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飚,胡清
特色小鎮產業生態圈構建的實踐探索——以江蘇省甪直小鎮為例*
易飚,胡清
(蘇州市職業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選擇主導產業,構建產業生態圈,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通過分析甪直特色小鎮創建的區位、主導產業定位等因素,提出產業生態圈構建的實踐措施,并從戰略維度、信息維度、人才維度和項目維度得出經驗。
甪直小鎮;特色小鎮;產業生態圈;產業發展
2015年底,江蘇省提出要通過“十三五”的努力,打造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2017-03,江蘇省政府又印發了《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力爭通過3~5年分批培育創建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已然成為江蘇各地各領域都熱切關注的話題。蘇州省吳中區甪直鎮是住建部公布的首批中國特色小鎮、江蘇省七個特色小鎮之一,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甪直的工業經濟支柱產業是模具裝備產業,如何以特色小鎮為平臺,構建產業生態圈,完成產業鏈發展架構,帶動小鎮發展,是目前急需探索的問題。
從特色小鎮的功能來說,所處的區位決定了區域產業的生態系統活力。甪直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輻射安徽、山東和江西;有吳淞江、金澄湖,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制造業服務海內外。從其資源來看,數字化產業集群可以建設制造資源輸出的黃金通道。
特色小鎮不是一個單純的行政區劃單元,而是一個產業協同的生態圈。甪直主導產業定位于模具裝備,其發展目標是確立模具小鎮在全國模具行業中的優勢,吸引引領型企業入駐,聚集高端資源要素。甪直鎮加強鎮內的模具產業集聚區和國內外模具產業資源要素的合作聯系,以3D增材制造模具為產業發展制高點,帶動并實現汽車模具、醫療模具、消費電子模具、包裝模具等高端模具功能部件的國際設計、制造、服務等集成供給,為下游產業技術提升搭建舞臺。
從全球產業的視角定位來看,產業生態圈不是單鏈條的,而是多維度和立體化的。除了以核心產業為基礎之外,還包含了孵化、投資、服務、研發、咨詢、檢測和推廣等各類產業鏈閉環。甪直鎮產業生態圈構建,首先是生產型制造企業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變。然后通過制造服務業的產業鏈延伸,形成覆蓋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的模具功能部件制造基地與采購電商平臺的協同發展。最后,還要打造甪直模具成型科創中心、模具小鎮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人工智能和數字化創意設計服務平臺、孵化基地載體平臺、3D打印一體化服務平臺等載體,使其成為推動模具及產業鏈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產業發展副中心,形成一個閉環體系。
甪直小鎮融高端模具裝備小鎮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于一體,在優化產品結構、產業升級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圈。
蘇州素有“中國制造前哨”的美譽。模具產業作為甪直鎮的優勢產業之一,周邊模具產業資源優勢明顯。據蘇州市模具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蘇州大市范圍大小模具企業已經超過5 000家,僅蘇州的模具產值在2016年就達到700億元,其中蘇州的昆山模具產業基地集聚中外模具企業2 000余家,年實現產值近200億元。據資料統計,全國模具企業集聚區超過90個,長三角地區有20多個,產值百億以上的模具園區不在少數,涵蓋模具研發、設計、培訓、制造、加工、檢測,模具配件、五金機電貿易,模具技術咨詢,金融服務以及配套商業等完整的模具產業鏈。甪直將借助長三角地區模具產業規模集聚優勢,發展產業生態圈。
目前,甪直模具產業發展制訂了“1215計劃”引擎,實現“兩個翻番”目標,即在未來2年左右新建約100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新引進約200家模具及相關企業,新增約100億元工業產值,其中模具產值約50億元。到2020年公共財政收入、模具產業產值實現“兩個翻番”,分別達到18.5億和100億。推進中國重點骨干模具企業的建設,爭取授牌企業超過3個;建設國家級工程中心等研發基地不少于2個,模具及成形制造類職業院校1所,聯辦人才培養基地2個。
甪直已形成一片以柳道萬和、重村鋼模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產業聚集區,擁有20多萬平方米的模具裝備市級產業園。二期要建設500畝(1畝≈666.67 m2)的聯東U谷、合金二期等工業地產項目。甪直產業”云制造”平臺也在建設中,主要對物料、裝備、人才、加工工藝及技術、產品和客戶滿意度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企業通過”云制造”平臺建設,協同管理、設計、制造、維修和服務,形成聯盟,面向模具價值鏈全過程,幫助模具制造企業向技術服務型拓展。打造模具裝備產業載體,發揮新建的甪直模具成型制造科創中心的引領作用,對創新產品、創新工藝、會展活動等提供宣傳服務。聯合行業領先高校、科研院所和國家級科研基地,建立模具成型工藝制造智能化聯合研究中心;鼓勵企業在優化創新流程、打造創新組織、強化創新動能要素等方面進行變革,建設創新的生態體系。在甪直形成以小微企業為核心的團隊,對模具、塑料成型模具、壓鑄模、鍛造成形模具等各種功能部件進行研究,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批量制造為目標,建立3D增材制造模具制造產業化及應用技術研究中心。配置相應的各種工業3D增材制造裝備及配套軟硬件,形成模具行業創新設計及快速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平臺,開展新技術、各類成果與傳統技術融合的應用研究。
