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河 畢昱文
平鍋制鹽是一種簡易的制鹽工藝,用鋼板焊成平底,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敞口容器,便是平鍋。內盛鹵水,架在火上,經加熱水分蒸發后,鍋內剩余物即是平鍋鹽。
河南鹽田四分之三的展布面積和普查儲量在平頂山市葉縣境內,四分之一在漯河市舞陽縣境內。因此,葉縣政府和百姓對鹽田的開發心情最迫切,投資熱情最高,當然見效最快。
1987年3月,葉縣人民政府鹽業開發指揮部宣告成立,從此拉開了葉縣開發鹽礦資源的序幕。
為了取得可靠的地質、地礦資料,搞好試點,1987年3月15日,指揮部組織人員赴山東泰安與化工部鉀鹽地質大隊,簽訂了舞鉀2號井的探采合同。3月16日,鉀鹽大隊的鉆探工人們就趕赴葉縣鹽礦現場安裝機器,緊張施工。經過夜以繼日的艱苦奮戰,該井終于于5月8日開鉆,9月11日終孔。緊接著,葉縣政府在財政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撥出現金30 萬元,完善了配套設施,將勘探井改造成采鹵井,這就是葉縣的“中原鹽田第一井”。1987年10月26日上年,葉縣人民揭開了中原地區產鹽歷史的第一頁——中原鹽田一號鹽井竣工出鹵。
中原鹽田一號井采用單并循環法采鹵,人們在一號井臺上看到,高壓泵注入井下的淡水,在1000 多米以下的開采層中溶解石鹽,變作鹵水從井口的另一個鋼管涌出。這口井終孔深度為1802.09 米,在1337.8 米處見鹽,開采段有鹽巖7 層,鹽層累計厚度為26.78 米,最厚層為10.05 米。每小時出鹵6 立方米,每升鹵水中氯化鈉含量達280 克至300 克。
1987年10月28日上午,在中原鹽田一號井工地召開了竣工典禮大會,省市、縣的許多單位前來祝賀。河南省人民政府為一號井出鹵打電話祝賀。
試驗中心出鹵制鹽,一炮打響,初戰告捷,從而結束了河南不產鹽的歷史。葉縣人民為之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各級領導也極為重視,時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源、胡笑云、省長程維高也先后來到中原鹽田試驗中心視察指導工作。
同月,葉縣化肥廠焊制了葉縣第一口平鍋,長4 米、寬4 米、高0.5 米。10月30日在中原鹽田實驗中心生產出了第一批產品。開始,產品顏色不白,發紅,生產幾天后,鹽如白雪,其產量也因火勢大小而定。經過生產一段時間后,大致經驗是1 平方米受熱面積1 小時產鹽一般在8—10 公斤左右。
當時,全國鹽業產不敷銷,群眾吃鹽憑票供應。葉縣2 號井生產出的鹵水除平頂山市樹脂廠拉走一部分試驗制堿外,大部分被馬莊鄉群眾拉走制鹽。平鍋鹽當時噸價300 元左右,有一定的利潤。
1988年8月25日,劉源副省長又到中原鹽田試驗中心視察,并要求中原鹽田開發的步伐要加快,政策要好,透明度要高。9月16日,胡笑云副省長也來到中原鹽田試驗中心視察,稱贊鹽田情況很好,并做了重要指示。
省政府領導的積極表態,優惠政策的出臺,調動了投資勘探單位和當地群眾的積極性。1990年,葉縣政府要求平鍋制鹽“村村冒煙,遍地開花”。第一制鹽廠為了適應形勢,加大鹵水銷售力度,于是就多方籌措資金購置送鹵管道,改由原來群眾來廠買鹵水變為直接把鹵水用管道送到周邊群眾的平鍋制鹽點。當時,葉縣土法制鹽企業已經達22 家之多。他們分別是:縣水利局“葉縣水利移民制鹽”、縣輕紡局“葉縣輕保鹽化廠”、縣財政局“葉縣興葉制鹽廠”、縣鄉鎮企業局“葉縣第二鹽礦”、縣農業局“葉縣興農制鹽廠”、縣民政局“葉縣福利鹽廠”、縣經委“葉縣第一鹽礦”、平頂山市科委“葉縣鹽化試驗廠”、新鄉教會“新昆鹽化廠”、煤田地質四隊“平昆制鹽廠”、河南油田“太陽鹽化廠”、縣人武部“五八一制鹽廠”、廣州部隊“岳峰制鹽廠”、田莊鄉東李村“田東制鹽廠” 、田莊鄉張申莊村“紅光制鹽廠”、田莊鄉康臺村“田康制鹽廠”、田莊鄉邵豐店村“田豐制鹽廠”、馬莊鄉水郭村“中州制鹽廠”、馬莊鄉李莊村“中興制鹽廠”、田莊鄉“田莊鄉制鹽廠”、馬莊鄉“中原制鹽”、馬莊鄉習樓村“予葉制鹽廠”,這種土發炮制蔚然成風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96年徹底取消平鍋制鹽才漸漸終止。
