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瓊
摘 要:本文通過對甕安縣自然保護地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現了一個保護地、一套機構、一塊牌子的目標。
關鍵詞:自然保護地;管理現狀;優化建議
甕安縣以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是該縣生態文明建設和森林生態系統保護的樣板,也是該縣開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生態旅游的重要基地,提升了甕安對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近年來,甕安縣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管理規范有序,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接待人次逐年遞增,旅游綜合收入穩步增長,為甕安縣打贏“三大攻堅戰”貢獻了力量。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甕安縣自然保護地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
一、自然保護地基本情況
甕安縣現有自然保護地5個,總面積為44773.9公頃。分別是貴州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5172.9公頃、貴州甕安江界河風景名勝區13850公頃、雍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3040公頃、江界河大橋縣級自然保護區10100公頃、朱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2611公頃。
1.貴州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基本情況。貴州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于2004經國家林業局批準設立,2017年經國家林業局批準調整經營面積為5172.9公頃,由朱家山、江界河、大豐洞、西坡4個景區組成。2005年已編制總體規劃并通過省林業廳審查備案實施。《貴州甕安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修編)》(2019年-2027年)于2019年1月26日通過省級審查,于2019年3月底已上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待批復。
2.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基本情況。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于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總面積138.5平方公里。由“江界河、猴場會議會址、穿洞河”三大景區和外圍14個獨立景點組成。《甕安江界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7-2030年)》于2016年9月通過部際聯席會議審查,目前正待國務院審批。
3.雍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基本情況。雍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于2018年經水利部批準設立,面積為13040公頃。未編制總體規劃。
4.朱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基本情況。朱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于1995年由甕安縣人民政府批準設立,面積為2611公頃。2018年編制了《甕安縣朱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8-2022)》并經縣人民政府批復。
5.江界河大橋縣級自然保護區基本情況。江界河大橋縣級自然保護區于1995年由甕安縣人民政府批準設立,面積為10100公頃。2018年編制了《甕安縣江界河大橋縣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8-2022)》并經縣人民政府批復。
二、自然保護地存在的問題
1.保護地重疊設置、多頭管理。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朱家山景區與朱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完全重疊;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江界河景區與江界河風景名勝區江界河景區重疊1763公頃,與江界河大橋縣級自然保護區重疊2131公頃;江界河大橋縣級自然保護區與江界河風景名勝區江界河景區重疊5717公頃;三區重疊1735公頃;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大豐洞景區與江界河風景名勝區的大豐洞獨立景點重疊30公頃。雍江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與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部分重疊。貴州甕安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貴州甕安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對同一地塊在管理職能上的交叉重疊不利于全縣自然保護地整體工作的推進。
2.機構編制人員不匹配。一是江界河風景名勝區管理范圍大、景區景點多且較為分散,僅10名管理人員編制,無專業技術人員。二是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專業技術崗位僅3名,導致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上不去,挫傷了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三是雍江水利風景區雖然在甕安縣水資源管理辦公室加掛甕安縣雍江水利風景區管理所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員”管理體制,增加了相應的職能職責,但未增加編制和人員。四是兩個縣級自然保護區雖然在甕安縣朱家山國有林場和甕安縣國有林場加掛了朱家山自然保護站和江界河自然保護站的牌子,增加了相應的職能職責,但未增加編制和人員。
3.多規融合銜接不夠。一是5個自然保護地之間總體規劃銜接不夠,功能分區不夠合理。二是自然保護地與現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城區規劃、礦區規劃銜接不夠,保護與發展矛盾較為突出。
三、優化自然保護地的思路和建議
依據《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第八條:整合交叉重疊的自然保護地。以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為原則,遵從保護面積不減少、保護強度不降低、保護性質不改變的總體要求,整合各類自然保護地,解決自然保護地區域交叉、空間重疊的問題,將符合條件的優先整合設立國家公園,其他各類自然保護地按照同級別保護強度優先、不同級別低級別服從高級別的原則進行整合,做到一個保護地、一套機構、一塊牌子。特提出如下優化建議:
1.保留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進一步優化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一是將朱家山景區周邊的永和鎮長嶺村、嵐關鄉嵐關村、嵐關鄉章閣村集體管理的國家公益林納入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規劃,不再保留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江界河景區、西坡景區、大豐洞景區。二是將朱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納入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規劃,不再保留朱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的牌子。調整后的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只有朱家山景區,面積增加了約27公頃,保護強度未降低、保護性質未改變。既解決了原有景區分散難以管理的問題,又解決了與其它自然保護地重疊設置、多頭管理的問題,實現了一個保護地、一套機構、一塊牌子的目標。
2.保留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進一步優化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一是將江界河大橋縣級自然保護區和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江界河景區范圍納入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規劃,不再保留江界河大橋縣級自然保護區和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江界河景區的牌子,保留江界河風景名勝區江界河景區。二是將猴場會議會址景區和穿洞河景區內無自然景觀資源的二、三級保護區調出管理,將猴場會議會址景區和穿洞河景區的一級保護區列入江界河風景名勝區的兩個獨立景點進行規劃,不再保留江界河風景名勝區的猴場會議會址景區和穿洞河景區。三是將擦耳巖獨立景點和垛丁關獨立景點及周邊自然景觀資源整合為擦耳巖景區進行規劃,新增江界河風景名勝區擦耳巖景區。四是保留江界河風景名勝區的其它獨立景點,進一步優化江界河風景名勝區的甕安動物化石群獨立景點規劃。調整后的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共有2個景區,14個獨立景點,面積增加了約150公頃,保護強度未降低、保護性質未改變。這樣既解決了自然保護地區域交叉、空間重疊的問題,又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穩定發展。鑒于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江界河景區屬于省管河流,建議將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作為省級管理的自然保護地,將管理機構納入省級直屬管理。
3.不再保留雍江國家水利風景區。鑒于雍江國家水利風景區與江界河國家風景名勝區部分重疊,不再保留雍江國家水利風景區。
4.不再保留兩個縣級自然保護區。鑒于朱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已列入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保護與管理,江界河大橋縣級自然保護區已列入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保護與管理,不再保留兩個縣級自然保護區的牌子。
參考文獻:
[1]《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