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日益深入,越來越需要得到社會重視,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本文針對中職古箏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教學方法落后、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實踐活動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文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創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文化素質培養和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高古箏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古箏教學;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J63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國家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從中等職業教育的地位上進行糾正“通過優化教育結構,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優化職業學校布局結構和教育資源“完善招生機制,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臺,精準服務區域發展需求。”這些條目明確提出給了中等職業學校一個強有力的支撐,更好地發展中等職業教育。
一、中職古箏教學現狀
中職院校一直都是培養和輸送職業人才的重要基地,隨著藝術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中職音樂教學越來越關注。現今藝術教育己經不再停留在職業人才教育或單一學科教育層面,而更多向素質教育和綜合交叉學科教育的方向發展。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自身缺乏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較差、欠缺與專業相關領域的素質能力和音樂實踐能力低下,這些問題一直存在,這就要求中職音樂教學不斷創新。
(一)基礎薄弱
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他們在初中時期,大部分成績不是很好,由于一直以來的錯誤觀念,導致許多人認為上中職學校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忽略了中職學生是以一門專業,一門技術為主的,擁有一門技術也是在社會生存的必備條件之一。不可否認的是,基礎好的學生都上了普通高中,中職學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選后剩余的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掌握較為薄弱是不爭的事實。古箏專業課的學習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從小接觸古箏,對古箏有一定的基礎;還有一部分是對古箏甚至對音樂學習處于零基礎的狀態。
(二)學習積極性不高
大部分學生對于理論學習熱情不高,對老師的教學缺乏興趣,沒有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參與感不強就會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沒有養成日常學習習慣,對于學習目標不明確,效率低下。由于心理的落差、周圍學習環境影響、學生的從眾心理和社會不正確的輿論都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下降。
二、存在問題
(一)教學方法落后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上課講授,下課練習。上課講授內容有限,有時只是粗略帶過一些知識,學生在課上記下老師所講的問題,課下復習時就會忘記一些。這就會導致有些內容反復講解,耽誤上課進程,上課效率不高。
(二)忽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目前中職古箏教學的教學只注重對學生的指法技巧和演奏技巧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音樂素養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僅需要學習書本上的音樂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習樂曲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人文精神。加強文學、音樂相關理論知識、交叉學科知識的學習,以提升文學素養,才能夠更好地感受作品。
(三)實踐能力不足
學生在課堂以及日常生活中可以很好地演奏曲目,但到了比賽以及一些表演活動中就會發揮失常,常常會出現舞臺上忘記曲譜,因為緊張而出現手冰涼,僵硬,手微抖等現象,這對于學生的日后就業及演出活動都十分不利。
三、改進措施
在《中等職業學校音樂專業教學標準試行》中明確要求要做到針對古箏專業提出了要求:掌握古箏表演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所學樂器演奏的基本技能;具備基礎的合奏能力等專業要求。在中職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以上要求內容。所有音樂專業學生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音樂藝術的基本特點和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地域和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基本的中外音樂歷史知識;具有初步的藝術審美和音樂鑒賞能力。國家對中職每個專業教學提出的細化要求說明對中職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越來越系統,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努力達到目標,通過不斷改善,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改進措施。
(一)采取新的教學方式
將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引用當下熱門的方式MOOC,慕課主要針對大范圍的學生用以廣泛性教學,小型的教學SPOC可以應用到古箏教學中,采取線上線下的模式,課下學習曲目的基本技法、曲目如何演奏,課上教師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者交流討論相關內容。一方面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發揮主體地位。學生要“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習慣和品質;掌握必需的現代信息技術,具有較好的人文素養,具備一定的就業和創業能力。”這些要求的提出體現出教學方式的改變勢在必行。
(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音樂核心素養才能更好地理解古箏作品背后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底蘊,才能演奏出作品深刻內涵。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古靠作品的背景、風土人情和作者生平,加深學生對曲目的理解,把握曲目韻味,提高學生演奏時的音樂表現力,例如講《漢江韻》時,首先告訴學生這是一首很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箏曲,河南人民熱情豪爽,河南箏曲的特點,音樂風格,彈奏技巧,對作者喬金文先生做一個簡單介紹,通過欣賞河南民歌,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風格。音樂核心素養是每一個音樂專業學生所必備的,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學校應當重視傳統文化課程,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及加強文化課的學習。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是需要長期培養才能實現的,這要求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對文化素質的培養。學生需要“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音樂事業,樹立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職業理想;具有勤學苦練、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的精神和繼續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文藝觀和審美觀,自覺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些綜合素養的提出,明確了中職學生要有良好的綜合素養,成為更好的新一代青年。
(三)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
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檢測日常所學古箏知識與技能是否扎實,更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舞臺表演能力、心理素質,這都是構成綜合能力的重要因素,這不僅可以作為教學成果展示,還對學生以后就業會有很大幫助。學校可以開展多種實踐活動,如社團活動、學校文藝演出、校內及校外比賽活動、校企合作中的企業演出等,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促進個人成長與發展。學生需要“具備初步的形體表演和舞臺綜合表現能力”這是對中職音樂專業學生的要求,而實踐活動恰是很好地方式。
四、結語
隨著古箏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古箏的教學以及學習的隊伍中,古箏可以陶冶倩操、提升文化素養、提高綜合素質。目前更多的研究在于高校古箏教學以及普通古箏教學,針對中職古箏教學的研究僅寥寥幾篇,隨著中職教育重要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視中職音樂教學,但大多是對于中職音樂公共課,鋼琴課的研究分析,對于古箏課的研究非常不足。因此,還是需要中職音樂教育工作者,積極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策略,通過不斷提升古箏專業以及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為中職音樂教育貢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3):77.
[2]汝漪.中職古箏專業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黃河之聲,2016(12):37.
[3]井緒偉.提高中職公共基礎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7).
[4]李紅宇.提高古等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1(4):215-216.
[5]陳紅.淺析高校古箏教學的現狀及其改革之路[J].戲劇之家,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