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立
(遼寧省本溪市第三十六中學,本溪 117000)
聽說讀寫是學習語言課程所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因為說是受生活環境熏陶的,說要比讀容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朗讀也是這樣。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首先就要放手讓學生大膽、自由的朗讀。結對子朗讀,彼此欣賞、指正,或者充分利用課課堂的點滴時間讓學生自由地大聲地讀。有的讀著讀著,還會不知不覺地搖頭晃腦。這時候,教師再及時地鼓勵他們,告訴他們“讀”書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這樣,孩子們的興趣也濃厚起來,讀書時都想把故事讀得更生動些。
教師還要把握利用教材,幫助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音樂美,營造良好的朗讀氛圍。教師不僅要留意發現其中的音樂性,而且還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欣賞、認識語言的音樂美。語文教材中,詩歌、童話等體裁的課文有著準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回環的音韻、錯落的節奏,它們都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極好材料。
“書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樣的名言警句也讓人們深刻的了解到朗讀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最近一段時間熱播的節目《朗讀者》深受人們喜愛,也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朗讀的魅力。語文的知識體系除了基礎知識之外,更加需要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熱愛和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實現語文教學。“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只有掌握了朗讀的能力,才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調,更好的在寫作、說話的過程中將這些情感帶入到生活之中,從而做到靈活的學習和運用。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課文朗讀、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對于課文的深入理解,并且將自身的情感帶入到課文之中,這樣才能夠有效的進行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有效領悟。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作為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更應該以身作則,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給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通過提升自己的朗讀水平,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更加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學期《黃河頌》這篇文章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地進行朗讀,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整體,所以必須通過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來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和思維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自我情感的表達。在案例中,教師通過一步步指引,能夠讓學生盡快地理解詩歌內容,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從而激發學生內心深入的興趣和熱愛,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和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通過有效的朗讀訓練,不止能夠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積累,而且也能夠更加有效的還原作者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把握課文的主旨和主題思想,這樣也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自我能力的積累與補充,從而不斷地提高自我鍛煉和自我學習的能力。朗讀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個閱讀課,更是一種思想情感的交流與表達。
正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一個人即使不預備鑒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為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處。為了鑒賞文藝,訓練語感更是基本的準備,有了這種準備,才可以通過文字的橋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見,語感的培養是多么的重要。然而,語感是要學生自己去品味、體驗和感受的,教師不能包辦代替。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事先進行示范,從而更好的解決學生的問題。教師通過扎實的朗讀技巧以及示范讀的方法,能夠更加有效的給予學生更加良好的朗讀體驗,進而全面的提升朗讀能力,通過不斷的示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完善自己,并且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及時的改進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自我完善意識和相關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將自己對于朗讀技巧的理解進行充分的講解,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閱讀內容和閱讀體驗,從而完善學生朗讀能力的養成。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能夠模仿教師在朗讀過程中的語音、語調,也能夠明確語速、重音、停頓等朗讀的技巧,更加有效地明確課文的情感基調以及重點難點,這樣一來,學生來朗讀的過程中就會更加簡單的理解課文內容,從而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來進行發揮。例如,在閱讀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九課《外國詩二首》這篇課文時,通過讓學生集體朗讀的方式發現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然后教師通過重點強化學生在朗讀時犯的錯誤進行糾正,親自示范,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對于錯誤的深刻印象,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的朗讀水平。
寓情于景是詩詞歌賦中最常用的表達方式,在朗讀的過程中也不例外。只有將課文中的語言環境通過朗讀技巧表達出來,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課文所描寫的情景,并且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從而與作者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鳴。例如,在閱讀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十四課《驛路梨花》這篇課文時,引題“驛路梨花”出自陸游《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原意為可以預料到來年寒食節,祭掃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將通過梨花盛開的驛道而到達洛陽。《驛路梨花》贊美西南少數民族人民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就像潔白的梨花,開遍神州大地。驛路梨花”極富詩意,梨花潔白如雪,香氣四溢。想到梨花,我們就會想到純潔和美麗,想到梨花,我們就會感到一股撲面的春的氣息。梨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象征意義。能夠讓學生們深刻地感受到文章在這里以花寓人,人花合一,不僅為全文形成了濃重的抒情氛圍,而且賦予未出場的主人公以鮮明美好的形象。朗讀作為語文重要的一項技能,只有重視朗讀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重點難點,強化示范作用以及營造課堂環境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指導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