1990年5月,漯河市舞陽縣組建試采制鹽廠,從此拉開漯河制鹽生產序幕。以舞1 號鹵井為依托,建巨型平鍋4 口,形成年生產能力6000 噸,氯化鈉含量達97.91%,水不溶物小于0.04%,有害元素均低于國家標準。11月10 號生產的PGY-91X 精制食鹽及其新工藝通過市科學技術成果鑒定。同年,文鋒、孟寨、辛安、馬村等鄉鎮相繼在孟寨礦區建成生產能力5000 噸的制鹽廠。另外,還有43家小型制鹽廠,當時煙囪林立,生產繁忙,當年制鹽總能力達10 萬噸。

到1990年底,已建成勘探結合井9 口,投產鹵井4 口,但是沒有建設相應消化鹵水的生產項目。為了解決鹵水的出路問題,各投資單位大力發展平鍋鹽,群眾自發的小平鍋制鹽也在路旁、溝邊、村頭、院落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了,據不完全統計,平鍋總數1500 多口,600 余組,當年產平鍋鹽5 萬余噸。
截至1993年底,葉縣已建成22 個平鍋制鹽企業,制鹽大平鍋1492 口,年計劃生產能力35 萬噸,供鹵井16 口,從業人員4245 人。形成了平鍋制鹽和精制鹽生產并舉的新局面。總投資已經達1.3 億多元。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河南省不產鹽,百姓吃鹽憑票,每年工需民用120 萬噸原鹽全部從新疆、內蒙、青海、天津、河北、兩淮等地調入,河南省每年用于購鹽費用近3 億人民幣。由于原料鹽的不足,不僅制約了河南省鹽化工業的發展,而且影響了河南的經濟振興。
葉舞鹽田發現之后,兩地人民政府在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以“十六字”方針為指導,號召當地百姓因陋就儉,土法上馬,依靠自己的力量掀起了平鍋制鹽的熱潮,生產出了符合國家食用鹽標準的鹽產品,從此結束了河南不產鹽的歷史,改變了國家鹽產區結構的布局,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河南鹽業步入了一個歷史新時期。根據中央提出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省副食品公司及時將一些熟悉業務的“老鹽務”調回鹽業戰線;對鹽業的調運、倉儲、包裝和加碘鹽、儲備鹽的管理都做了明確規定;對地、市、縣鹽業機構要求健全制度,充實人員。1987年5月,“河南省鹽業總公司”成立,兼有鹽務行政管理的職能,與省副食品公司合署辦公。1989年6月,經河南省編制委員會批復,“河南省鹽務管理局”正式成立,與省鹽業總公司為一個機構,兩個牌子,但是仍然隸屬于河南省副食品公司。
1994年7月26日,河南省鹽業管理局(河南省鹽業總公司)成立,脫離省副食品公司,正式獨立運轉。根據1994年7月2、3日江澤民總書記和朱镕基副總理,就江西樟樹二十三年平鍋鹽生產歷史嚴重擾亂國家食鹽計劃、危及浙江幾個地區人民身體健康一事做出“要求采取果斷措施,迅速禁絕平鍋制鹽”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禁絕平鍋鹽當作河省鹽業管理局成立后的頭一件大事來抓。
葉縣是全國知名的經濟落后縣和財政困難縣,葉縣人民把治窮致富,改變面貌的希望寄托在鹽田資源開發上,把開發鹽業資源看作是一項關系葉縣前途和命運,關系子孫后代幸福的偉大事業。為此,縣委、縣政府決定把鹽業開發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來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十六字”方針指引下,1989年縣政府在財政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完成了馬莊礦段2.4平方公里的儲量勘探任務。
