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主要負責保存歷史文物、文化,并通過相應載體為人們傳遞文化,而通過陳列展覽則可表現出其自身的內在含義。人們不斷提升的文化內涵也促進了博物館建設的變更。陳列展覽工作的落實與歷史文化能否順利傳遞存在密切聯系。鑒于此,本文著手于博物館陳列展覽,就如何創新陳列展覽工作展開探究,期望能提高博物館的吸引力,從而推動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展覽;吸引力
【中圖分類號】G260 【文獻標識碼】A
博物館屬于傳播科學文化教育的機構之一,在發展社會文化事業中作出的地位至關重要。博物館與社會公眾的交流、溝通是依托展覽這一紐帶進行的。我國盡管有眾多博物館目前免費為社會群眾開放,然而前往博物館參觀的人數依舊十分稀少,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博物館陳列展覽吸引力不足,無法將觀眾的興趣激發出來。所以,博物館目前應當深入探索如何才能有效提升陳列展覽的吸引力。
一、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意義
(一)適應新時期博物館發展需要
博物館陳列展覽是其持久力和生命力得以維持的必然要求,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公眾的認知、思想文化素養進行培養,進一步推動博物館文化的傳播。而要想將這一目標達成,事先的科學統籌安排、優秀的團隊協作是必不可少的,科學、有效地評估并測量展覽選題、推出時間、宣傳、運作及展出方式的意義也十分關鍵[1]。但凡是具有鮮明主題、突出特色的展覽,必然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而這一類陳列展覽也都是經過認真準備、精心策劃而得到的結果。通過陳列展覽文化品牌的全面提升、傾力打造,是新形勢下博物館文化價值得以彰顯、功能和性質及特點得以實踐的關鍵任務。而在對陳列展覽策劃予以足夠的重視,并使策劃創新力度不斷增強,是提升陳列展覽水平的重要環節。
(二)提升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度
博物館可在多種資源的運用、多種方式手段的實施下,立足于多層面、多方面將自身社會影響力充分發揮,然而,推出特色鮮明的陳列展覽、娛樂休閑、社會服務及教育活動等,就是博物館社會影響力得以提升的最直接、便捷、有效的方式。同時,博物館陳列展覽延伸的一系列活動也能有效提升其自身的影響力。近年來,博物館在報紙、電視、微博、網絡等宣傳手段的運用下,實現了展覽信息的進一步傳播,使陳列展覽知名度與影響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吸引了大量觀眾前往博物館參觀,成為了博物館社會影響力提升的重要方法。
二、新形勢下陳列展覽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陳列展覽工作落后
博物館主要負責對公眾進行教育能力的宣傳,因此博物館提供非盈利范圍內的服務,并為公眾傳遞歷史文化內涵。然而,這也使得博物館受到了限制,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博物館所處環境相對穩定,未能結合市場需求設計陳列戰略工作,以致于陳列展覽工作落后、創新意識欠缺[2]。在快速發展的旅游業背景下,博物館過于落后的展覽形式無法使公眾將目光轉移至文物上,如此一來博物館自身教育職能也就無法得到體現,陳列展覽中公眾也無法對歷史文化內涵有所體會。久而久之,公眾對于博物館就會產生枯燥、乏味感,這就導致博物館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無法體現自身價值,也無法實現教育職能。
(二)文化表現形式不具體
傳統的陳列展覽工作主要是展覽博物館中收藏價值最大的文物,然而真正規劃了展覽文物作品展覽形式的博物館卻十分稀少,這也使文化價值的體現不夠充分,甚至還會導致公眾有所誤解。陳列展覽工作中,雜亂擺放歷史文物的情況十分常見,參觀者對展品表現的文化價值難以理解。盡管博物館對于自身教育意義十分明確,然而有關陳列展覽工作的重點卻無法明確,以致于陳列展覽工作無法密切聯系文化,也就無法與新形勢下公眾提出的有關博物館的新需求滿足。而要想實現博物館現代化的發展,就必須通過陳列展覽工作充分表現歷史文化內涵。
三、博物館陳列展覽吸引力提升策略
(一)展覽內容需將觀眾需求有效滿足
在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目的中,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博物館教育效果的提升。而要想將這一目的達成,首先就應當確保展覽能夠吸引公眾。當前正處于信息化時代,公眾每天面對的信息成千上萬,而在龐大的信息量面前,他們會有選擇性地接收,而不是全部接收,他們只會接收他們感興趣的內容[3]。所以,博物館在策劃陳列展覽時,必須對公眾需求予以充分考慮。公眾需求可以認為是提升博物館展覽吸引力的關鍵點,各個博物館推出了不同展覽,主要是為了將不同觀眾的個別需求滿足,所以各個博物館在設計陳列展覽內容時,需要與本館特點相結合,在對觀眾需求予以充分考慮的同時,確保展覽能夠將觀眾需求有效滿足。例如天津自然博物館,前往參觀的群眾基本為青少年,所以該館在陳列展覽設計中應當圍繞青少年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如此一來即可受到青少年觀眾的歡迎,陳列展覽的吸引力也就更充足。
