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政策對我國舞蹈領域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培養能快速適應社會發展的舞蹈專業性人才勢在必行。本文對國內中職學校的舞蹈教育模式進行了分析,并對多模式教學進行了研究探索。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職舞蹈;多路徑教學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識碼】A
“一帶一路”跨越不同區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但它帶來的不是文明沖突,而是各文明間的交流互鑒。通過弘揚絲綢之路精神,開展智力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等建設,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1]。舞蹈作為我們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能夠更加直觀地讓世界了解中國,我們不但要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舞蹈藝術走出去,立足于世界舞臺,與世界人民分享我們優秀的文化精神,更要將國外優秀的舞蹈文化請進來,讓我們了解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與文化內涵。
在“一帶一路”構想的推動下,中國藝術發展領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我們的專業教師隊伍更要加強藝術人才的培養,尋找最適合的教育教學模式,在我們自己的領域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加優秀的全面性專業人才。
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對舞蹈發展的影響
自“一帶一路”構想提出以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響應,在“一帶一路”構想的推動下,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舞蹈作為文化交流過程中一張重要的名片,讓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了中國,了解了中國文化。如在“一帶一路”東方舞蹈集萃展演中,來自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的優秀舞蹈作品與我國的青年舞蹈家們同臺獻藝,各國優秀的舞蹈演員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展示著當地的文化及民俗風情[2]。這些演出交流不僅將異域文化請進了我們的生活,還讓我國優秀舞蹈作品走了出去,讓不同的文化互相交融,迸發出新的激情與活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舞蹈藝術將會進入重大的發展階段,這不僅有利于我國舞蹈文化的傳承,更利于我國全面性舞蹈專業的人才培養。在中國高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城市化、大眾媒體的興起,舞蹈產業化式微,很多年輕人開始對舞蹈缺乏興趣,這就造成了舞蹈專業性人才缺失。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大國,舞蹈種類繁多,藝術的表達也千差萬別,這就造成了很多優秀的舞蹈文化只有老一輩人會跳而面臨無人繼承的尷尬局面,在如此青黃不接的事態面前,我們首先要重視全面性舞蹈人才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提升全民的藝術認知及文化自信。
二、“一帶一路”視野下現有中職舞蹈表演專業培養模式的困境
在“一帶一路”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們首先對現在中等職業學校舞蹈表演專業的培養做以分析,了解目前中職舞蹈表演專業的培養內容,以便更精準地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培養方案。
大多數中職院校舞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十分重視學生對舞蹈基礎的掌握,重點培養“高、精、專”的舞蹈人才[3],為接下來學生進入舞蹈專業大學、舞蹈團體等領域提供條件,教育模式也是以基本功訓練、技術技巧訓練及舞感訓練為主要目標。在這樣的專業培養目標的推動下,必然會形成以訓練學生肢體肌肉能力為主的訓練模式,如基礎訓練課、毯技課和民族民間舞蹈課等為主要課程設置,在這樣的課程體系下,學生的柔韌性、肌肉能力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以訓練為主的培養模式下,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
(一)知識內涵的缺失
因為中職舞蹈表演專業的課程設置是以專業訓練為主展開的,在這樣的體系中,我們逐漸發現舞蹈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普遍偏低,對事物的認知不足,中職學生本就處在建立是非觀、價值觀的關鍵節點,文化基礎課程量較少就間接導致了文化內涵不足。
(二)舞蹈內容的認識不足
在中職的舞蹈表演專業教學中,學生也許能夠很完整地完成一個動作內容,但對動作表達的精神、情緒的抒發并不十分清晰。就拿民族民間舞蹈來舉例,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因不同的生活條件、習慣、民族信仰等造就了不同風格特點的舞蹈,所以在教學中首先應該讓學生了解這些舞蹈的由來,它們的特點是怎樣形成的,經歷了怎樣的傳承與演變等。
(三)教學條件落后
