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萍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所謂文學賞析就是將情感融入文章,通過感知、感悟和思索把握文章主旨和藝術形象的過程。高職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美的賞析和內蘊思想的感悟就是文學賞析教學,其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都有重要意義。
語文教學掌握語言欣賞和運用技能。因此,高校文學欣賞教學與語文教育的在強化學生欣賞能力方面目的一致。一般情況下閱讀能力的形成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認知、理解、欣賞以及研究。在進入高等院校之前,學生基本已經掌握了前兩種閱讀能力的掌握,因此高校語文教學的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起學生對于文學的欣賞能力。
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為中專生、職高生以及高中畢業生,且普遍呈現出語文水平不高的現象,主要體現為四點:一,文史知識不牢固;二,文言文知識匱乏;三,文學賞析能力弱;四,寫作能力普遍不高。這種種現象都是對于語文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戰,不僅如此,目前許多高校還存在著“重理輕文”的問題,即僅重視理科教育,而對于學生的文學素養、綜合素質的提升重視度不高。語文教學中賞析教學的推行對于改變這一現象有重要推動作用。
文學賞析教學有利于豐富學生文學知識、提高學生文學水平,在學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正確指導使其獲得情感共鳴和思想感悟,進而起到提升思想境界、培養高尚情操,進而樹立宏偉理想的目的。
此外,閱讀能力的提升還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活躍思維,增強學生想象力,這對于提高創新創造能力有促進意義。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在部分落后地區課本甚至成為了唯一資源。但是語文是內容涵蓋范圍極廣、涉及信息量極大的一門學科,教師必須重視對各項教學資源的綜合利用,以資源促進步,提高高職語文教學質量,讓學生樹立起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高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語文教學資源可分為兩個大的部分,一為教材,二為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起促進作用的其他資源,如課外學習材料以及相關輔助設施等。教師一定要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以及學習習慣和興趣,在此基礎上通過各式教育資源的利用為學生提供優質學習氛圍。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課堂活動的豐富和更新也是一種有效措施,可以幫助學生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拓展,并應用于實際生活,從而增強理解、拓寬視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應用好多媒體技術,通過制定針對性強、趣味性高的課件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高職院校的教育主要為當前形勢下學生的就業服務,但是也絕不可忽略培養學生未來發展能力的提升。
傳統文化是語文學科中極為關鍵的部分,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一定不可忽視,發揮傳統文化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文化歸屬感上的重要作用。其意義有三:
一,傳統文化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養成健全人格、樹立成熟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內聚力的凝聚,直接影響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傳統文化的悠久綿長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深遠的,正如儒家文化,在幾千年來都對中華文明有巨大影響。對此高職院校必須從育人角度認識到語文教學所擔負的重大責任,將傳統文化教學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二,傳統文化有利于拓寬學生文史知識面,并通過教師正確指導樹立起正確歷史觀。優秀的傳統文化典籍是學生了解歷史的極為重要資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促使正確歷史觀的樹立,還可以培養人格修養,拓寬視野。
三,傳統文化有利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將語文教學與地域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充分挖掘了傳統文化內蘊的教學資源,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豐富相關知識。
世界文學寶庫極為豐富,有些作品甚至跨越千年歷史長河與一代又一代讀者邂逅,在以當前時代的眼光欣賞著作者帶給我們的歷史情懷的同時也不可忘記,每一篇文章、每一幅詩詞都是歷史性的,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都包含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因此教師在進行文學賞析教學中一定要結合文學作品的社會背景,讓學生在特定時代背景中對作品進行品讀和研究,將作品和時代特點相結合,深入理解文字信息和所表達的社會現象,從而提高文學鑒賞水平。文學作品離不開社會大背景,都是作者對于現實生活感悟的濃縮,指導學生結合歷史背景進行文學賞析才更能理解文章內蘊,感受作者的情感和體會。
優秀文學作品是中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的沉淀,也是時代的縮影,高校作為培養社會優秀人才的搖籃,應當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文學賞析教學,使學生深層理解文化內蘊,學習高尚情操。同時,傳統文化的學習是文學賞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于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必須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