翻開葉縣、舞陽縣鹽業開發的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直困擾葉縣、舞陽鹽業企業發展重要原因之一是鹽產品的運銷問題。為了解決鹽的產銷不平衡這一難題,葉縣、舞陽縣的歷任黨政領導上下奔波,不懈努力,作了大量工作,最終爭得了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社會各界的信譽。
正當葉縣、舞陽兩個地方政府準備轟轟烈烈,全民動員大干的時候,1990年2月9日國家下發了《鹽業管理條例》,重申鹽業生產、銷售實行計劃管理。同時,全國原鹽產區經過三年的技改挖潛,原鹽產量也大幅度增長,由原來的產不敷銷變成了產大于銷的局面。
葉縣、舞陽周邊的許昌、漯河、南陽、洛陽、周口等地市鹽務管理部門以查禁擅自運銷原鹽、擾亂鹽業市場秩序、侵犯鹽業部門利益為名,對葉縣、舞陽鹽產品的運輸車輛圍追堵截、設卡罰款沒收,迫使兩個縣鹽產品全部積壓,企業停產。
為此,兩個地方人民政府立即向省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情況,要求將兩個地方的鹽產品納入省計劃銷售渠道。當時,河南省鹽務局是一個單純銷售外省鹽的商業副食品部門,管理省產鹽的生產銷售積極性也不高。說什么河南人吃慣了海鹽和湖鹽,吃井礦鹽不習慣,銷售困難等。個別鹽業銷售部門還通過新聞媒體宣傳葉縣鹽有毒,吃了會死人。與葉縣、舞陽縣毗鄰的一個縣鹽業局負責人竟然在大會上說:“我們縣考上大學的人不多,就是因為吃了河南人自己生產的鹽”等等,直接影響了葉縣、舞陽縣的形象和鹽產品的聲譽。
1990年10月10日,省人大科教文衛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挺受省領導委派,帶領有關部門的同志組成檢查組到葉縣調查情況,并在田莊鄉、馬莊鄉的平鍋制鹽廠內取了四個鹽樣,派專人送到河南省食品監督檢驗所和四川自貢市的全國井礦鹽質檢中心分別進行化驗。按GB2721-81 食鹽衛生標準和GB5461-85輕工部制定的食鹽生產標準進行檢定,檢定結果葉縣的鹽產品均為合格產品。但是,在國家計劃經濟體制下,河南兩個鹽產區的平鍋食鹽仍然無法納入國家生產銷售計劃之例。
葉縣、舞陽平鍋制鹽在當時特定環境下,對推動河南制鹽業向機械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不可否認,平鍋制鹽對鹽資源的巨大浪費和對環境的嚴重污然,尤其對消除碘缺乏病起到消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換言之,是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限制和杜絕了平鍋制鹽生產,葉縣、舞陽縣平鍋制鹽由此逐步萎縮,眾多平鍋制鹽企業于被迫停產。
1995年下半年,葉縣、舞陽鹽區群眾(與其說是群眾,不如說是鹽業公司私下設立的暗崗人員),不間斷向省、市政府及省鹽務管理部門反映,兩個鹽區又有人暗地賣鹵水、私自熬鹽。
為了確保國家食鹽加碘工程的順利實施和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的實現,1996年2月開始,河南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為抓好《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的落實,先后又對徹底禁絕平鍋制鹽和加強全民食用鹽碘供應工作發出通知,明確責任,強化措施,加大執法力度,構建食鹽產銷秩序。根據上級指示精神,葉縣、舞陽縣人民政府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分別對有關制鹽企業下發了徹底禁絕平鍋制鹽的通知:
