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東興 平頂山學院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隨著高校畢業生規模擴大而不斷增加。各地很多高校陸續開設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來緩解就業壓力,以便實現學生高質量、快速的就業,從而提升就業質量和就業率。自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 +”的概念以來,“互聯網+”在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集成和優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社會領域當中充分納入互聯網的創新成果,將顯著提升全社會的生產力和創新力,從而為創新創業提供大量的機會。為此,在“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對于高校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對有效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的地方院校都在不斷尋找最優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把當地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院校自身的特色相結合也是大多數高校的選擇。以專業課程教學為主、以活動賽事為重點和以建立創新創業園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今比較常用的三種模式。但是由于我國大部分地方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都起步較晚,一方面對創新創業教育內涵的了解不夠深入,并且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儲備和硬件支持。另一方面各院校在課程建設方面投入精力有限,學生缺少適用的專業教材,也缺乏科學的課程評價考核辦法,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等,這些現狀導致培養的效果不理想。
許多院校雖然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但是由于對其認識不夠,仍然把就業率和專業知識緊密的捆綁在一起,把專業教育和專業技能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從而導致教學工作的主要精力集沒有往該課程上傾斜,而是集中在專業課程和專業知識方面,因此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收效甚微。有些院校固守傳統思想,沒有把建設應用型本科的思想落到實處,依然堅持精英教育的培養模式,在重點學科、重點人才上投入了很大的教育資源和精力,而在面向大多數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往往投入不夠,從而使得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能的到有效提升。
許多地方院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時間較短,目前仍處于屬于“摸石頭過河”階段,尚未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教學模式。這樣就使得任課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自由度很大,教學的效果往往就取決于任課教師的個人能力。任課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中,大都偏向理論課程,而且理論課程的設置比例遠遠高于活動課程、實踐課程的比例,這樣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些教師的教學方向往往側重于于就業方面的知識,比如就業政策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應聘技巧和經驗等,雖然這些就業方面的知識對大學畢業生有一定幫助和指導作用,但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來說卻是收效甚微。
創新創業能力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是非常重要的,社會特別是學校要對這一理念開展多渠道、多覆蓋面的宣傳。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能夠更好地使得學生建立創新創業意識,從而使得更多的學生加入到創新創業的團隊。自國家提出“互聯網+”概念以來,創新創業和“互聯網+”便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任課教師要將“互聯網+”背景下創造出來的創新創業機會有針對性地融入到課堂中去,讓學生更加清楚的認識當前創新創業的現狀,鼓勵學生努力發展為一名復合型人才。
如今多數地方院校沒有十分明確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與目標,這就使得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沒有方向,所以學校必須要組織專家團隊開展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進行詳細調研,經充分論證后制定出明確的、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例如: 學校要結合自身所在的地方經濟發展特點,提前對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進行評估,圍繞著“培養什么人才,怎么培養人才”的核心問題,明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總體任務,制定詳細階段學習目標,以便在培養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方面學校要充分集中社會資源,發揮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加強與相關企業的聯系,協調學校與企業合作過程中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于在校學生來說,當學生接受了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經考核合格之后到企業生產一線直接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更為真實的環境運用所學的理論,充分的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過程中去。學生通過實戰環境的歷練,經過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的過程,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將到實質的提升。
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時代,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隨著教育空間與時間界限的打破,學生可以更加自由的參與課程,接受教育。學校應該緊跟時代發展,摸清創新創業的發展狀況。學校把大學生容易接受的互聯網信息教育技術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更有利于自己的多元化教育。通過課程的改革與探索,學校建立起立體式教育模式,即網絡、課堂和實踐的三位一體教育,把課程內容與創新創業的內容有機的融合,從而使得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能夠有效提升,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緩解就業壓力。
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能力與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創新創業能力與經驗的教師隊伍,對于創業知識的傳遞、創業精神的傳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一方面要經常對專業教師開展創業創新、職業規劃方面的培訓,要求教師到企業一線生產生活中,總結企業生產管理經驗;鼓勵教師參加相關的互聯網會議,了解互聯網發展的最新情況;為有能力、有想法的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政策支持,把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納入到相關的課程中。另一方面,學校要提供政策,壯大創新創業的教師隊伍。可以聘請行業導師或互聯網相關企業的管理者,參與到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活動中。這樣就有利于專職教師與行業導師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保障。
隨著信息技術的出現,“互聯網 +”的發展給當今社會經濟帶來大量發展機會,在這個背景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極大的促進。地方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要緊跟國家發展戰略,把“互聯網 +”行動計劃落到實處,找準人才定位,積極改革培養模式,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從而更好的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從而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