(二)借助多媒體設計展覽,增強互動性
與博物館傳統的靜態陳列展覽相比較,依托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能夠將展品信息內容以動畫、聲效、互動等動態方式呈現,實現更具層次性的展陳。博物館在設計陳列展覽時,應當將多媒體技術融合在內,將個別復雜過程、深層內容信息真實地展示出來,而在聲音和光影效果的運用下,能夠從視覺層面為觀眾提供全新的感受。例如,遵義市博物館便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遵義之美”的陳列展覽中,與展陳空間融合為一體,在陳列展覽的“資源富市”中,進行了瀑布三維立體畫的設立,在一個場景中巧妙地融入了丹霞地貌、赤水瀑布,將兩者神奇的場景生動地展示在觀眾面前,使其在視覺、聽覺上受到強烈沖擊,仿若身臨其境一般,趣味性、吸引力十足,大量觀眾駐足留影。而在展示動植物資源場景時,則是在珍稀動植物栩栩如生的場景創設基礎上,為觀眾提供按鍵識別、認知動物的服務,還會有動物的聲音發出,不但能使小朋友對動物的真實模樣有切實感受,并且還能使觀眾深入感受大自然,吸引力十足,備受歡迎。
(三)展品要兼顧亮點和數量
作為展覽核心的展品,也是組成展覽的重要成分之一。展覽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展品,而要想將展覽吸引力提高,就必須提升展品的吸引力。所以,在選擇展品時應當圍繞下述兩方面進行:其一,知名度高的展品作為首選,尤其是國內外皆具有較高知名度且唯一的展品,將此類展品作為亮點并著重突出,如此一來即可有效提升陳列展覽的吸引力;其二,保證足夠量的其他展品。此處所指的多不是表示絕對多的數量,而是在合理密度范圍內,盡可能增加展品,使展品形成完整的系列或系統,這樣一來觀眾在展覽參觀過程中所收獲的信息也就會增多[4]。如動物類生肖羊展覽中,全球范圍內的羊多達20余種,特別珍稀的物種并沒有,然而若是收集所有羊的標本當作一個展覽的展品,那么即可將豐富有趣的信息提供給觀眾,幫助他們對各種羊的生活習性進行了解,尤其是羊在眾多的環境下是如何適應的。而此類展覽中,更是能讓觀眾足不出戶即可將全世界所有羊的種類進行了解,吸引力十足。結合上述兩點選擇展品之后,既可突出亮點,也有豐富的信息量。所以,博物館在征集藏品時,應當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
(四)注重觀眾差異,創新活動互動形式
個性和年齡不同的觀眾也有著不一致的展覽信息需求,同時他們在動手動腦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存在。對此,博物館在延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應當因材施教。如遵義市博物館推出于2017年的“鉆木取火體驗活動”,即是與“我從遠古走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特展”相配合的延伸式體驗活動,少年兒童是此類活動的主要針對群體,其父母僅是作為陪同者、協助者參觀。因此,該活動可由“我從遠古來”展覽的參觀、“原始人的一天”的講述及“鉆木取火”等三個環節進行劃分。在展覽參觀環節中,講解員應當將觀眾參觀需求和心理特征充分考慮在內,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幫助少年兒童對人類起源的歷史文化知識有所了解。隨后,講解員結合少年兒童的想象、理解,引導他們通過自身語言將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場景講述出來。而在“鉆木取火”中,該環節至關重要,需著重突出觀眾的參與和體驗,通過少年兒童的動手操作,收獲知識、快樂。此類延伸式展覽活動具有豐厚的吸引力,能夠將觀眾的熱情有效調動,并使觀眾與博物館間的距離顯著縮短。
四、結語
博物館陳列展覽中,有多種因素能夠對其吸引力構成影響。而有關博物館陳列展覽吸引力的影響因素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展覽內容、展品、形式設計、講解和互動等。要想實現博物館陳列展覽吸引力的提升,就必須確保展覽內容能將觀眾需求滿足,體現出新穎、獨特的設計形式,具有亮點與豐富度的展品,并在新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下,有效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孫雪嬋.談新形勢下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轉變與發展[J].才智,2018(17):233.
[2]尹婷.對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3):160-161.
[3]閆曉娟.博物館建設中的陳列展覽分析[J].明日風尚,2018(8):365.
[4]婁景莉.試論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豐富性與實效性[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3(6):108-110.
作者簡介:李鴻鴿(1986-),漢族,四川綿陽人,碩士,研究方向:文物與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