根據國家和省、市政府關于禁絕平鍋制鹽的有關精神,各有關鄉鎮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企業共同努力,積極配合,禁止平鍋制鹽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近段時間,又發現一些井站私銷鹵水,少數平鍋制鹽鍋組擅自購鹵熬鹽。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指標精神,結合鹽區鹽業生產實際,現就徹底禁絕平鍋制鹽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各鄉轄區內的平鍋制鹽設施必須在1996年6月20日前全部自行拆除。
二、鹽礦必須于1996年6月10日前停止使用平鍋制鹽設備生產鋁鈉粉,自行拆除原有的平鍋制鹽設施。
三、原已批準建成的利用平鍋鹽和鹵水生產純堿和小蘇打的企業,應采用精制鹽的工藝流程,并注意做好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同時,1996年6月15日前拆除原有的平鍋制鹽設施。

四、各井站、鹽化廠,必須于1996年6月10日前自行封閉采鹵井站,不經批準不得擅自開泵采鹵。否則,要追究主管單位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
五、樹脂廠生產所用原料鹵水由縣鹽礦負責定點供應。各鹽礦要加強內部管理,除經鹽業部門允許外,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供應鹵水。
六、縣鹽業管理局負責全縣禁絕平鍋制鹽工作,要按照國務院《鹽業管理條例》和河南省《鹽業管理辦法》,加強對關停企業和鹵水井站的監督管理,徹底杜絕“私銷鹵水、暗地熬鹽”的現象。
七、平鍋制鹽徹底禁絕以后,縣經委、計委、鹽業局等有關部門要認真篩選項目,積極幫助有條件的鹵水井站選擇適當的轉產品項目,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品有市場,經濟效益好的轉產項目,金融部門要在資金上予以支持。
八、切實加強領導。各有關鄉鎮、縣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企業要提高認識,顧全大局,從保護人民身體健康出發,令行禁止。縣公安局、工商局、礦管委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在限定期限內,堅決徹底禁絕平鍋制鹽。
給兩個縣鹽產區下發徹底禁絕平鍋制鹽生產通知,在平頂山、漯河兩市鹽業局的指導下,對出鹵的井站,實行停電封井,鏟除冒煙的平鍋鹽設施,沒收平鍋鹽產品加罰款等強硬措施,在年底前徹底禁絕了在葉縣、舞陽生存了10年之久的平鍋制鹽。
如上所述,葉縣政府在鹽業開發過程中,對葉縣的平鍋鹽、精制鹽,均已經委托國家井礦鹽質量檢測中心檢測,平鍋鹽質量符合國家一級食用鹽標準,精制鹽達到了國家精制鹽優級品標準。其中,1992年9月,舞陽縣平鍋制鹽產品獲河南省第二屆“興豫杯”名優特新產品獎、豫南經濟協作區經濟技術商品交易會“優秀產品獎”。 但是,平鍋鹽生產方式不符合國家1990年2月9日頒布的《鹽業管理條例》、1994年8月23日頒布的《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和1996年5月27日,國家頒布《食鹽專營辦法》中相關法律、法規之規定,只能徹底禁絕。
綜上所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正值中國新舊體制交替、新舊思想交鋒、新舊事物碰撞、新舊矛盾爆發時期。從河南平鍋鹽企業的無序生產、銷售及最終被迫停產和破產,可以看出平鍋鹽的出現是中國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雙軌并存與競爭的產物,是地方政府和企業與國家鹽業行政管理部門(鹽務管理局)及食鹽經銷企業(鹽業公司)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利益之爭。但是,由于受特殊的國際及其國內政治環境影響,地方政府和企業最終不得不以失敗而告終,否則,這種長達十年之久的利益博弈會被人為地無休無止地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