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蔡佳琦
摘? ? 要: 在現代城市發展中,地鐵已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還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助力器,商業空間進駐地鐵站,商業元素聚集在地鐵沿線,改變了城市商業布局,形成了新的經濟商圈,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地鐵站商業空間科學合理的規劃。本文以此作為研究對象,在闡釋地鐵商業空間開發價值及類型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成功實踐,重點闡釋當前地鐵站商業空間規劃策略,為我國地鐵站空間開發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城市視角? ? 地鐵站? ? 商業空間
近些年,我國大力推動城鎮化建設,城市化高度發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不可避免地帶來城市各種資源匱乏及交通擁堵等問題,成為城市健康、有序發展的阻力。地鐵以速度快、運量大、安全可靠、低碳環保等優勢,成為緩解上述問題的最佳選擇,也成為人們出行、購物、選擇居住點時考慮的因素,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地鐵站的規劃修建折射出一個城市的定位及該城市的未來發展方向。可以說,在現代城市發展中,地鐵既是一種交通工具又是城市發展的助推器,地鐵帶來的商業空間吸引很多商業元素在地鐵沿線聚集,形成新的經濟圈。基于此,本文以地鐵站商業空間規劃作為研究對象,在闡釋地鐵商業空間開發價值及類型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成功實踐,重點闡釋當前地鐵站商業空間規劃策略,旨在為我國地鐵站空間開發提供有益參考。
一、地鐵站商業空間開發價值分析
城市化發展加速地鐵的繁榮,直接推動地鐵站商業空間營造與發展。所謂的地鐵站商業空間是由交通與商業結合而來的新型商業類型,以城市地鐵車站為依托,在一個地鐵換乘樞紐站輻射范圍內的所有商業空間類型[1]。因此,與傳統商業空間相比,地鐵站商業空間在帶來人流、疏導人流、合理利用空間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極具開發價值。
一是依托地鐵帶來的交通便利性為商業發展提供穩定人流,作為一種重要的大眾交通工具,地鐵為城市發展緩解了交通擁堵、建筑空間不足等問題,地鐵在設計時考慮到與城市中各大商場、車站的串聯,人們乘坐、換乘、出入地鐵口都會帶來龐大的、穩定的人流。商業經濟的發展取決于龐大而穩定的人流,為商業空間帶來強大而持續的購買力。同時,地鐵站還易于產生“蝴蝶效應”,地鐵帶來大量人流促進地鐵口區域商業開發與發展,這是地產開發商大都會選擇地鐵沿線的主要原因。二是有效地疏導、引導客流,緩解地鐵運行壓力,確保商業規劃建設成功。現在城市地鐵線路四通八達,且往往會經過城市最繁華的區域,如火車站、商場等,因此地鐵站空間開發有助于吸引部分乘客短暫地購物、休息,間接起到疏導、引導客流的作用。三是地鐵商業有效利用地鐵沿線節點空間,推動城市商業發展,滿足城市發展、地鐵建設及商戶、出行者的多方需求,且地鐵沿線空間具有靈活性,可以根據各個節點的人流特征、周邊環境等打造不同的商業形態,如以上班族、放學族等為主的站點,要充分考慮這部分群體有相對固定的出行時間、形成特定的上下班、放學的高峰期,也有極大的流動性、逗留時間短暫等特點,開發一些便捷性的商業,如奶茶店、各類食品店、藥店等,既可以為出行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又可以促進地鐵商業的發展。
二、地鐵站商業空間規劃的類型分析
在規劃地鐵商業空間前,首先要了解當前國內外地鐵商業空間的類型,以及成功的運營案例,以更好地指導地鐵商業空間的規劃與設計。根據地鐵建設規劃、各個站點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地鐵商業空間的功能性規劃,目前主要將地鐵商業空間的類型分為過道型的地鐵商業空間、地鐵站地下商業街、地面商業中心三個主要的類型[2]。
過道型的地鐵商業空間,是指建造在地鐵站公共通道或地鐵售票站附近的商鋪,這一類型商鋪在各個地鐵站隨處可見,呈點狀分布。由于地鐵過道寬度影響商鋪的規劃,因而其在平面布置上一般呈現出基本的直線形、L形、T字形等,整體的進深和開間尺度都比較小,可以考慮食品、飾品、報紙雜志及常用的生活用品等。如武漢地鐵二號線在規劃時,考慮到小龜山站、卓刀泉站、虎泉站等周邊環境、人群需求不大等因素,均采用過道型的地鐵商業空間。
地鐵站地下商業街是指在地鐵車站、大型商業中心區域,通過地鐵與地下通道連接而形成的地下商鋪群,一般面積相對較大,呈線性布局。如南京地鐵1號和2號線的新街口站,圍繞周邊幾個大型購物中心,打造新街口地鐵站的商業街。同樣,上海地鐵1號和2號線交匯的人民廣場站的迪美廣場、1號線的徐家匯站的徐家匯地鐵商場街,既疏散客流,又方便人們逛街購物。
