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馬曉寶 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依據國家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相關精神和要求,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目前,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正由傳統的封閉形式轉向現代開放的校企合作辦學,教學及管理模式亦需變革。
首先,要依據行業的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職業教育要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更加突出技能教育,要深耕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技能要求,完善培養目標,達到學生所學即為企業所用,學生入企即能用的職業教育目標。
其次,校企合作要深入,再深入,實現角色翻轉。校企合作不僅是組織學生進企業實習,更不僅是邀請企業人到校任教,而應按照企業用人要求來教,把學生當作員工來培養。校企要有業務合作、項目合作、技術合作、管理合作、以及發展合作。
再次,要以學校為基礎,企業為導向改變教育管理模式,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在教育過程中應建立類企業的教育管理模式,為學生打造一個類企業化的學習環境。
1.教育教學環境不充分。科技發展快,產品的更新快,計算機及配套的軟件生態環境變化更快,教學環境一定要跟上社會需求。
2.教師實踐經驗不足。教師除了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外,更應具有實際項目開發能力。在國家積極倡導建立“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教育工作者除了積極參加培訓,努力考取專業技能證書,更應參與研發真是項目,這樣實踐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3.教學觀念守舊。教學觀念要主動求變,不能一味守舊。移動已經在短短的20 年間發展到了5G,而我們的主流教學模式依然停留在1G。我們應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中心,打造學習共同體。
4.教育管理模式固化。學生是一個個體化的存在,但學習卻是群體化的學習,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應由教師大包大攬,更不應由一張考卷來搞定一切。
首先,是項目合作。計算機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是項目,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目標是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項目合作才是校企合作的核心,才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根本保障,也是落實校企合作的基礎。
其次,是管理合作。真正的校企合作要落實學生的“學生”和“員工”雙重身份,管理要融合“學校”和“企業”的雙重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職業技能型人才。
再次,是理念合作。校企合作的共創,主要是在同育人、合研究、享資源等合作活動上,共同完成讓學生由一個“被服務”的角色到一個“服務者”角色的轉變。
1.“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雙師型”其實主要指的是教師的“教師”和“工程師”雙重角色,亦是指“教學”和“實踐”雙重能力的要求。在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的過程中,教師應實際加入企業的項目開發團隊,在某個階段內真正成為企業的一名工程師,完全按照企業的標準來進行項目開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教師“工程師”的角色培養到位。
2.引進企業級項目。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將企業的真實項目引進校園,只有才能完成學校的職業教育目標,教育本應直奔目標。
3.企業級項目案例教學。在計算機教育中針對各個內容進行課時重整,選取典型案例進行課堂教學,將應用技巧與理論規范相結合,再加上真實典型案例的剖析,才能真正使學生受益,才能更有效地將學生從混沌的學習狀態中解脫出來。
4.教學組織形式多樣性。如果說鍛煉教師的“雙師型”特征是內功的話,那么教學的組織形式就是外功。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首先是對教師的直觀感受,其次是對教法的感受,再次是對教學組織的感受,最后才是對課程內容的客觀感受。因此,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應豐富多彩,對于教師講的形式我們可以借鑒各類媒體節目的形式(比如新聞聯播、百家講臺、海峽兩岸、挑戰不可能等),對于課堂的組織形式亦可借鑒各類媒體節目的形式(比如是真的嗎、奇葩說、快樂大本營等)。
5.打造真實的項目開發環境。要想真正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要讓項目式教學真正的應用于學校,而不僅僅是一個點綴,離不開一個真實的項目開發環境。我們要建設一套整齊劃一的企業級工作環境,而不再僅僅是多建設幾間機房;我們要搭建企業級軟件項目開發環境,而不僅僅通過虛擬機的形式;我們要以企業級的組織形式進行項目開發,而不僅僅是簡單分組了事。
6.建立校企結合的管理模式。“以學生為本,融入崗位要求”,在教學中,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完善學生個性培養,注重學生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培養,鼓勵創新,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打造“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實訓中,以崗位要求為依據,提煉不同訓練方法,采用崗位制來要求學生,崗位不同,技能不同,知識不同,真正融入企業環境中去。
“建立過程性評價”,要依據“學校、行業、職業、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學過程評價體系”。在此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態度、創新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各種因素。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課堂測驗、實訓評定、自我評價的結合,同時也要依據企業對學生能力的評價鑒定標準。評價不是目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從而調整我們的教學方法,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引入企業元素”,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們的“事業心、責任感、專業技能、團隊意識、協作精神、組織紀律、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等,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好地完成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
計算機教學離不開企業支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教學模式及教育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斷的改進,校企合作模式作為當前計算機教育模式的主流,我們應該不斷的加強、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改進,才能更加有利于培養專業型、實用型、創新型的職業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