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時代對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也帶來了新挑戰。常州工學院圖書館積極拓展與各教學院系和用戶互動、交流的渠道,鼓勵用戶積極參與、決策館藏資源建設,鼓勵學科館員向用戶提供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個性化學科服務,開辟以科技查新手段促進學科建設的新途徑。在探索學科服務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學科館員的業務能力和科研能力獲得較大提升,圖書館的存在價值、形象和地位也大為改觀,獲得學校管理部門、各教學院系及科研用戶的廣泛好評。
【關鍵詞】學科服務;館藏資源建設;個性化服務;科技查新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大數據時代給高校的教學、科研環境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并由此引發了圖書館學科服務實踐的重大變革。常州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地方高等院校,設有省級、教育部級或國家級重點學科、專業、精品課程及融合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園。學校辦學實力、學術地位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為圖書館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挑戰。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咨詢和指導、學科信息資源導航等專業參考服務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科建設的需求,常州工學院圖書館因應互聯網和數字閱讀快速發展的時代要求,立足于“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以深化館員參與的學科服務為工作重心和美好愿景,探索基于用戶需求的專業化、個性化學科服務的創新模式。
一、教學科研用戶參與決策的館藏資源建設創新
“不論科技如何發展,學科館員的角色如何變化,館藏資源建設仍是圖書館學科館員的重要職責,這一職責并不會隨著科技的發展而被削減,而是會繼續在專業研究中發揮其作用。”①優質的館藏文獻是學科建設的資源保障,也是深化學科服務的重要基礎。常州工學院圖書館創建了與用戶多渠道溝通的機制,廣泛采集各教學院系和用戶的需求、意見和建議,立足于用戶的需求與決策加強館藏資源建設。
圖書館因應學科建設的需要,加強學科類、專業類圖書的采購力度。學科館員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教務部門、各教學院系和教學科研用戶的聯系,及時把握各院系學科、專業設置的動態,并綜合特色、重點學科和專業、精品課程開設的情況以及用戶的閱讀需求,規劃與之相匹配的圖書采購比例。除去通過出版商的推送獲取書目信息的途徑外,學科館員還通過新浪讀書、豆瓣讀書等社區、論壇以及QQ群、微博等新媒介平臺,廣泛收集圖書出版、閱讀、排行和評價等信息,從而獲得新書、好書及專業類圖書的書目信息。經由以上途徑獲取的預征訂書目信息,經過采編部查檢、去除重復等篩選工作后,還要上傳到圖書薦購平臺,由用戶決策是否進入采購環節。最便利、最有價值的獲取學科書目信息的途徑莫過于教學科研用戶的直接推薦:圖書館常年設置用戶在線薦購平臺;學科館員每學期數次走訪院系學科帶頭人和分管教學工作的院長,調研專業評估及圖書采購等信息服務需求;學科館員每年兩次邀約教師、學生用戶代表赴南京參加大型書展的現場采買活動。這種基于用戶需求、由用戶參與決策的“你選我買”的館藏文獻資源建設模式,大大優化了館藏文獻配置,提升了文獻資源的專業性、合理性和利用率。
大數據時代強化了數據庫資源在學科建設和學科服務中的競爭力和核心作用。數據庫資源建設是學科館員的重要職責,也是學科館員制度的核心內容。常州工學院圖書館在豐富、完善數據庫資源建設方面同樣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人事處及各教學院系的協調下,圖書館面向教學科研用戶推出數據庫資源培訓活動,并由人事處將學員參與培訓的行為納入繼續教育的管理范圍。為了助力大四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和課題設計,圖書館應各教學院系的要求,每年都針對畢業生開展數據庫資源培訓,幫助其在確定選題、格式規范和文獻的查檢、管理方面開辟思路。此外,圖書館還召開電子文獻資源建設會議,聽取院系教學科研用戶的數據庫資源需求,有的放矢地加強數據庫資源建設。除去繼續采購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國知網CNKI、超星數字圖書平臺、EBSCO外文期刊、SPRINGERLINK外文期刊、CALIS外文期刊網等常用電子文獻資源外,圖書館近些年還根據新引進的高學歷學科骨干和帶頭人的建議,陸續把圖星搜索、中國教學科研文獻保障系統原文傳遞、Nextlib文獻資源庫(試用)、必得外文電子文獻保障系統(試用)等外文數據庫資源納入館藏,為廣大教學科研用戶的學科建設實踐提供強有力的數據資源保障。
二、基于用戶專業化、個性化需求的學科服務創新
大數據時代產生的海量文獻信息為教學科研活動的開展帶來了便利,也給身兼教學、行政工作的科研人員進行文獻甄別、篩選帶來了時間和精力方面的困擾,由此便催生了用戶對圖書館個性化學科服務的需求和依賴。“個性化服務是一種主動、互動性的服務,學科館員基于用戶的信息執行和修改服務內容,最大限度地減少用戶因‘信息過載和‘資源迷向問題而導致時間和精力的浪費。”②學科館員根據科研用戶或科研團隊定制的個性化服務需求,適時向其推送有針對性的專業化信息資源,幫助其提高獲取知識的效率和價值量。專業化、個性化的學科服務仰賴具備一定專業知識背景、良好的服務理念和人際交往能力、優秀的專業文獻開發和加工能力的學科館員的參與。常州工學院圖書館創造有利條件,派遣學科館員外出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培訓與研討會,并在本館內部舉辦相關的業務培訓和技能大賽,以此不斷加強學科館員對新資源、新信息、新服務的了解,促進館員學科服務能力的綜合提升。具備良好的數據挖掘、分析和處理能力的學科館員根據科研用戶和科研團隊的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專業化學科服務。譬如,在教育人文學院劉文斌教授擔綱《晏子春秋》國家級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孫姓學科館員多次應劉教授的個性化學科服務要求,按照年代、地域等檢索條件下載、整理相關文獻資料,為該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文獻保障;沈姓學科館員根據成語文化研究專家莫朋齡教授的個性化服務需求,助力他廣泛搜集教學科研實踐中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常州地名研究”是本校常州文化研究中心立項的重要子課題,信息技術部老師利用圖書館的優質硬件設備和自己的專長,對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大量原始文本進行掃描和技術處理,張姓學科館員則利用自己的語言文字研究專長深度參與其中部分文本的句讀、注釋工作,為該課題研究的開展提供優質的學科服務。
