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鹽金壇鹽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近年來,中鹽金壇鹽化公司以項目建設、校企合作等為抓手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吸引了一定數量具有專業優勢的高層次人才,培養了一支具有競爭優勢的高素質員工隊伍。截止2018年底共有員工550 人,碩士及以上人才60 人,其中博士10 人;全體員工“雙高”(高學歷、高職稱)人員有73 人,占員工總數的13.27%(高級職稱14 人,其中正高級4人);中級職稱40 人。這些優秀人才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資源基礎,推動了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招聘優秀畢業生,建立人才引進主渠道。自2004年“年產60 萬噸真空制鹽項目”建設以來,公司每年從各大高校招聘應屆優秀本科以上畢業生,不斷為企業補充新鮮血液。近三年來,從全國各知名高等院校招聘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熱能與動力等專業畢業生約50 余人,逐步形成了較為合理的人才梯隊,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同時為企業結構調整和新業務開拓積聚人才資源。此外,為推動公司建設現代管理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管理模式需要,自2010年起,公司從南京大學、山東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引進一批文科優秀人才,為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和人文管理優化積累了人才。

依托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等平臺,拓寬引才路徑。在繼與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合作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后,2017年與蘇州大學合作共建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與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共建教學實踐基地。2018年6月25日-7月1日,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組織學生來公司開展暑期實習調研,4 名博士、19 名本科生分成9 個課題小組分別完成“鹽文化研究”“中鹽金壇品牌國際化的實踐、省思與開拓”“金賽鹽廠學習型班組調研與思考”等課題。通過研究生工作站等平臺建設,進一步增進了大學生對企業的認知與了解,為公司招聘優秀大學畢業生進入企業工作拓寬了路徑。
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探索人才彈性引進與服務機制。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3年經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批準設立,次年起即開始招聘博士后高層次人才。截止2019年5月,共招聘理工科博士后6 人,文科博士后3 人。博士后在站期2 至3年,在站期間主要完成公司鹽的新產品研發、制鹽工藝技術革新、鹽穴綜合利用、企業人文管理優化提升等課題,在出成果的同時培養人才。這些博士后出站后,已有4 人正式加入公司,其他博士后也繼續與公司開展產學研課題合作,以多種形式為公司改革與轉型發展服務,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彈性引進與服務機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用活用足地方人才工作政策。近年來,為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針對引進人才的不同類別分別出臺了相關引才優惠政策,對于企業引進碩、博等高層次人才給予相應的人才資助和購房總價一定比例的住房補貼。2018年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常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加快“龍城英才計劃”企業人才引進的實施辦法》(常人社發〔2018〕277 號),對于引進的緊缺人才給予一定金額的引才資助和購房補貼。結合規定要求,有些人員在金壇購房的還可以重復享受常州和金壇住房補貼。江蘇省對于博士后還專門制定了基于研究課題的資助計劃,對他們給予一定的科研資助等等。公司在了解人才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積極幫助引進人才進行相應的資助申請,用好、用活、用足地方人才工作政策,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人才隊伍。
建立完善公司內部管理制度。近年來為規范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加強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設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人才隊伍,推動人才強企和公司改革發展,相繼制訂和完善了各類管理制度。如2017年出臺了《中鹽金壇公司2018-2020年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制訂了《中鹽金壇公司員工培訓管理辦法》,出臺了《中鹽金壇公司引進高端人才管理暫行辦法》。博士后管理方面,出臺了《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規定》、《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試行)》等。2018年為進一步激勵高層次人才的科研積極性,對他們的工資結構進行調整,打破原來的“年薪”制,結合高層次人才工作進度進行考核,并與公司效益掛鉤;專業人才方面,制定《中鹽金壇公司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議獎勵辦法》,鼓勵人才思考創新、關注創新、開展創新,進一步激發創新積極性。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制訂和完善,使人力資源管理更加精細化和規范化,員工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2013年公司建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來,先后與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博士后,開展相關課題研究。一方面建立起與高校的密切聯系,構建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借助高校優秀的師資和科技資源,提高博士后科研人員的研發水平。陳虎博士開發的新型抗結劑填補了國內的空白,研發的新型“腸衣鹽”舉行了新品發布會,為公司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徐俊輝博士的“路面保護型融雪劑產品的開發研究”項目,從融雪劑的角度解決了國際上“鹽凍破壞”的難題,獲得江蘇省博士后科研資助計劃和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重點項目資助。李丹博士承擔的“燃煤鍋爐煙氣除塵脫硝一體化示范工程建設”和“燃煤鍋爐膜法高溫除塵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項目分別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和江蘇省青年基金的資助。2019年與浙江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開展“作用于鹽化物的具備溫度敏感特性的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的課題研究,將極大的提高抗凍材料的使用壽命。公司支持博士、博士后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2018年6月安排徐俊輝博士、陳虎博士參加在美國猶他州舉辦的第十屆世界鹽業大會,徐俊輝博士在會上作了題為《鹵水凈化鹽泥用于熱電廠濕法煙道氣脫硫工藝的研究》的報告。