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全球化、網絡環境等現文化背景作為依托,闡述了制約漢語言文學發展的主要因素,分別從綜合國力、推廣保護、古典文化教育、網絡應用、重視原創闡述了漢語言文化發展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現代文化;漢語言文學;發展影響
【中圖分類號】H1-0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文化的影響下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變化。當前,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對漢語言文學產生各類沖擊。對此,如何在順應國際形勢以及各種文化背景下探究出其發展路徑,對實現我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文化背景下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一)全球化的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國際交流逐漸頻繁,為漢語言文學發展提供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呈現出市場層面的沖擊。由于我國處于市場經濟體制之下,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政策促使國外各類文學著作不斷涌向國內文學市場,對我國的語言文學產生巨大的沖擊。為正確面對發展過程的挑戰,應使用不同方式應對國外語言對我國文學產生的影響,促使漢語言文學持續發展。全球化對漢語言文學主要有以下幾點影響。
1.我國古代文言文在理解過程難度過大
在學習漢語言文學時,不可避免要接觸大量文言文。文言文屬于傳承我國歷史與文化的載體,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的。但是因為其在生活當中較少應用,所以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對此,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會導致我國優秀的文化出現斷層問題,直接影響漢語言文化的發展[1]。
2.教育體系中漢語言文學面臨的挑戰
教育是社會重點關注的領域,在現文化背景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導致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態度發生巨大轉變。在學習過程,其更重視語言為其未來帶來的社會地位以及經濟效益等。同時,在應試制度下,學生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學習數理化等科目,在漢語言知識的學習方面投入的時間較少,導致對文學知識實踐應用不足。
3.外來語言對漢語言產生的沖擊
外來語言主要是英語。當前,英語在國際上應用廣泛,同時其也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必修的學科之一。為滿足社會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各大高校中都開設了英語專業,并要求在校學生要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由此可以看出,英語在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都是重點學習內容,這樣的現象雖然具有較高的價值意義,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二)網絡的影響
互聯網的發展,促使新媒體的形成,對漢語言文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網絡語的出現
在網絡時代,信息傳輸速度更快,新鮮事物一旦受到網民的關注,就會立刻掀起傳播的熱潮。當前,網絡上產生了大量的流行用語,例如“藍瘦”“香菇”“浮云”等。在各類影視劇熱映之后,還產生了古代漢語和現代語言結合的網絡語言體,如“甄嬛體”和“紅樓體”等。這些語言把漢語言重新排列,其中不乏大量的語法錯誤,如果不能展開有效管理,不利于漢語言文化的發展。
2.缺乏對原創的重視
在豐富的網絡資源中,人們可便捷地獲取所需信息,所以大量原創作品被抄襲。人們過于享受網絡帶給自身的便利性,抑制自身語言的創新,長期下去容易產生惰性心理,對漢語言文學產生較大的影響。此外,在新媒體出現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熱情也逐漸減退,各類文學藝術的學習熱情較低,不利于人們正確語言思維的形成。
二、突破文化影響漢語言文學發展的解決對策
(一)應對全球化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策略
面對來自不同方向的沖擊,只有從不同方向入手,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才可促使我國的漢語言文化逐漸發展。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提升我國語言在國際范圍的影響力。為應對全球化對漢語言文化產生的沖擊,只有增強我國國力,才可促使文化不斷發展。與此同時,國力的提升也是漢語言文化在國際上站穩腳跟的強大支撐。例如:美式文化之所以有驚人的傳播速度,不僅是其文化自身展現的魅力,更多原因是和其綜合國力息息相關。在國力強大的光環下,促使更多人們想要了解其歷史和文化。因此,我國要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首先要將綜合國力加以提升。
