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創新創意,賦予影視、圖書、音樂、旅游、體育、會展等時尚城核心要素新的生命,提升城市品質品位。
時尚是描繪城市魅力的高頻詞匯。選擇用時尚定義城市,意味著多元文化集聚、交匯、融合,呈現出文化的集聚、整合,激活城市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新的發展階段,青島市委做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城市新定位。旨在以“講好時尚青島故事”的“萬科青島杯”2019全國青年文創設計大賽,恰逢其時。通過創新創意,賦予影視、圖書、音樂、旅游、體育、會展等時尚城核心要素新的生命,提升城市品質品位。
以大賽為契機啟動的“文創浪潮季”專訪,對話青島文創專家、學者、企業家等,表達時尚態度的青島聲音。圍繞青島文創發展愿景,結合文創設計大賽,從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文創產品開發等多角度發聲,為時尚青島貢獻智慧和力量。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成為促進地區發展的強勁動力。在帶動就業、引領文化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
2018年,青島市出臺了《關于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推動青島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青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意見》提出實施影視業崛起、音樂和演藝業突破、創意設計業促進、數字創意業打造等九大文創產業發展計劃及十大支撐體系,為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不斷培育新動能,打造新的增長極。
文化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關鍵詞是“產業”。將好的創意轉化成產業,在整個文化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上,是最關鍵的一環。任何一個產業,都不是單一發展的。同樣,文化創意產業是多個產業的融合。
創意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礎,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重要的發展“平臺”。青島要對原有的創意產業園區進行產業升級,加強文化企業孵化器、公共服務平臺、眾創空間的建設,扶持一批文化創新創業企業,集聚各類信息、技術、人才、資源等要素,實現價值倍增。還要打破產業邊界,促進產業融合,加強企業間的國際化合作,提升新興產業國際化,吸引全球一流文化創客來青落地,把青島打造為文化創客聚集地和國際文化創意港。
近年來,青島市非常重視文化創意項目和文化創意產業的互動發展,大力培育龍頭文化創意企業,重點建設了一批市場前景好、產業帶動力強的項目,以項目帶動企業,以企業帶園區,以園區帶產業,呈現出集聚發展的趨勢。但青島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化水平不高;文化創意企業規模偏小,市場主體實力不強;產學研合作的意識不強,合作層次偏低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青島市創意產業協會希望發揮自身優勢,努力構筑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平臺,充分挖掘、積極推介青島優勢文創項目,加強和青島市、山東省、全國其它省市、乃至國外各類行業協會的交流,推動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創新。并通過參觀走訪、座談會、論壇、比賽等各種形式,全面加強與各類行業協會之間的深入溝通,互通有無,促進項目落地和成長,提升青島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影響力。
基于青島文創產業發展的現狀,我們希望通過本屆文創設計大賽,廣泛挖掘文化創意領域具有成長性的人才和項目,發現創意、鼓勵創新、支持創業,整合創新創造要素,營造更加濃厚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氛圍。
利用青島豐厚的文化資源,將“文創內容”與“產品載體”有機結合,共同推進現代文化產業落地,激發個人的創作力,以文化內容運營為城市生長賦能,積極探索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有效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讓時尚成為青島的亮麗符號,為城市競爭的軟實力貢獻力量。
從漢字角度來理解時尚,“時”意為時間,“尚”是崇尚的意思。從青島城市發展史來看,青島開埠即存在時尚基因。在青島歷史中有很多時尚記錄:1904年,就開始舉辦帆船俱樂部比賽。上世紀初,匯泉廣場就有跑馬場、賽馬場、足球場,以及體操協會、賽車、網球等各種協會和體育俱樂部……這么多外來的時尚因素,形成了青島特有的時尚元素。正是有了時尚元素的加持,青島人的生活才如此的豐富多彩。

