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繼艷
摘 要:幼兒在認知初期,身心發展同處于稚拙的狀態,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心。但是,幼兒由于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存在一定局限性,這就要求美術教育在初期引導的過程中,強化信息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在有效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學方式、方法的基礎之上,促進幼兒的美學知識的累積。基于此,文章就色彩對于幼兒的影響與意義,結合實際裝飾畫教學經驗進行探討,分析色彩裝飾畫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創意方法,以期拓展幼兒的創新思維,發掘更為適當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幼兒;色彩裝飾畫;幼兒美術教育;創新思維
基金項目:本文系“人文社科·青年項目”(WQN1901)研究成果。
幼兒美術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針對3~6歲年齡段的幼兒,在進行美術創作與欣賞活動時,使幼兒能夠以自身為主體,進行創造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等多方面的激發與引導。
色彩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能夠引導幼兒對物象世界進行感知,是作為事物表達的重要手段,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裝飾畫可粗略地分為色彩裝飾畫、黑白裝飾畫、創意裝飾畫三大類,本文基于幼兒美術教學的課程要求,將裝飾畫引入幼兒美術教學中去,目的在于提升美術教學的主題性,強調幼兒思維創作的主體性,從而促使其在智力發展的初期階段,形成豐富的想象力、情感表達能力,以及感知現實世界的敏感度。
一、色彩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意義
(一)色彩對幼兒智力發展的影響
幼兒在智力發展的初期,信息獲得渠道單一,知識內容需求量較大,這就需要幼兒美術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傳遞的信息進行篩選,強化信息內容,提高幼兒對知識信息獲取的效率。
色彩的世界豐富多彩,變化多樣。環境對幼兒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何創建適合幼兒智力發育的成長環境,尋找符合幼兒階段性特征的有效信息,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需要加以考究。積極的、陽光的色彩表達,對于幼兒的智力發展起到正面、向上的引導;消極、冷淡的色彩表達,易對幼兒產生消極、悲觀的引導。因此,在進行色彩認知的過程中,需要對不同色系的顏色進行合理的選擇與搭配,將色彩信息進行轉換,創建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色彩空間環境,保證幼兒在智力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狀態。
(二)色彩對幼兒情緒變化的影響
色彩作為無聲的語言,通過不同的色彩搭配傳遞出不同的“語言”信息。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易受周圍環境信息變化的影響。色彩所傳遞出的信息內容,對幼兒情緒變化產生較大影響。不同的色彩給幼兒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也使幼兒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通過對不同色彩信息的讀取影響到自身的情緒。例如:紅色具有刺激的效果,易使人產生沖動、憤怒、熱情的感覺;黃色給人一種溫暖感,代表著陽光、快樂的情緒;藍色給人一種涼爽、清新的感受;黑色給人一種悲哀、壓抑的感覺;白色則使人感到潔白、純真。因此,如果幼兒較多地接收壓抑、冷漠、刺激的色彩,易使產生亢奮、消極、暴躁等類似的情緒。相反,如果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較多地接觸陽光、溫暖、清新的色彩,易保持樂觀、健康、愉悅等情緒。
在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將色彩課程結合幼兒發展的特征與需求進行針對性選擇,在保證色彩信息認知的全面性的同時,注重色彩搭配所呈現的視覺效果給幼兒的情緒變化所產生的影響,創建一個積極、樂觀、歡樂的色彩世界,通過色彩的藝術特性培養幼兒健康的情緒。
(三)色彩對幼兒心理成長的影響
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較成年人而言,有其年齡段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在成長過程中,創設有利的學習信息,優化幼兒的成長環境。色彩對幼兒的情緒變化產生影響,繼而對幼兒的心理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紅色、黃色、橘色等暖色系的色彩信息,給幼兒的心理帶來溫暖的感受;藍色、綠色等冷色調給幼兒的心理帶來寧靜、清新的感受;同時,黑色、灰色等中性色給幼兒帶來冷漠、消沉的感受。長此以往,不同的情感體驗對幼兒的心理成長產生不同方向的影響。溫暖、陽光的色彩有助于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心理,冷漠、消沉的色彩易對幼兒產生消極、悲觀的心理。幼兒的發展除智力成長之外,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樣重要,作為幼兒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結合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通過篩選、重組、創新等形式對色彩信息進行搭配,發揮色彩對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進行色彩信息傳遞時,較多選擇溫暖、樂觀的色彩有助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創建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保證幼兒心理的健康成長。
二、色彩裝飾畫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色彩裝飾的藝術特色
色彩裝飾畫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礎之上,通過概括、總結、夸張、想象等形式所形成的色彩裝飾效果。其藝術特色主要體現為表達形式上的多樣性、物象表達的生動性、色彩創作的協調與鮮明性、整體結構的完整與合理性等。因此,色彩裝飾畫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要考慮主體對象結構的合理性,又要強化創作者思維想象獨特的創新性。
(二)色彩裝飾畫教學的獨特性
