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體現的是不同階段的人類生活方式與民風民俗,而不同文化對于舞蹈編導產生的影響也非常顯著,人物情感和文化內涵的差異可以通過舞蹈編導來體現。在實際的編導過程當中,不僅要借鑒和參考傳統文化,在必要時還可以與西方文化的優勢進行融合,打造新時期的舞蹈模式,體現出文化特征。
【關鍵詞】文化;舞蹈編導;影響探析
【中圖分類號】J616.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現代社會的文化融合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是國家還是民族都出現了文化融合的發展現狀,使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作為傳統藝術形式的舞蹈,在形式和內容上也有了更多的素材來源,舞蹈編導工作可以在傳統舞蹈藝術形式的基礎上進行繼承和發揚,達到與時俱進,同時在創作方面進行優化,實現現代化發展。
一、歷史文化對于舞蹈編導產生的影響
(一)傳統文化的融合
在進行舞蹈編導時,都會傾向于從傳統文化中尋找舞蹈題材,在繼承和發揚民族藝術的基礎之上,結合編排者自身的藝術造詣與情感,確保在編排環節中能夠賦予舞蹈新的情感元素。從原始舞蹈開始,舞蹈經歷了多個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在漢朝迎來了舞蹈發展史上的最重要節點之一。也正是在當時,出現了眾多著名的舞蹈內容與舞蹈藝人,也讓民間藝術有了正式登上臺面的機會。從當時的文化特征來看,充分體現了情感元素,并且讓舞蹈同時具備教化功能和藝術功能,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表現形式。
(二)西方文化的融合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傳統舞蹈經歷了一次關鍵的文化融合,這一階段主要是與西方文化藝術間的融合聯系,積極學習和借鑒西方外來元素,并經過舞蹈編導與舞者合理的表現之后,我國的舞蹈在新時期有了新的藝術特征,同時不失去傳統的中國傳統舞蹈特色。
二、不同文化的表現特征
(一)文化包容
藝術領域不存在地域的差異,也不存在國家的差異。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人們可以通過藝術領域實現聯系和交流,并且實現多元化共同發展的目的。新時期,我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對我國傳統文化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我們也應該以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文化交融,采取文化包容政策。即便是一些外國的舞蹈作品中,也有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例如《女兒河》就是其中的經典作品,它以舞者的動作和神態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性格特征,同時體現出了民族文化和傳統藝術的特征,也表現了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又例如在2016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當中,美國華人華僑子女所表演的《茉莉花》,既包含了中國傳統的扇子舞元素,同樣也融入了西方的芭蕾舞元素,以中國傳統藝術樂曲作為音樂,正說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和外國優秀文化相互包容,不斷地實現文化的發展和壯大。
因此,在現代舞蹈編導工作當中,創作者們已經開始對現有的舞蹈編排進行形式創新,舞劇形式的多樣化能夠得到繁榮發展的一大原因也在于它們能夠被大眾所接受,并讓舞蹈這種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仍然得到廣泛關注。
(二)文化吸收
文化的兼收并蓄體現在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上,無論一個地區還是國家,文化的發展都不能單獨憑借自身而取得進步,而是需要和其它國家進行協作,促進不同地區的文化繁榮。我國作為新時期的文化大國,才能具有自身的民族發展歷史,同時也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特征。所以,要想促進舞蹈編導水平的提升,就應該了解到舞蹈藝術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從而夯實基礎,以兼容并包的發展原則來推動藝術文化領域的發展。舞蹈編導的過程中可以對不同文化進行吸收,讓觀者在觀看的同時充分地從意識層面產生共鳴。舞蹈本身來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文化的吸收也能推動藝術領域的發展,而且對于舞蹈藝術的多樣性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不同文化對舞蹈編導產生的影響
(一)文化融合產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文化也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文化全球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們需要單純地學習外來文化,而拋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進行合理的借鑒、辯證的分析,對一些先進的文化進行保留,去除那些不良內容,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國與世界各個國家間的文化交流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在文化內容和文化形式上相互補充,豐富現有舞蹈編導的觀念和形式。在貿易交流背景之下,西方先進技術和思想對于我國藝術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促進作用,可以豐富我國舞蹈編導的主題與表現形式。無論是通過舞蹈競賽還是其它實踐形式,都有利于舞蹈編導具備更深層次的創作元素,并賦予新時期舞蹈的創造性,促進舞蹈藝術的穩定發展,并且為多樣性發展提供新的基礎。