劉永濤青島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副會長

黃曉晨青島電視臺新聞中心專題部副主任、高級編輯

曲國先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李慧青島想象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對每一座城市而言,時尚元素對城市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對青島而言,它形成了青島人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的性格,也造就了了青島的城市性格,對青島各個領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在工業領域,青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孕育了海爾、海信、澳柯瑪、雙星和青啤五朵金花;在文化領域,青島影視界和體育界人才輩出,還產生了很多科技領域的專家,對青島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時尚,根植于青島人的文化基因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島人的生活。
舉辦大型的文藝晚會、體育賽事,是提升城市影響力很重要的手段。對青島來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青島帆船賽等重大賽事的舉辦,加速了青島城市發展的進程,提高了青島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但從文化產業角度來看,它的商業元素和商業價值遠遠沒有被開掘出來。這跟青島人的文化消費意識有很大的關系。不管是今天,還是追溯到十年前,不是每個青島人都愿意買票看演出。但現在年輕人的文化消費意識已經發生了變化,愿意去看有時尚元素的音樂會。未來青島在大型的文藝活動,乃至于重大的國際賽事上的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從想象力公司舉辦的兩屆文創設計大賽來看,首屆青島文創設計大賽在青島本土辦,第二屆文創大設計大賽,將范圍拓展到全國。也就是說,在青島本土舉辦文創大賽,吸引全國各地的優秀的年輕人來參加。這樣舉辦大賽的意義,不僅在于促進青島的城市發展,對年輕人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甚至通過這次大賽能夠使作品落地,形成產品,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產生精神層面需求時,文創產業才得以繁榮。近年來,國家、省市陸續出臺了關于文創產業的產業政策。根據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于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青島將著力發展“956”產業新體系,把文創產業作為青島重點發展的20個支柱產業之一。
學院專業的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緊隨文創產業的需求展開。目前,院校正逐步明確人才培養的定位,將文創作為整個學科專業發展的核心詞。
在文創領域,各大院校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為例,本專科、研究生的總數達到2000人。除此以外,諸多駐青高校——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的藝術在校學生也在穩步提升。可以預見,文創設計力量將會日益增長。

青島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園的青島禮物系列文創產品亮相藝博會(圖 / 本刊記者 王軍)