色彩的渲染魅力結合裝飾畫的自由創新,將美術教學的表達與創意充分發揮。幼兒美術教學作為啟蒙式教學階段,除了引導幼兒對物象具體形態進行正確認知,同時需要注重創新思維的激發與培養。思維的活躍性決定創造能力發展,基于客觀世界的基本原型進行發散,激活幼兒在美術領域的認知空間,拓展思維發展的局限性。
色彩裝飾畫是運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創作風格打破自然形態的局限性、傳統思想的束縛,以此傳遞創作者的審美思想。這種創作結果,既可以是寫實性的,表達真實、具體的美,也可以是夸張性的,表達一種抽象、虛幻、概念性的美。幼兒在身心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豐富的情感體驗與表達,以此來豐富內心世界。色彩裝飾畫在幼兒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搭建了更為寬泛的創作空間,拓寬幼兒美術創作的平臺,提升幼兒美術欣賞的能力。
三、色彩裝飾畫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創意方法
(一)基于色彩裝飾畫的藝術特色,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色彩裝飾畫的多樣性、生動性、合理性、創新性等藝術特色,引用到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幼兒進行創新思維的開發,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幼兒的思維是活躍的,每個幼兒都有其特有的邏輯方式。因此,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幼兒對不同色彩理解與認知各有特色,這就要求在進行引導時尊重主體差異性的同時對色彩進行搭配,描繪不同的創作對象。例如,水果主題的裝飾畫創作,以往常規的教學思路是對常見的水果種類進行模式畫教學,將蘋果示范成圓形的輪廓,以及紅色或者綠色的色彩表達,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不同蘋果個體形態的差異性,進入模式畫的認知區間。時代的發展,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拓寬了我們的認知范圍,蘋果品種豐富,果色多樣,“紅富士”蘋果的紅,“香蕉蘋果”的黃、“國光”蘋果的青等,形狀大小、顏色種類各有不同。同時,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蘋果,每一個蘋果都有其特有的形體輪廓,每一個品種的蘋果都有其專屬的特征。因此,在進行教學引導時,應注重強調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通過對現實物象的觀察進行認知,為幼兒的創新思維做好鋪墊。
(二)基于繪畫能力的提升,激發幼兒的想象能力
裝飾畫建立在寫實的基礎之上,形成真實或者抽象的物象,使幼兒具有可以充分表達豐富想象力的空間。色彩裝飾畫的繪畫工具多樣,包括油畫、水粉、水彩、馬克筆、油畫棒等多種繪畫工具可供選擇。幼兒美術教學實施過程中,較多選擇油畫棒、水粉、水彩筆等材料進行創作練習。根據不同創作主題,選擇不同的繪畫工具以及表達技巧。例如,小黃鴨的創作除了對鴨子形體輪廓的線條表達的技能要求之外,還需對小黃鴨的形體進行繪色。不同的繪畫工具表達出不同的視覺效果,水粉表達較油畫棒更為細膩,但對于幼兒來說練習難度系數較高,如何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傳遞有效信息,需要引導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對于主體的預期效果進行想象。
想象能力的培養分為預期視覺效果的敏感度以及物象形態變化的變化、概括的能力。幼兒的輪廓線條刻畫能力以及對形象生動性的把握較為局限,因此,準確把握主體對象生動性的信息,需要在幼兒美術教學的過程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從而使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形成想象空間,逐漸縮小想象與結果的差距。
(三)基于幼兒美術教學的實踐,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在認知過程所形成的差異性,決定了其在藝術審美的過程中存在獨立性。幼兒美術教學基于實踐經驗不斷總結教學方式方法,調整教學思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制定符合其階段特征的教學方法。3~6歲屬于幼兒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此年齡段的幼兒有其階段特有的審美取向與興趣愛好,作為成年人,應尊重幼兒的獨立性與自主意識,把握幼兒在美術創作與欣賞過程中的選擇偏好,不斷調整教學思路、方法,充分運用色彩的創作特征制定系統的、靈活的、有趣的,針對不同階段幼兒的美術教學內容,強化幼兒對周圍世界的理解與欣賞。
色彩裝飾畫在幼兒美術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進行主題式教學形式進行引導。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制定不同的創作主題,引導幼兒主動地觀察周圍世界,發現物象之間的聯系與差異。在自主觀察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符合主體自身的情感體驗與審美情趣。幼兒的審美能力有其特有的年齡特征,色彩的夸張性、輪廓的簡化性都是裝飾畫在教學過程中,制定教學任務應考慮的重要因素?;趯嶋H進行創新,能夠創作出符合幼兒自身審美喜好的美術作品。同時,通過美術創作有利于幼兒培養藝術鑒賞能力,養成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色彩裝飾畫在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打破常規程序化的教學模式,采用主題式框架引導方式,制定符合幼兒心理特征的美術教學方法。在進行繪畫能力提升的同時,要注重幼兒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思維想象能力的激發,強調幼兒在認知初期階段的主體意識。因此,創新的教學方法在色彩裝飾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它決定了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想象空間的拓散,以及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從而在成長初期階段達到幼兒美術教育的整體素質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念蕓.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5.
[2]吳雯歆.色彩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與價值[J].美術教育研究,2019(8).
[3]王安冉.幼兒美術教育的多元化路徑探析[J].教育觀察,2019(6).
作者單位:
淮南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