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描述性研究等方法,研究了在高校大學生體質下降局面下,武術作為我國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淵博文化發展分析出以下結果:學生身體素質一年不如一年;武術教學內容陳舊,結構單一;高校武術教學學生興趣低,行動力差;武術教學難以落實,體育活動無法保證;教師能力未能與課改需求相適應等。針對高校大學生體質下滑,武術課程存在的問題,文章認為應該改革高校武術教學內容與結構;更新學生對武術的認識,提高學習武術的興趣;優化教師隊伍,建立具有專業素質的武術教師;實施科學化制度化的管理體系。武術教學改革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武術的積極性以達到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強健體魄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下降;武術教學改革
一、從高校角度對武術教學當前問題的探析
(一)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
“有關調查顯示城市男孩每10位當中就有1位肥胖孩子;我國青少年平均身高低于日本同齡孩子身高;小學生近視率接近20%,初中生近視率達50%,高中生近視率約為70%,大學生近視率高達77%。2012年到2015年四年時間體育課已導致七名學生失去了生命,由此可看出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高中三年,學業任務重,學生體質鍛煉幾乎沒有,武術進入校園,學生也只是在老師要求下練習,強身健體功能也根本達不到要求。
(二)高校武術教學內容陳舊,結構單一
“我國《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規定高校體育教育應該設置基礎體育課、選項體育課、選修體育課、保健體育課等四種類型。武術作為選修課程的一類。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武術課程內容單一,僅僅只有簡化太極拳和段位制長拳作為授課內容。整個教學課程中也只按照教學大綱走,嚴重打擊學生積極性,學生體質訓練得不到保障。
(三)高校武術教學學生興趣低,行動力差
很多受學生喜愛的課程由于選修的人比較多,大學生只能放棄選擇其他課程,有些大學生特別喜歡某一課程,學校的規定只能選修一次,使得這些感興趣的大學生不能深入學習該課程,嚴重影響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高校選課制度的僵硬,嚴重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打擊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四)武術教學難以落實,體育活動無法保證等
我國武術教學對學生專項技能不重視,沿用陳舊的教育模板,以教師為主導,強制要求學生依照教材進行鍛煉。此種“命令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技術技能的掌握就變成了應試要求下不得已而為之的事,亦會隨著體育教學的結束而消失,恰好印證了“體育課教不會學生技術”的傳聞。
(五)教師能力未能與課改需求相適應
“十年課改存在的最大難題就是教師能力無法與教育改革發展需求相適應。換而言之,即為教師的綜合能力儲備未能與課改提出的新需求相適應”。例如新課改提出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的課程目標,其中對于“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兩個領域而言,體育教師或教研人員卻不具備相關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知識儲備。
二、解決方法與對策
(一)改革高校武術教學內容與結構
隨著人們對體育認識的加深,已逐漸認識到傳統的高校武術教學內容與結構已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武術教學教學的需要。“時代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高校體育基礎學科的理論發生了重大發展與變化,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必須系統、全面深入地進行武術教學體系改革,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身心素質,為培養高質量人才打好身心素質基礎,根據現代社會人才和勞動者素質要求,確立符合大學生身心素質發展的武術教學目標,制定武術教學改革計劃,積極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體育思想,體育內容和方法,構建出面向21世紀的現代武術教學體系”。
(二)更新學生對武術的認識,提高學習武術的興趣。
“學生是體育教育的主體,體育教育課程設置應該根據大學生的需要來設置,應該以學生的需要為本,構建靈活的選課制度”。大學生的思考意識比較成熟,外力的作用及自身需要都會趨勢學生產生求知的行為。“所以高校武術教學教學應該與學生的需要與目的相聯系,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應該構建以人為本的靈活的選課制度,武術教學選擇應該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武術教學選擇中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其個性可以充分發展,滿足學生體育教育的需要,促使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不斷提高學生體質。”
(三)優化教師隊伍,建立具有專業素質的武術教師
“體育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體魄強健,優化教師隊伍的基本素養和專項技能作為工作的基本思路”。教師不僅是武術教學的組織者,同時對于學校武術教學的成效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需要引進專業武術教師,另一方面還需要各種素質考察培訓提高切實可行的方案。從教師層面下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和鍛煉,增強體質方面有更大的空間。
(四)實施科學化制度化的管理體系
體質測試是以各種達標來測試身體素質,體育教學評價指標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方式之一,現代武術測評不能以教師教學任務作為考評,而應該以學生的進步作為切入口。
三、結語
當前學生身體素質一年不如一年,并有繼續下降的趨勢,這一局面的改善需要政府和體育相關部門,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參與。“高校武術教學內容陳舊,結構單一是學校面臨的巨大問題”學生身體素質一年不如一年;武術教學內容陳舊,結構單一;另一方面高校學生對武術教學興趣低,因而行動力差;再加之武術教學難以落實,體育活動無法保證;教師能力未能與課改需求相適應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高校大學生體質下滑,武術課程存在的問題,而改革高校武術教學內容與結構;更新學生對武術的認識,提高學習武術的興趣;優化教師隊伍,建立具有專業素質的武術教師;實施科學化制度化的管理體系。總之,改善學生體質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張慕潯.高校大學生體質現狀及體育教育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02).
[2] 楊道飛.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體育課程改革研究[D].重慶大學,2015(04).
[3] 陳海峰.大學體育武術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途徑探討[J].黃河科技學院體育學院,2017(05).
[4] 黃景東.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學研究,2002(12).
[5] 張細謙.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價值選擇[J].體育學刊,2013(04).
[6] 張學忠.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的關系[J].體育刊,2003(03).
[7] 袁貴仁.扎實抓好學校體育工作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J].中國教育報,2014.
[8] 周宜超.中職學院武術教學的創新策略研究[C].廣東省東菀市電子技術學學校,1994-2019.
[9] 經建坤.新形勢下高校武術教學方法現狀及發展對策[J].廣西體育等專科學校,2013(02).
作者簡介:郭開惠(1997.03- ),女,漢族,成都體育學院,2016級體育教育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