駐青高校藝術專業的學生,并不缺乏創意。如何將他們創作的優秀作品轉化成產品,真正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值得深思。
學生的畢業作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帶有研究性和前瞻性的作品,第二類是解決商業設計需求,可以轉換成產品的作品。但對在校生來說,轉化的渠道并不多。首選是電商,在淘寶上開網店,或委托現有的淘寶網店代售。基于此,學院成立了大學生創業團隊,集中力量把作品推向社會。由學院統一做版權保護、注冊、推廣,或聯系下游生產廠家、銷售方等。院校一方面希望團隊成員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得到歷練,夯實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促進文創產品的轉化。
就學院自身而言,在文創設計方面進行了諸多實踐活動,學科競賽、文創大賽和學院專業的結合度非常高。2018年,第一屆“商周刊杯”青島文創設計大賽,面向整個青島市征集文創設計作品;2019年,文創設計大賽全面升級,冠名為“萬科青島杯”2019年全國青年文創設計大賽,面向全國征集文創設計作品。大賽主辦者的重視程度、大賽的影響力均有提升。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平臺,為文創產業發展提供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撐。
在文創產業發展方面,臺灣處于領先地位。臺灣的文創產業園非常注重文創內容的打造,值得借鑒。而青島的眾多文創園區——青島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園、青島中藝1688創意產業園、青島創意100文化產業園等,在文創內容創作、園區運營方面還有所欠缺。
深究其因,第一,臺灣當地居民對生活美學,生活品質的追求意識明顯,全民參與文創;第二,臺灣的文創園區非常注重內容打造。基本上每周都有一些特定的活動主題,根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持續性的開展活動,并邀請相關的藝術家、設計師、匠人乃至于學生來參與活動。在青島開展文創類的活動,有一定困難,缺乏長期的持續性。文創活動有一定的熱度后,沒有持續的內容產生、沒有相應的事件支撐,就會慢慢就淡出了大眾的視線。所以,持續提供內容的熱度,使園區保持活力,至關重要。
當下是一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嶄新時代。做大做強文創平臺是順勢而為,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依托于國有獨資上市企業青島出版集團,以及具有20多年辦刊經驗的商周刊社,青島想象力公司構建的文創平臺,并不是一個公司的商業行為,而是響應市委平臺思維成就城市大文創的有益嘗試。這是責無旁貸的使命,也是我們的理想。
近兩年來,想象力公司立足在地文化,緊鑼密鼓地在全國各地開展調研、學習和實踐,已經看到初步的成果。不僅與北京中書藝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結合故宮和大英博物館文創設計靈感,創作出了較高水平的“青島禮物”系列文創產品,上線“博物星球”天貓旗艦店;依托公司運營的青島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園,和中國海大、山東高科技大、青島海大、青大、青島農大等9所駐青高校簽約掛牌成立文創基地,促進產學融合,合力培養年輕設計人才;還成立了文創+科創專委會,增加文化的科技含量。
同時,想象力公司已經舉辦了首屆青島文創設計大賽。目前,“萬科青島杯” 2019全國青年文創設計大賽正在進行中,已收到作品500多件。大賽將范圍擴大到全國的目的是,發現更多優秀的作品和人才。還舉辦了多次文創市集和設計沙龍,促進產學研銷融合。另外,借助青島海峽兩岸文創園這個平臺,通過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可以更好地借鑒臺灣先進的文創經驗。
這樣構建的文創平臺,我認為是要素豐富和多元的,也為研發“青島禮物”積蓄了資源和力量。
“青島禮物”是什么?是既富有內涵又有市場的城市文創產品。好的作品不應只是在電腦里和本子上,而是應該得到變現,得到流通、鼓勵和升級。
一直以來,很多人覺得青島的文創產品立意不夠高、個性化不強,缺乏經典的和辨識度高的產品。但這也說明人們的審美在不斷提高,對這個城市是有期待的。這也是“青島禮物”要解決的方向。
目前,想象力公司已經推出了部分產品。如提取故宮海錯圖元素制作的德化白瓷海蠣子杯系列瓷器,與臺灣企業合作出品的海洋風系列香薰蠟燭等等。甫一推出,就受到了廣泛關注。諸如“看起來耳目一新,時尚典雅”的好評如潮,并得到了很多客戶的認可,表示了合作開發和銷售的意向。這也給了想象力公司深耕和做大做強的信心。
青島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更有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文創產品亦是多元文化的集聚、交流和融合。優秀的文創產品能實現與世界文化交集和對話,也能把青島的形象和影響力傳播出去。
開放、現代、活力和時尚需要載體體現。機車和音樂,既不分國界又不分年齡、性別,可以讓城市更有”國際范"。我認為機車和音樂就是很好的載體,能點燃這座城市激情的火把,讓城市更加豐富多彩,更有精氣神。
就公司運營的青島海峽兩岸文創園來說,通過機車和音樂,以及詩歌和創意設計等,我們和園區的臺灣企業產生了一種天然的親近感。臺灣是民謠的發源地,有很多經典的歌曲和優秀的音樂人,臺灣的機車文化開化也比較早。園區一位臺灣企業家的父親,80多歲了依然很喜歡重型機車。他們做事業的勁頭和韌性也帶著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
今年8月,想象力公司與萬科,在新都心酒吧一條街共同舉辦了青島首屆機車音樂節。炫酷的機車和音樂,對大眾的吸引指數超高。
無論是機車還是音樂,都賦予人一種開放、積極、向上的精神。城市有了這種活力,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創業,并且來了之后還能留下來。城市自然就會越來越年輕,人們自然就會越來越時尚。
事實上,青島、城陽已經有了良好的產業環境和基礎,大產業項目不斷涌現,更需要文化產業崛起給予經濟有力的互補和支撐。其中,政府的角色很關鍵。除了在政策扶持方面不斷跟進,對待文化產業要有足夠耐心和寬容去培育,給予它更多的成長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