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亞洲新聞頻道11月29日文章,原題:隨著中國內地閃閃發光,香港奢侈品牌失去光澤咨詢公司貝恩本周表示,在富有的中國顧客正因香港亂局而繼續留在內地(購物)之際,奢侈品牌很可能從這座城市撤出。這凸顯正在發生一場重塑全球奢侈品零售業的轉變。
對該行業密切關注的貝恩表示,2019年珠寶、高端時尚用品和手包等商品制造商的銷售增長,將因香港亂象而滑向預期值的最低。今年全球奢侈商品銷售總額將增至2810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算將增長4%,是預測區間的最低值,明顯低于去年6%的漲幅。
隨著游客日漸減少和零售店關門歇業,香港動蕩使許多公司的第三季度銷售額增長都承受重壓,從卡地亞的所有者(瑞士)歷峰集團到德國的雨果博斯。貝恩表示,奢侈品牌已在亞洲購物中心香港開設約1000家店,但如今其中一些可能開始永久性關閉,“(香港)本地顧客無法支撐1000家店。”香港的奢侈品銷售額曾在2013年達到100億歐元峰值,但2019年很可能會跌至60億歐元。
盡管香港混亂可能只是暫時性的,但在中國內地富有的顧客的購物習慣中,一種結構性轉變正在發生,這些人的消費曾長期支撐香港奢侈品行業。即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內地買家仍在為奢侈品大把花錢——只不過,越來越傾向于待在內地消費。人民幣相對走弱正減弱他們的海外(消費)“火力”。與此同時,北京降低中國內地的有關進口關稅和營業稅,從而令香港、倫敦和紐約等消費目的地的價格競爭優勢受到侵蝕。
中國顧客已占到(奢侈品)行業銷售額的35%,對該市場增長的貢獻率今年將達90%。貝恩米蘭合伙人萊瓦托說:“眼下,我們看不到任何與中國有關的真正經濟風險。”▲(作者薩拉·懷特等,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