首先,現有的中職舞蹈表演專業的教學環境普遍存在著硬件設備不足的問題,無法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教學場地及配備專業的教學器材,這些都影響著舞蹈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很多中職院校都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舞蹈專業教師不能夠及時更新知識體系及教學模式,導致了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因此,學校應重點抓好教師隊伍的建設及培養,更多的給教師們提供學習交流機會,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與提高。
(四)缺乏實踐機會
舞蹈是一門舞臺上的學科,一味地閉門造車不利于學生提高專業綜合能力,也會使學生缺乏適應能力,所以學校應科學地開展舞蹈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舞蹈表演專業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中高職融通”模式
中高職融通的培養模式,作為現代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一環,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拓寬學生發展路徑,更好地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專業技能,這樣的教學培養模式對于舞蹈表演專業來說是十分必要及可行的,舞蹈表演是一門需要長時間積累訓練才能夠深入掌握并取得成果的學科,學生需要在不斷的訓練學習與感受中提高。中職的學習雖然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文化素養、知識內涵上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展,所以不論從專業角度還是文化內涵的提升上,都需要學生更多地去學習與積累,而中高職融通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機會。
(二)基于互聯網的實踐教學
對于舞蹈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實踐必然很重要,但開拓眼界,了解世界各類藝術形態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當然,能夠參與其中親身體會為最佳,可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下,我們很難為學生提供這樣的實踐機會,因此,基于互聯網的實踐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中職學校應更加靈活地運用“互聯網+”的教學理念與技術,通過國內外多方聯動及資源共享,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政策中的“走出去”與“請進來”,實現世界文化藝術的交流與融合。
(三)“引進國際文化+發展當地特色”的融通發展模式
“一帶一路”政策高速發展的今天,通過大力引進國外優秀的文化藝術與國內傳統文化相碰撞,實現了“引進來與走出去”。在這樣的歷史時代下,怎樣讓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得以傳承與發展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一些優秀的舞蹈藝術形態因無法讓年輕一代人產生興趣而出現后繼無人的現象,這將對傳統藝術領域產生致命的打擊,更意味著我們將有可能永遠失去這些珍貴的藝術瑰寶。在如此嚴峻的事態面前,我們職業教育人應主動發揮作用,在優化教學條件的同時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師生重視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校地處甘肅省,甘肅省舞蹈發展中以敦煌舞最為聞名,但除了敦煌舞蹈以外還有很多舞蹈形式鮮少為人所知,如攻鼓子、涼州樂舞、裕固族舞蹈等。中職舞蹈教育應擔負起傳承與發展的使命,給予它們更加鮮活的生命,形成了以傳統文化為依托具有當地特色的雙發展模式。
(四)“學習+就業”雙路徑教學
中等職業學校在為高校進行人才輸送的同時,也應時時關注企業用人需求,在人才培養中實現雙路徑教學模式,將學習與就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理論+實踐的培養方案。以企業需要為導向,以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社會的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與當地用人單位達成實踐協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更深層次地實現理實一體,教育與職位相融合,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作為我們教育教學的重點指標。
四、結語
“一帶一路”將會為我國藝術領域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高速的發展與全面性人才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職教人我們應乘著“一帶一路”政策的大船,積極為國家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社會的全面性人才,做好本專業的教學研究與探索,緊跟國家的腳步,從國際的角度、發展的角度看待舞蹈教學的困境,促進舞蹈文化與國際文化的接軌。
參考文獻:
[1]一帶一路(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百度百科.《網絡(https:// baike.baidu.com/item/%E4%B8%80%E5%B8%A6%E4%B8%80%E8%B7%AF/ 13132427?fr=Aladdin)》.
[2]董文.“一帶一路”東方舞蹈集萃展演在民族劇院上演.網絡(http://yule.sohu.com/20181025/n553336202.shtml).
[3]陳強.中職院校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戲劇之家,2017(17):215-216.
作者簡介:李心(1990-),女,遼寧鳳城人,講師,滿族,學士,研究方向:中職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