面向甪直模具制造業創新發展需求,加快建設創新中心,研發模具產業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突出市場化重點,把技術開發轉移擴散到創新鏈各環節,打造創新生態系統。政府投入科技資金,實施企業孵化能力提升工程。一方面助推眾籌運營公司建設,在小鎮規劃創客空間,實現從辦公室創業起步到規模公司創業的梯次版塊;另一方面,推進“眾包平臺”建設,目前甪直模具企業大多數需要外加工,如線切割、熱處理等實現成品組裝。“眾包平臺”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實現鎮內企業與其他地區企業合作,優化模具產品各環節外包服務,從而提升加工產能,補齊甪直鎮模具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短板。
甪直鎮在構建產業生態圈時,打造了一個模具裝備產業鏈命運共同體,促使跨領域、跨行業、跨企業合作共贏、緊密協同。從四個維度進行的生態圈構建,帶給大家經驗啟示。
堅持古鎮特色經濟,在特色牽引下,以產業作為支撐,把江南水鄉名鎮元素與互聯網下的模具數字制造要素相結合,使特色小鎮風貌與生態資源、產業優勢、環境布局水乳交融。甪直鎮在整體戰略上,以模具裝備特色產業為先導,引入創新創業體驗活動,建設研發平臺、服務平臺,促使制造基地區域和諧發展,推進企業向自動化制造、服務型制造轉型同步發展。充分發揮甪直鎮創新轉型發展政策指引作用,以科創中心為載體,以模具產業園為集聚區,以模具制造產業聯盟為組織保障,實現以領軍企業為核心、眾多企業為協作的產業生態圈建設,實現生產、生態和生活的融合。
甪直政府委托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組織中國模具骨干企業以及甪直當地模具排頭兵企業,編制了蘇州市甪直模具產業等相關發展規劃。組織甪直特色小鎮項目工作小組發出《模具企業基本信息調研表》,對模具企業開展深入摸底調研。通過掌握模具市場信息和企業需求,及時了解和共同研究產業生態圈建設相關問題,指引產業發展。
甪直企業與辦學質量高的職業技術院校合作,開展人才訂單式培養。依托中國模協,實施模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計劃、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計劃。舉辦人才產業峰會,加大國內外智力柔性引進力度。
通過甪直政府項目化操作,集中力量解決產業生態圈建設中的關鍵問題。建設甪直模具產業大數據平臺,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建設甪直模具CAD國家工程中心應用研究中心,促進新材料成型研究運用轉化,形成甪直科技制高點。建設“蘇州甪直模具成型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服務區域模具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更高更快形成科技生產力。在甪直模具成型制造科創中心建設長三角模具工藝集成研發基地,通過系列優惠政策,吸引若干模具工藝設計企業入駐。推動以“云、網、端”應用為核心的新型寬帶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鼓勵模具企業整合和靈活運用各種網上營銷方法,采取電商模式,拓展產品市場空間。
[1]程國輝,徐晨.特色小鎮產業生態圈構建策略與實踐[J].規劃師,2018(5):34-36.
[2]付曉東,蔣雅偉.基于根植性視角的我國特色小鎮發展模式探討[J].中國軟科學,2017(8):55-58.
[3]盛世豪,張偉明.特色小鎮:一種產業空間組織形式[J].浙江社會科學,2016(3):28-31.
[4]孫國民.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系統耦合模式研究——以產城耦合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2):1-7.
F299.21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4.048
2095-6835(2019)14-0108-02
易飚(1973—),男,上海南匯人,副教授,教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及機械制造技術。胡清(1975—),女,江蘇蘇州人,助理研究員,院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及教學管理。
2017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校鎮協同助推模具特色小鎮創新發展的研究和實踐”(編號:2017ZDAXM020);2018年蘇州市教育局資助項目“甪直特色小鎮模具裝備產業人才培養對策研究”(編號:zbzj201802)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