南京大學劉丹博士是公司招聘的第一位文科博士后,她與企、校合作導師完成的課題成果《道家、儒家思想與企業創新:抑制或促進?》,獲第七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獎;《儒家價值觀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機制:中鹽金壇案例研究》成果獲得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和經濟日報社聯合舉辦的國有企業創新文化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為加強人文研究類課題研究,公司與廈門大學聯合招聘2名博士后,開展“儒家哲學與現代企業管理創新”等課題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公司共申請國家專利175 件(其中發明127 件),獲得授權專利90 件( 其中發明30 件),PCG 專利申請2 件,獲美國授權專利1 件。其中僅2018年申請國家專利37件( 其中發明專利30 件);授權國家專利25件( 其中發明專利12 件);“以石灰煙道氣法二級鹽泥為原料的二氧化硫吸收劑”獲得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一種利用兩堿法鹽泥制備有機環保融雪劑的方法”目前已獲得美國境內授權。博士后工作站連續5年被評為“常州優秀博士后工作站,2018年被評為“江蘇優秀博士后示范工作站”。
2014年,公司提出以安全、環保和質量工作為基礎,以特種鹽市場建設為重點,以持續推進鹽穴綜合利用為目標,加快企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鑒于此,公司近年來一直致力于鹽穴綜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暢通人才培養通道,為企業培養專業人才。
參與國家示范項目建設。近年來,中鹽金壇公司持續開展對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的研究。2015年與清華大學成功合作研究開發了壓縮空氣儲能發電系統,成為國家級示范工程;2017年與清華大學共建“盧強院士工作站”,盧強院士及其團隊帶領公司年輕科研人員致力于鹽穴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幫助解決項目中的技術難題;2018年成立江蘇井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動項目落地。通過參與國家重大示范項目建設,一方面以院士工作站為支撐提高公司科研人才團隊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清華大學一批高層次人才為中鹽金壇公司服務。
共建鹽穴儲氣庫。井礦鹽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一直是鹽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公司從2000年開始不斷探索,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在金壇鹽盆建設了中石油、中石化和港華三座鹽穴儲氣庫,特別是港華儲氣庫由中鹽金壇公司獨立開展建設,建成后租賃給港華,在國內開創了鹽穴利用商業模式的先河,為鹽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借鑒和示范。在此過程中公司充分發揮相關人員的專業特長,鼓勵和支持他們與儲氣庫設計院密切溝通,深入到設計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與中石油、中石化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經常交流,熟悉儲氣庫建設的每個細節。與重慶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寶鋼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交流,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為公司儲氣庫的建設完善技術方案和設備,為項目的最終施工提供最優方案。通過全程參與項目設計和施工全過程,公司引進的油氣田儲運、地質等專業人才逐漸成長,為鹽穴儲氣庫專用焊接管材的成功研制與應用、叢式定向井技術在國內鹽穴儲氣庫的首次成功應用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培養一支具有賢文化素養和科技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公司高度重視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除組織公司員工參加集團公司、上級單位或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外,公司內部已形成新員工培訓、班組賢文化培訓、專業主管業務培訓、班組操作技能培訓、管理人員能力提升培訓、“宿沙講壇”等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系。
加強黨的理論教育,并與業務培訓等緊密結合,推動知行合一。公司注重探索將黨的理論教育與其他培訓多路徑相結合的方法,積極將黨建工作與人才培養相結合,通過研討班組建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切實做到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同步開展的同時,切實提高員工的政治素質、業務技能、操作水平,推進生產管理的改進與完善。比如以黨委會、月度例會、黨小組會等形式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的學習,并結合各自崗位開展研討,在學弄、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等等,通過理論的學習推動實踐的提升,實現黨建與經營的雙融合、雙促進等等。
積極探索以人文素養為中心的教育培訓模式,全員開展企業文化培訓與教育,傳遞文化正能量。每年的新員工培訓于7月底至8月下旬舉行,為期一個月,對新引進的畢業生開展脫產培訓。新員工培訓在培訓理念、宗旨、要求方面保持連續性,對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及教學內容等則根據每年的實際情況作優化調整。同時舉行中高層管理人員研修班,組織公司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研習企業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分期分批有計劃地進行企業文化培訓,推動賢文化的思想智慧融入員工的事業、家庭與生活中,傳遞了文化的正能量,為公司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精神與文化理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開設“宿沙講壇”,開講專題知識,提升員工綜合素養。公司不定期邀請國內外鹽行業專家、化工專家,著名高校學者、企業家、公司領導,高層技術與管理人員擔任主講人,為公司員工授課,以提高員工的人文綜合素養和科技創新意識,全面做好“立德樹人”的教育管理工作。2018年以金壇鹽盆開發三十周年為契機,舉辦宿沙講壇系列講座。宿沙講壇全年共舉辦22 講,深受廣大員工喜愛,產生了較好的反響。
中鹽金壇公司的人力資源建設工作,通過引進與培養兼舉,育德與育才并重,以及以完善制度推動管理提升方面做了些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夯實了企業發展的基礎,但是與國內鹽業同行和世界優秀企業相比仍還有不小的差距,還存在專業人才及高層次人才不足、國際交流相對較少、薪酬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等問題。未來,中鹽金壇鹽化將嚴格貫徹執行中鹽集團“創新、變革、競爭、共贏”發展戰略以及2019年年度工作會議上的各項工作要求,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管理,緊緊圍繞公司轉型升級目標,以重大項目為基礎,以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為根本,切實地將“人才強企”戰略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