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涵蓋著特殊文化的紅歌,形成于特定的歷史年代,是啟發(fā)心智、健康向上以及凈化心靈的歌曲。所以,需要借助紅歌的功能,積極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及道德觀。借助紅歌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情緒,塑造完美的人格,激發(fā)學生們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本文主要分析用紅歌音樂藝術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紅歌;學生;審美情趣;培養(yǎng)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紅歌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歌曲,也是積極向上且健康的歌曲,是中華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財富。紅歌以較強的感染力與深刻思想教育使其在教育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旋律優(yōu)美紅歌記錄者紅色年代,喚醒了紅色兒女的美好記憶,鼓勵著他們奮斗、迎接美好未來。紅歌對學生有著很大的教育功能,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同時還可以達到思想教育的目標。
一、紅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紅歌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歌曲與積極向上的健康歌曲。多年以前,并沒有“紅歌”這一概念,很多歌曲都被稱之為紅色歌曲或革命歌曲。“紅歌”是在《中國紅歌會》這一節(jié)目中流傳起來的,“紅歌”并不是專門的音樂術語,當前對其的定義也并不嚴格。
紅歌的功能性相對較強,特別是在“五四運動”的時候,紅歌記錄了歷史發(fā)展的真實面貌與光榮人物事跡,有著極為深厚的歷史內涵與文化底蘊。從傳統(tǒng)音樂逐漸走向新音樂。紅歌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內容主要都是以愛國和革命為主題,在歷史時期有著推動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的作用。如表現(xiàn)戰(zhàn)斗士氣的《游擊隊之歌》、歌唱偉大祖國的《我和我的祖國》等等,這些歌曲都是不同年代和不同時期的紅歌代表作。
二、開展紅歌教育的重要性
紅歌是一種獨特的魅力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將紅歌滲透到教育中十分必要。紅歌有著深厚的情感基調,可以喚醒人們內心的紅色記憶。有很多專家和學者認為,紅歌有著較強的政治性。當前階段的學生出生于改革開放后的新時代,他們并沒有經(jīng)歷過歷史,學校思想教育課程雖然已經(jīng)開展了民族教育與愛國教育,但是因為每一首紅歌所包含的民族情感與愛國情感不同,情感呈現(xiàn)出多樣化,內容也較為豐富,由于節(jié)奏鮮明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們產(chǎn)生更加長久的學習興趣。
三、探討用紅歌音樂意識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一)借助紅歌音樂藝術熏陶 培養(yǎng)學生審美心境
紅歌音樂是富有人性的藝術形式,紅歌音樂可以激發(fā)人們對人生的探索與思考,讓學生們從紅歌音樂中體會到歌曲內涵,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審美教育的重要方式。紅歌音樂是對學生們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這種審美教育主要是以音樂媒介為教育實踐,學生們只要通過欣賞音紅歌,就可以形成健康的審美心境。
心境主要就是指人的穩(wěn)定情緒狀態(tài)表現(xiàn)。健康審美心境主要就是在人進行審美活動的過程中,有非常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審美心境的不同欣賞也是大不相同的,一個人無心欣賞美,那么就算在美麗的景色也難以激發(fā)其審美情緒。學生需要具備良好且健康的審美心境,有了健康的心境,即使外界有再多的干擾,那么他也不會受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思想體會,當我們被某一部藝術作品吸引的時候,那么心靈也會感到十分震撼。例如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這一首紅歌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其反映出了紅軍長征的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該部音樂作品依照內容需要,融入進了各個地區(qū)的民間音樂和紅歌引導,不僅豐富了音樂的構思,還描繪除了萬里長征的波瀾壯闊。從《告別》隱含著力量,但又有些壓抑的悲壯旋律中,引發(fā)出了男女老少送別那種不舍的心情,然后再在圍、追、堵的戰(zhàn)斗英姿與英雄氣概,令人深思。
一個人的審美心境,會在其行為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學生有著極為豐富的審美情感,他們特別容易沉醉在自然和藝術的情感體驗中,學生們還可以將這種體驗以多種多樣的形式流露出來。學生們如果可以處在一個良好且健康的審美心境中,那么就算有再大的困難都會被他們看做是可以克服的,進而使學生們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反之,如果學生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審美心境,他們就會對一切事物都感到無趣。
(二)借助紅歌音樂藝術的熏陶 提升學生們的審美感知能力
健康的審美感知是美感產(chǎn)生的重要基礎,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看電影時候,不能感受到人物多種多樣的心理活動;聽音樂不能感受和體會到音樂的旋律起伏;看畫不能分辨其中千姿百態(tài)的光與色;朗讀詩詞不能感受到其內在韻律等,那么所體會和感受到的美感就會大大降低。所以,想要獲取健全的美感,需要有極強的感受性。人健康的美感與感知離不開后天的訓練,在學生美感培養(yǎng)中,可以借助紅歌音樂藝術的熏陶,來提升其健康的審美感知能力。
生活周圍,每天都多種各樣的音樂,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動的接受音樂。打開電視、乘公交車,在各種音樂炒作的潮流中,很多學生都迷失了方向。他們逐漸開始追星、茫然,對音樂藝術的認識與理解僅停留在表面上,沒有深入了解和分析。所以,需要引導學生們主動探索和尋找,告知學生音樂藝術中的多種現(xiàn)象,思考和判斷音樂藝術的內在價值。
例如歌星林俊杰的歌曲一直在風靡整個校園,聽他的歌曲和模仿他的演唱風格已經(jīng)成為學生們每天都必須要做的,傳統(tǒng)音樂則無人過問。針對于上述現(xiàn)象,可以開展對比的形式,讓學生們自己去感受和判斷。在過程中可以安排一節(jié)“林俊杰VS紅歌會”的音樂課,主要目的就是借助對比的形式,讓學生們理智看待流行音樂與紅歌音樂的不同特征。課程模式可以辯論會的方式開展,讓學生們自由組隊,分析和討論喜歡林俊杰的歌曲還是紅歌音樂,然后組織學生們從音樂作品中進行賞析,還可以讓學生們表演和演唱有關紅歌的歌曲。通過這種比較活動,學生們會逐漸喜歡上紅歌音樂,讓喜歡林俊杰的學生對紅歌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紅歌屬于和諧文化建設的核心,紅歌元素主要都是來源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種紅色精神,可以調動學生們積極向上的情懷,還可以為校園文化提供寬廣和豐富的平臺,對學生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重視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紅歌”音樂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是提升學生人文素質與審美情趣以及校園建設的重要標志。所以,需要重視紅歌音樂藝術的滲透,積極有效的豐富教學結構,構建學生們完整的知識結構,全面發(fā)揮音樂課堂教學的“紅歌”效應,進而培養(yǎng)出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兼?zhèn)涞膶W生群體,同時使校園得到和諧建設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宇龍.紅歌藝術促進公安院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初探[J].北方音樂,2018,38(7):138-139.
[2]龍符.經(jīng)典紅歌《再見吧,媽媽》創(chuàng)作演出背后的傳奇故事[J].民族音樂,2018,270(6):32-33.
[3]張春雨.芻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紅歌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28):7-8.
[4]吳寬宏.唱紅歌,唱出了健康精氣神——記陜西省西安市興慶宮藝術合唱團團長黨西琴[J].健康之友,2017(10).
作者簡介:翁燕微(1980—),女,漢族,浙江省寧波市人,碩士,講師,音樂教育,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