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賈壯壯 昆明理工大學
引言: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這導致我國的各種資源都十分緊缺,所以節能工作受到了很多行業的重視。國家在相關方面也出臺過很多方針政策,甚至將節能環保上升到國家的戰略發展規劃,同時加大了在此問題上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相關數據表明,現階段在建筑方面的消耗已經接近社會總消耗的一半,而且在建筑規模持續擴大的情況下其消耗還在進一步上長,所以對于建筑行業的能量消耗問題必須加以控制,以此來確保社會節能工作能及時取得相應的成效。
網絡的快速發展催生出了“互聯網+”的生產模式,各行各業紛紛引進互聯網技術,這是對行業的改革,也是對技術的革新。互聯網技術與建筑產業的結合對此行業的節能方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建筑產業在能量消耗方面長期存在的問題基本有三個:首先相關數據收集不足,對各企業的能耗量沒有一定的評判根據,同時對具備節能的服務也沒有相應的評判機制;其次對市場資源的整合不到位,節能服務所需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都較高,這導致其實際應用效率較低;最后節能意識不足,業主對節能情況的不重視直接造成了相關資金的不到位,這就造成了節能工作無法有效開展。
傳統的建筑節能通常是為已建成的建筑進行節能整改,其所涉及到的行業較多,建筑物的類型也各不相同,進行節能改造時一般就是對通風、照明、電力設施、采暖空調及專業設備對能量的消耗整改。此過程的基本流程是:由業主通過聘請有關單位的專業人員對其建筑進行審查研究,進而設計出合理的整改方案;而后再聘請相關的施工單位依照整改方案對其進行施工處理;最后挑選合適的單位進行節能托管或自管。整個節能產業的相互聯系性很強,互相之間都不可能獨立發展,所以他們之間的信息交換與共享則對行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互聯網+”與建筑節能產業的整合可能通過四方面來體現,商業價值、獲利模式、資源整合、重點流程。
2.2.1 商業價值
商業價值是每個行業最終追求的目的,這不但需要各企業共同努力,而且要統一價值觀。在引進互聯網思維后,其對信息的交流與互換起到了質的改革,大大提升其溝通速度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模式下不同企業各自為戰的狀態,實現了信息的共享。
2.2.2 獲利模式
獲利由傳統的單方獲利改變成現在的多方獲利,所有參與的企業都可獲得相應的利益。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業主和施工方能及時就節能工程及流程進行交流調整,進而能有效的減小工程的難度,有利于工程的順利進行。并且,網絡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行業的準入標準,為其帶來了更多的應用人群。
2.2.3 資源整合
要實現建筑產業的節能工作,對各種資源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對資源的整合不但能提高其利用率,而且能最大限度的達到利益的擴大化。這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達到數據資源及技術資源的共享,從而能及時對企業的相關方面進行整改優化,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同時提升資源的利用率。
2.2.4 重點流程
通過對建筑節能基本情況的分析可得出其中的重點流程有三個。首先是業主方面,其提出節能的要求,而后開始對建筑的能耗進行檢測并采集相關的數據。其次是節能企業要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制作出適合的整改規劃。再次是施工單位與更換設備的供貨單位對其進行升級節能改造。最后是讓有關的節能咨詢單位對建筑運營托管。
在“互聯網+”技術下對建筑節能企業進行云平臺的建設不但可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而且能實現對數據的監測,即對建筑物內部各種設備的能耗進行監測,如用電量、用水量等。這些數據信息都可通過網絡實時上傳到云平臺,從而可為下一步的節能工作提供資料參考。與此同時云平臺還具備交易的功能,業主可在線直接與相關企業、施工單位等進行交易,不但方便了業主的操作,而且通過平臺的公開展示也提高了行業的透明度,提高了經濟效益。云平臺還具備一定的管理功能,通過對數據的監測來實現對相關單位的管理,由于數據是實時傳送的,所以在發現建設不合理情況時可及時調節,從而實現了更高效率的節能。
云平臺在進行建筑節能服務規劃時要包含的內容主要有:能源分析、節能設計、節能材料采購、節能資金籌集和運營托管服務。這其中能源分析是節能設計的基礎,節能材料采購和節能資金籌集可通過入駐平臺的有關企業來實現,最后再利用云平臺對運營托管服務進行實時的監管,確保了節能服務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網絡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建筑企業的節能工作,通過與“互聯網+”模式的整合,建筑節能產業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后實現了不同企業不同部門之間信息的共享及實時監測,同時也實現了對各種資源的整合,提高了此產業的商業價值,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可以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