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元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事業正面臨著改革,數字化、個性化、網絡化、終身化是目前職業教育事業改革的主要方向。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關鍵基礎和戰略支撐就是明確的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只有不斷的創新,對信息資源進行開發,才能促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高職各類信息資源在目前政策的不斷推動下,開發和應用正在得到不斷的發展。
目前高職院校的改革已經從傳統的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向著重視就業能力方面發展,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高職課程改革中行動導向的實踐類課程占有重要的地位。明確的區分課程理論和課程實踐,不能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時間內容的學習,往往將一些實踐、生產類的知識當成理論知識講解。勞動者完成職業任務所需要的技術實踐能力就是實踐導向模式的目標,首先就是會做,將高職課程門類根據工作任務劃分,課程結構展開的起點就是了解和掌握實踐過程和實踐內容。但是傳統的教學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因為師資條件、設備條件、環境等影響,產生脫節,教學與現場缺乏結合,造成高職教育時間性環節沒有針對性,不能因材施教。目前高職實踐教學改革因為新技術、新形勢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考模式,職業教育信息化因為微課、虛擬現實技術、翻轉課堂等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思路和呈現形式。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微課,有著易于呈現、短小精悍、擴充方便的優勢,是目前高職實踐類教學中比較常用的課程模式。
實踐性微課知識實習實訓內容根據實踐類課程的特點不同也有所差別,分析和研究其課程內容,找到實踐性知識元。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知識和普通高等教育課程知識的不同點在于知識觀的差異,高職課程主要是根據職業知識觀和技術知識觀進行設計和選取。
知識元的分布根據高職學生群體的特點具有特殊的指向性。傳統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工作內容為核心,不能滿足現代化的微課服務知識元內容。目前我們研究的重點就是實踐性微課制作內容知識元提取一定要根據實踐性微課的特點和課程的特點,對實踐類課程和微課之間的關系采取爭取的處理方式,想要更好的實現實踐性微課的有效性,就要按照一定的原則解構和重構知識元。
(1)必要性原則,傳統課堂中一些很難呈現出來或者難以理解的解構內容,以及短時間內很難了解和掌握的內容,以培養崗位能力為核心,提取其中的關鍵點,不用做到特別的全面。(2)準確性原則,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本課程所對崗位的職業標準,對標準中沒有涉及到的進行解構選擇。根據行業準入標準,結合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對知識點進行解構。(3)可擴充性原則,為了易于擴充和重組,解構的知識元主要為半結構化。
根據相關行業標準對實踐性項目進行提取,知識點進行拆分,形成實踐性知識元。每個知識元都是獨立的,可以實現更新;同時又有連接性和擴展性,每個知識元和其他的知識元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識單元。知識單位能夠作為傳統課程中的學習資源,又能作為網絡課程。
在解構課程內容之后,優化實踐類微課資源的必經環節就是對知識元的序化和在處理制作,知識的推出和呈現在后網絡時代呢中還仍然需要完整的順序和框架。教育學家曾經指出,課程就是一個存放了經驗與知識的書架,想要更加容易和清楚的獲得知識,就要對書架進行整理和劃分。根據設計者的實際經驗,按照科學的規程,將一些可以被制作成微課資源的序化管理。序化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整體知識結構上的序化,就是對微課之間的排列順序和聯接進行序化;另一方面是從對象和內容兩方面分析,將高職實踐性微課中的內容分為優先呈現和后期呈現兩種。
(1)面向學習領域,課程內容序列要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以項目為主體,關注工作過程,實踐性微課內容要根據課程特點和專業學生就業實際需求制定,滿足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2)形式上符合微課特點,微課的具體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內容的必要性,還要考慮微課上知識元的呈現。
(3)結構上滿足行動體系,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是行動體系的主要特點,依據行動體系對總體結構進行序化。
(1)微課資源的頂層設計要選擇適合于微課制作的知識元,微課的資源序列通過一次序化完成。針對主體特點和要求對高職實踐類微課序化設計,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對行動體系創新。對課程的項目主線進行提取,提取的每個項目都能單獨作為一系列的微課,每一系列項目都能完成實際應用價值。采取非線性排列的方式對一線工程實踐項目進行模擬,根據實際情況隨機進行學習,每個項目中的微課都有自己的順序。根據項目的分析和設計,教師引導學生將離散的知識點和操作技術結合起來,樹立工程化、系統化的理念。
(2)具體設計,按照及時化學習和微學習的思路,根據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優勢,對微課工作過程進行設計,采取現場化處理和碎片化的方式對選定的知識點進行處理,實現視思結合。
(3)開發,微課視頻資源的開發和建設需要根據前期的設計。
序化模式需要建立認知焦點,才能促進每個環節的順利進行,達到知行合一。微課根據實踐內容的差異可以分為軟件應用類、現場制作類、混合類三種,每種模式都有與之相對應的微觀結構,其結構序化的順序一般為首先考慮其技術和內容的適配性,然后工作過程,最后是高職生學習特點的考慮。
傳統學科課程內容的設計一般都是屬于平行結構,學生的心理順序按照學科順序的不同有所差別,職業教育中行動體系課程知識內容的序化是按照工作過程的串行結構進行的,所以高職實踐類微課的設計和制作都是一種自然形成的過程序列,以重構解構為原則,有效提取并重新組合,使用多次隨機存取結構,進一步的提升實踐性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