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昌平?楊葉
摘 要:地域文化從不同層面影響地方高校的建設發展,是地方高校建設發展的土壤、源泉。地域文化創新在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合理融入,能很好地把高校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術、教學能力、實踐能力進行有機融合,使教師的綜合能力在具體的文化創新實踐中得到鍛煉、提升。同時,高校教師的科研成果、專業技能與教學實踐在與地域文化創新融合中,能更好地以文化創新的方式服務于地域經濟建設,促進地域經濟文化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地域文化;“雙師雙能型”;創新發展
目前,“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我國應用型地方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普遍目標要求,要求教師具有專業知識加專業技術,教學能力加實踐能力的多重綜合能力,注重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術。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相互結合,既注重形而上的理論研究,又強調形而下的實踐習得,理實一體、道技合一。地域文化創新與“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的創新理念,與現代教學理念倡導的產教融合、理實一體、知行合一等諸多教學理念具有內在一致性。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在“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上,結合自身地域文化環境與社會時代發展趨勢及其相關學科特點,把教師隊伍的“雙師雙能型”建設與地域文化創新發展相結合,取得顯著成效。
1 地域文化創新與“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融合的趨勢
地域文化創新與地方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相互融合,既能有效促進地域文化的創新發展,又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現代地域經濟文化發展與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一,地域文化創新發展已經成為推進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新動力,以文化創新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共識,而地方高校的人才資源,能有力地助推地域文化創新。攀枝花學院地處攀西地域,攀枝花市提出通過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雙創”途徑來促進城市轉型發展與產業升級。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響應地方發展戰略,結合自身專業創新優勢,在地域農產品創新開發、康養產品創新設計、旅游產品創新設計諸多方面助力地方文化創新,以藝術文化創新的途徑來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同時讓教師自身的創作創新更接地氣,與生活現實相結合,提升教師的綜合實踐能力,促進產教研融合的開展,促進高校教師隊伍的“雙師雙能型”建設。
第二,地域文化創新為地方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新的實踐途徑。“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較為常見的途徑是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引進、聯合辦學等途徑來實現教師隊伍的能力提升,加強教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相互結合。攀枝花學院地處攀西地域,交通相對閉塞,城市產業單一,對攀枝花學院在專業教師人才引進、產教融合、聯合辦學方面產生影響,教師缺少與社會生產實踐創新的途徑,不利于“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而以地域文化創新為主導的創新實踐,以攀西地域豐富的人文資源、地理資源為創新實踐依托,讓高校教師以地域文化為創新方向與實踐途徑,整合地域文化資源,實現教學與生產、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融合;讓教師隊伍在具體的文化創新實踐中提升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把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教學與社會實踐真正地融合統一。
第三,地域文化創新與“雙師雙能型”地方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有利于突出地方高校的專業辦學特色。高校專業的建設發展需要具有自身的專業特色,就藝術相關專業而言,專業特色較多通過教學內容的地域文化特色來體現。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一直注重專業建設的特色發展,把專業建設發展與地域文化緊密結合,形成自身的專業特色優勢。如把雕刻專業建設與極具地域文化的攀枝花苴卻硯雕刻相結合,凸顯自身專業特色,把服飾服裝專業與攀西彝族服飾創新設計相結合,使專業建設具有自身優勢特點。專業辦學與地域文化相結合,不僅使專業學科具有自身特色,而且使教師在相關的創新實踐課程中得到實踐鍛煉,有助于專業“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發展。
2 地域文化創新與“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融合的途徑
第一,以課程教學模式把地域文化創新融入“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中。“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關鍵在于把教師單一的課程理論教學活動與具體的生產實踐活動相結合,在理論教學中融入更多具有現實價值意義的實踐教學,強調教學活動中理論與實踐,專業課程與市場需求的相互結合。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在專業課程設置中注重把地域文化創新實踐融入專業課程建設中,讓專業課程教學實踐更有目的性,使教師能力在課程教學中得到鍛煉、提升。以畢業設計課程為例,近年來,藝術學院不同專業的畢業設計課程設計教學強調對地域文化的創新融入,結合攀枝花的地域文化進行創新創作。很多學生分別對德昌縣、鄉城縣、鹽邊縣、米易縣、西區、仁和區等區縣進行文化創意設計,對不同區域內的藏族文化、彝族文化、康養文化、工業文化等區域特色文化進行文化創意、創新,成果顯著。課程內容的創新改變,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為注重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術、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的綜合考量,有效地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養,與“雙師雙能型”的教師素質要求具有一致性。
第二,通過課題研究途徑把地域文化創新融入“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中。攀枝花學院強調區域文化創新與學校的教學相互結合,注重產學研結合,鼓勵教師從不同層面以課題形式對攀枝花區域文化進行創新實踐,使教師隊伍在具體的科研實踐中綜合能力得到提升。近年來,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教師申請主持研究的相關課題,大多圍繞攀枝花的地域文化進行課題研究,這些課題都不只是一般的理論性研究,很多課題注重實踐應用研究。如視覺傳達專業老師主持的攀枝花特色農產品相關的包裝研究,項目以攀枝花的特色農產品芒果、石榴等農產品的包裝為研究對象,研究成果不僅有論文,還有具體實在的產品包裝設計。由于相關設計都是結合當地具體企業商品進行創新設計,大多創新設計的包裝都被當地企業采用,作為特色農產品的外包裝,同時還對相關設計方案進行專利申請。在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類似的課題研究還很多,如結合地域文化而開展的釩鈦康養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究課題、彝族特色旅游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究課題、三線精神為主導的繪畫創作設計研究課題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的大創項目。課題研究把教學科研與具有地域文化的創新實踐相結合,有力地推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提升了教師的社會實踐創新能力。
第三,通過文化扶貧的途徑把地域文化創新融入“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中。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結合國家發展戰略,把高校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進行緊密結合,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把專業發展與地域文化創新相結合,進行文化扶貧,并通過文化扶貧的途徑使教師隊伍得到實踐鍛煉,提升專業素養。近年來,藝術學院結合地域文化創新,通過不同的途徑開展文化創新扶貧,分別對學校周邊的仙山村、鄉城縣等進行對口扶貧。在對鄉城藏區的對口扶貧中,結合藏區民族文化,有針對性地讓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創新實踐,就鄉城藏區的旅游文創產品開發設計、鄉村景觀設計、旅游文化宣傳創新設計、特色農產品包裝設計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創作實踐。這一方面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讓教師隊伍的項目實踐更具有針對性,更接地氣,能夠在相關的實踐創作中真正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發展。
3 結語
地域文化創新與應用型地方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不僅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文化創的新發展,而且也為地方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有效可行的新途徑。地域文化創新與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是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學校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的一種新模式。其不僅能讓高校建設服務地方經濟,而且也能很好地促進教師的綜合實踐能力,促進教學在地域經濟文化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符合現代地方高校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整體導向。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Z]. 2015-10-23.
[2] 朱來斌.地方本科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四位一體的培育路徑探索[J].福建師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