習題時,一定要有度,如果練習題過多,就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枯燥,對數學教學失去興趣,張弛有度的練習題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知識面。
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教學不但要重視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根據學生年齡、心理等多方面情況,制定教學計劃,并對學生提出學習的意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還要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位置,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身份,充分融入到學生中,以朋友等多種身份與學生相處并給予學生指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中,教師就可以用信息技術獎長方體展示給學生,在視頻運動的過程中,將長方體變成一個不規則的平面圖形,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將長方體變成和視頻中一樣不規則的平面圖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自己動手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還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新時期,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在數學教學課堂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希望研究能夠為學生學習水平提高提供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