學科館員提供的基于科研用戶個性化、專業化需求的學科服務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創新性,在促進學科服務新觀念、新發展的同時,有利于增強用戶對圖書館的依賴度和信任度。在與科研用戶互動、交流,參與專業化、個性化學科服務的過程中,學科館員的業務能力獲得較大提升,科學研究的思維和品格也得到潛移默化的訓練,形諸筆端就是科研成果。常州工學院學科館員2018年擔綱完成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研究”“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網絡平臺建設研究”和“電子信息檢索網絡課程”等校級課題研究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通過科技查新促進學科服務的創新
科技查新是圍繞科研項目評價而開展的學科服務工作。常州工學院科技情報研究所1994年12月與東南大學情報科學技術研究所簽署“聯合開展情報服務協議書”,成立了“國家教委科技查新中心南京工作站常州辦事處”。該辦事處自開展科技查新工作以來一直掛靠本校圖書館,圖書館的優質硬件資源、豐富的館藏數據庫資源和素質過硬的查新館員,為開展客觀、公正的科技查新工作創造了條件,為提高在常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科學技術原創性研究水平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從學科化服務的內涵及科技查新服務的內容來看,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包含了科技查新服務,而科技查新服務屬于學科化服務的范疇。”③常州工學院圖書館因應學校致力于以產學研融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思路,開展科技查新服務于學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科技查新的服務對象不再局限于校外教科研機構和人員,而是擴大到校內科研人員和大學生創客群體。圖書館向校內用戶提供優惠價格的科技查新學科服務,并在寒暑兩假安排查新館員值班,專門滿足本校用戶的查新服務需求。通過學科館員的宣傳與推廣,越來越多的科研用戶認識到科技查新對于避免課題研究重復和深入了解課題研究價值的重要性,而在申報研究課題和發明項目時提出科技查新的深層次學科服務要求。查新館員通過查新報告為本校科研用戶提供定題參考,并及時跟蹤已立項課題的進展狀況,根據用戶的信息需求及時調整學科服務的內容,為促進產學研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創造價值。以科技查新促進學科服務深入開展的方式,有利于查新館員精確定位學科服務的對象,深入了解院系重點學科、重點專業或重點課題的開展情況,并根據學科建設情況和科技查新工作的需要進一步調整、優化館藏數據庫資源的建設。
科技查新工作的開展,使查新館員的業務能力和科研能力獲得較好的提升,也使圖書館在學科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備受關注。常州工學院高度重視科技查新工作在學科建設中的重要價值,把館員的科技查新報告納入學校科研成果管理范圍。圖書館則抓住發展機遇,努力使科技查新的學科服務工作更上一層樓。
四、結束語
常州工學院圖書館因應大數據時代開展學科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追求學科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探索:設置長期有效的溝通機制,調動用戶主動參與館藏資源建設的積極性,以此豐富、優化館藏文獻資源;鼓勵學科館員發揮業務特長,提供基于科研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專業化數據信息;以科技查新手段服務學科建設,開辟學科服務的新途徑。館員的業務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參與學科服務的創新與探索中獲得較大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形象和地位也大為改觀。
常州工學院圖書館在進行學科服務新理念、新模式的探索中,也面臨著種種困難。譬如,由于采購經費受限,導致年輕的科研用戶亟需的多種價格高昂的外文紙本文獻和數據庫不能如愿購入,這勢必影響用戶參與館藏資源建設的積極性。此外,再優質的資源都得藉由高素質的館員的參與方能實現學科服務的價值。因此,加強學科服務館員的團隊建設、提升館員的業務素養和服務能力,就成為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釋:
[1]高穎.基于科研信息行為的學科服務實踐[J].圖書情報工作, 2017(S2):63.
[2]張娟,張曉梅.基于個性化定制的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策略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23):105.
[3]田金萍.支撐學科服務的科技查新工作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4(S2):105.
參考文獻:
[1]孫曉英.高校圖書館學科資源體系構建之采訪工作創新研究——基于常州工學院圖書館學科資源建設調研[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5(1-2):85-88.
[2]周欣.學科服務視角下本科院校科技查新工作研究[J].情報探索,2017(10):44-47.
作者簡介:張武英(1973-),女,漢族,山西大同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理論與應用、圖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