第二,加大力度推廣,并對傳統優秀的語言文化加以保護。在語言發展過程中,西方國家較為重視自身語言在世界范圍的推廣,因此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其他國家擴大本國語言的影響力。我國地大物博,使用漢語交流的人口最多,因此,應加大對漢語言文學的推廣力度。例如在其他國家開設孔子學院,鼓勵外國人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擴大漢語言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此外,還應加強對語言的保護,制定有效的教育改革制度,提升教育者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實際開展教育活動時,更多應用漢語言文化,讓學生領略到文化的魅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對漢語言文化加以傳承和發揚[2]。
第三,強化古典文學教育。我國的古典文學,如文言文、唐詩宋詞等是歷史與文化的傳承者,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當前部分人覺得文言文中的文字生僻難懂,缺乏對其正確的認識,同時也不了解學好文言文的現實意義。因此,在傳承我國文化的過程中,應轉變學習者的意識,主要從教育方向加以宣傳,提升人們對文言文的意識,使其主動汲取其中的精華,對我國的古典文化加以傳承和發揚,讓更多人學習、掌握古典文化,將其藝術魅力向世界展現出來,促使漢語言文學不斷發展;在文學素養的提升方面,應重點從提升人審美能力、道德情操入手。例如在高等教育中,應重點培養人才對語言文學的符號有思想性的認識,不僅僅當做是一種交流工具進行學習,重點在高校中設立和漢語言文學相關的專業,對人才審美、交際等能力進行重點培養。按照語言規律,合理進行規劃,提升人才對漢語言應用的綜合能力。
(二)應對網絡環境漢語言文學發展策略
應對網絡環境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的沖擊,可使用以下方式加以解決:
1.正確應用新媒體,傳播漢語言文學知識
在傳播過程中,重點利用視頻、動畫等形式,將文學詞語準確展現出來。短視頻短小精煉,可在有效的時間內讓人們獲得和漢語言文學相關的知識,同時和人們的生活節奏契合度較高;還可組織大量對漢語言文學感興趣的網絡用戶,建立群組,共同學習文學知識,提升語言使用的嚴謹性。專門開設語言文化網站,在其中將漢語言文化以及民族精神以專業的內容展現出來,讓學習者能更好地參與到漢語言文化的學習當中。此外,還應加強網絡管理,防止一些虛假信息、不良信息、危險信息等對網站造成影響。例如,在監管過程可專門設立網絡安全管理組織,定期對新媒體環境在發布漢語言文化知識的網站、APP應用等進行檢查,保障信息的安全發布;加強信息審核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使其在審核網站文字內容與視頻信息時體現出其專業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從法律層面上加大處罰力度,當網絡中出現虛假信息時,對網民產生誤導時,要加大懲處力度,為漢語言文化在網絡環境的傳播提供安全保障。
2.重視原創,為促使漢語言文學良性發展,應強化對原創的保護與重視
在網絡環境下,應加大原創內容的管理,當作者將作品發布到特定網站中時,要設定瀏覽權限,防止內容被非法轉載或者利用,保護創作者的權益。此外,為鼓勵網民積極創新,網站可組織語言創新應用大賽,給出創作主題,讓感興趣的網民積極參與,對于優秀作品給予獎勵,不但可豐富漢語言知識的表現形式,還能加深使用者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在新媒體環境下,還應落實人們人文素養的提升,促使漢語言文化有效傳承。例如可加強書法藝術的宣傳,鼓勵人們練習毛筆字。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重視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對比,找出其中的差異性,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既要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又要不斷創新,在提升人們人文素養的同時,促使漢語言文化持續健康發展[3]。
三、結論
總而言之,在科技、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漢語言文化的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為使文化適應時代的變化節奏,應加強創新,重視文化推廣,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使我國文化向世界范圍更廣泛地傳播。
參考文獻:
[1]劉坷鑫.網絡信息背景下的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分析[J].戲劇之家,2019(3):241.
[2]周蘊真.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及意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345-346.
[3]金戈,胡路漫.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路徑探究——評《漢語言文學知識(修訂版)》[J].新聞愛好者,2018(11):99.
作者簡介:夏萍(1972-),浙江富陽人,漢族,本科,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和學前教育專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