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非洲報道》11月29日文章,原題:落實加納鋁土礦修路協議,中國展現速度優勢 中國企業能夠快速地落實所達成的基礎設施協議,這正使其捷足先登,斬獲不斷增長的非洲基礎設施市場。
隨著6.49億美元首批融資到位,加納極快地動手修建基礎設施——屬于不久前與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的鋁土礦協議的一部分。按照協議,中方將投入20億美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將獲得加納的鋁土礦資源開發權利。如今,距鋁土礦協議談判開始才不到18個月,道路施工已在有序進行。
從啟動談判到破土動工,北京行動快速,凸顯中企相對美歐和日本競爭對手的關鍵優勢。美歐和日本(的企業)全都表示,希望從中國人手里奪取一些非洲基礎設施市場的份額。但這些國家不具備迅速推進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條件,不得不遵循諸如公開要求、評估影響、地方社區接觸等各種條條框框??夏醽喌姆康禺a開發商喬治·辛加曾在一部有關中企的紀錄片里表示,:“如果中國人修這條路,也就一個月的工夫。而換作西方人,單是官僚機構批準、什么都沒建就得花上一年。這樣的話,憑什么與西方合作?”
這里也有重要政治考量。若民眾看到實實在在的道路、港口和其他新基礎設施帶來的益處,那環保人士、媒體和國際金融界對加納政府的批評可能會緩和。
中國能夠飛快修建基礎設施,是因為給非洲提供了一種全包開發方案——這是多數其他國家難以做到的,融資、施工和資源開發相配套,難怪在非洲許多地方中國人行動很快。與此同時,法國有個公私合作項目,修建從內羅畢機場到市區的一條新鐵路,如今工程已陷入停頓;同樣,美國牽頭的以公私合作方式修建從內羅畢到蒙巴薩的高速公路項目也已停工。因此,如此眾多的非洲人士喜歡與中國人繼續合作,也就不足為奇了。▲(作者埃里克·奧蘭德,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