地面商業中心,與前兩種地鐵站點地下商業不同的是,這種類型規模更大,一般是與地鐵車站相連接的地面上的大型綜合體的購物中心,是一種塊面布局,如地鐵8號線蘆恒路交通樞紐站建造的樂坊蘆恒廣場,共有四層,一層是咖啡、面包等便利店;二層是餐飲及特色小吃和親子教育;三層是上蔬永輝,快速餐飲,美發造型;四層是休閑娛樂、健身等。
三、地鐵站商業空間規劃設計
地鐵緩解了城市交通、資源緊張等方面的壓力,地鐵站商業空間開發又能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商業發展潮流,國內外地鐵商業空間開發的成功實踐證明這一路徑切實可行。但是如何科學、合理地規劃地鐵商業空間,使其發揮“1+1>2”的優勢,在堅持地鐵商業空間和地鐵設計結合過程中,應該遵守以交通疏導為主、商業服務為輔的設計原則,遵循城市與地鐵規劃原則,有明確的商業定位及完善的商業配套設施。
(一)商業空間開發要遵循城市與地鐵的規劃
從宏觀層面說,地鐵體現了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程度與城市地位,是城市化建設成果的重要體現;從微觀層面說,地鐵能有效地緩解交通、資源壓力,促進商圈發展,為市民、商家帶來雙贏。但由于地鐵沿線站點較多,且沿線區域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在城市中的地位不同,因此,每個站點的商業空間開發均應遵循城市與地鐵規劃原則,再根據地鐵站點不同區域,采用不用形式的商業空間類型,如南京新街口站作為城市中心站與交通樞紐站,是南京市中心區域,客流十分大,這里商家云集,地面資源十分緊張,建設地鐵地下商業街,契合南京城市規劃方向,為該區域的發展帶來更多企業、人流,同時又能緩解交通壓力等,可謂一舉多得。
(二)商業定位清晰
地鐵站商業空間規劃應有清晰的市場定位,對地鐵站點周圍情況、人群等進行調查,摸清區域目標人群,詳細分析其消費習慣、能力等,尤其對于地鐵站地下商業街與地面商業中心這兩種類型規模相對較大的商業空間來說,更要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市場調查與分析。香港地鐵商業對地鐵沿線商業空間開發的市場分析就十分透徹,還采取市民評價機制,通過優勝劣汰,保持地鐵商業的活力,使商業、地鐵建設者、出行者三方受益[3]。在明晰市場定位之后,引進商戶時一是要篩選,二要與商戶等進行積極而有效的溝通,將市場定位傳達給商戶,在商品品種選擇乃至商鋪裝修裝潢上更契合目標消費群的特征,從而確保地鐵商業空間持續良性地運行,促進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重視地鐵商業中配套設施的規劃設計
任何一種商業形態都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保障其良性運營,地鐵站商業空間開發也是如此。由于地鐵站大都建設在地下,在規劃商業空間時要充分考慮照明、通風、防火、隔音等配套措施,提高地下空間的環境質量,給乘客營造心理上的舒適與愉悅感。日本在這一方面的實踐值得我們學習,日本十分注重地鐵商業空間的環境設計,無論是商業街還是步行道,在空氣質量、照明和建筑小品的設計上都達到了地面空間的環境質量。同時,由于地鐵建筑的水災、火災等抗災能力低于地面建筑,因此設計地鐵站地下空間時要注重消防、防洪等措施的完善。另外,還要考慮到地鐵站的客流量及視線差的客觀現實,完善地下空間防護措施及提高人流路線規劃設計的科學合理性,增加安全疏散口數量,從而提高地鐵站地下空間的安全系數。
四、結語
交通是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化建設高速發展的當下,各個城市的地鐵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這就為我們帶來一個新的課題:地鐵站商業空間規劃。如何科學、現代化地進行地鐵商業空間規劃,是現代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托,本文僅從理論與實踐層面分析了地鐵站空間規劃的相關問題,從整體上說,我國還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世界發達國家地體站商業空間的規劃越來越呈現出綜合化、立體化趨勢,更人性化,我國在這一方面還有待加強。
參考文獻:
[1][3]張葳,劉星.從世界地鐵商業開發看國內地鐵商業空間的設計規劃[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1):131-133.
[2]王濤.地鐵站與地鐵商業空間的結合設計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9(4):18-19.
[4]陳丹路.探析地鐵站地下商業空間的復合化設計[J].科教文匯,2019(8):191-192.
基金項目: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18136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