(二)文化背景的影響
文化背景的差異也會導致舞蹈編導的形式產生差異,即特定的文化會影響到特定區域內的舞蹈表現特征。例如,我國的蒙古族舞蹈偏白的過程中體現的是奔放的情感與內涵,相比而言,南方的舞蹈更加具有婉約性的特征。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文化背景對舞蹈編導所產生的影響,在進行實際的編導過程中也需要對不同的文化環境進行分析,重視自然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同時更加關注文化因素所帶來的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人們所處的環境也會產生差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同樣會產生差異,特別是在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情況下。此時,生活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文化內涵的差異,在舞蹈編導的風格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文化背景的影響下充分了解文化內涵能夠讓舞蹈編導更具魅力,更具有時代特征。例如,在作品文化背景的分析方面可以設計出一個機遇創造演出的藝術構思,以不同的方法去表現出多樣化的舞臺效果。
(三)文化需求的影響
世界層面的文化軌跡已經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文化交流不斷緊密的背景之下也出現了不同的文化需求趨勢,舞蹈編導也在這一過程中面臨著新的發展局面。傳統的文化積累與藝術想象建立在單獨的文化背景之下,而現代多元化文化的需求下,舞蹈編導在創作環節中既要考慮到不同人群的需要,又要與時代的發展相互聯系,不可背道而馳,以便于文化沖擊和文化內涵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此才能保障作品創作的質量。在新的文化層次需求之下,舞蹈在表演形式與創作形式上也需要進行創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探索和界定。換言之,新時期的文化需求會讓舞蹈編導具有新時期的事物特征。當代舞蹈編導所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再局限于文化知識與文化氛圍的融入,而更體現在編創手法和理念的個性上。
(四)民族傳統舞蹈文化二次繁榮的影響
無論是世界性文化還是民族文化,在歷經一段時間的發展后也會產生民族文化的回溯,甚至出現二次繁榮,舞蹈文化在這一方面會表現得更加突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藝術家們與舞蹈編導們就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之下探索民族傳統音樂舞蹈文化在新時期的發展形勢,努力探索其藝術功能與表現形式,并創造了幾部大型樂舞。這些作品的出現讓舞蹈創作方面具有了新的內涵和實踐經驗,在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利用文化知識進行培養,使得舞蹈編導更加貼近于舞蹈所呈現的社會時期發展。在民族文化再一次發展的情況下,我們也應該促進舞蹈全面發展和進步。以20世紀70年代的《絲路花語》為例,體現的是濃厚的民族特色,同時其雅俗共賞的舞蹈風格也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在編導方面,不是單純利用舞蹈和姿態來進行表現,而是通過文化內涵來體現出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在表演風格上更加接近于當時的社會生活現狀,最終也體現出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變得更加真實,能夠一直在民族舞蹈的舞臺上發揮自身的藝術特征。
四、結語
舞蹈編導應該深入文化內涵,然后從中了解到文化的意義與內涵,從文化中獲取創作的靈感。同樣,舞蹈編導具有的藝術氣息和藝術風格也影響到未來的文化發展,并且以此為基礎創造出新的作品。對于舞蹈編導而言,無論是舞蹈作品還是舞劇的編排工作,都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慮和分析,積累多個方面的藝術知識,豐富創造想象力,在舞蹈文化當中證明自身的價值。新時期的到來也標志著新的審美觀念開始形成,在世界文化格局相互影響的背景下,舞蹈編導在進行編創時會變得更加具有新意,一定會為舞蹈藝術的發展開辟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陳麗.舞蹈編導如何提升藝術張力[J].祖國,2018(2).
[2]李順陽,劉美松.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研究[J].藝術科技,2019(6).
[3]楊希曦.淺析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J].決策探索(下),2019(3).
[4]王嵐嵐.關于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研究[J].藝術科技,2019(1).
[5]徐波.淺析舞蹈編導在創作中如何力求新穎獨特[J].藝術科技,2018(12).
作者簡介:劉萍(1978-),女,漢族,寧夏,本科,副高,研究方向:舞蹈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