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 ? 要: 借鑒項目式學習,提出了項目擬定——知識構建——研究開展——論文形成——綜合評價的一體化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以“項目”為主線將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有效銜接,培養研究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終身學習與發展的意識與能力。
關鍵詞: 全日制? ?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 一體化培養模式? ? 項目式學習
一、引言
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主要是培養面向基礎教育教學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是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簡稱全日制教育碩士)的培養以課程學習為主,重在加強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型社會,人才培養的目標從掌握知識型人才轉為創造更多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型人才。2017年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修訂)》明確指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應包含“……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專業基礎,了解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勝任并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具有發現和解決問題、終身學習與發展的意識與能力”[1]。因此,探索激發主動探究和研究精神,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強化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全日制教育碩士新型培養模式是新時代對從事教育碩士培養的教師的要求,也是教師必須面對的挑戰。
二、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原則和特點
基于建構主義的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簡稱PBL)是一種圍繞具體項目使學生參與探究的教學模式。關于PBL的項目,在綜述多位學者觀點的基礎上,Thomas制定了五個標準:中心性、驅動性問題、建設性調查、自主性和現實性。具體來說,在PBL中,項目是教學的中心策略,學生通過實施項目接觸和學習本學科的核心概念;項目重點是精心設計的“驅動問題”,以“問題”為驅動開展項目并和潛在概念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從而促使學生掌握一門學科的核心概念和原則;項目應促使學生進行建設性探究,通過問題導向式探究構建知識和解決問題;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學生推動的,學生有相對自主的學習時間;項目要結合現實生活中具有挑戰性的真實而非模擬的問題或難題,同時具有解決的方案和可實施的地方[2]。Blumenfeld等學者把PBL的教學過程描述為一個讓學生參與調查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提問、辯論、做出預測、設計計劃等方式尋求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或通過做實驗、收集和分析數據得出結論[3]。
綜上所述,PBL的核心理念是以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現實問題引發嚴肅的思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并應用新知識。PBL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式、探究式的研究型學習方式,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獲取更深、更廣的知識,這樣一種學習方式有助于促進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以項目為驅動一體化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思路
全日制教育碩士培養的是高端職業人才。學生學習除了理論學習外,更重要的是將基礎理論應用于實際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學位論文的撰寫應是緊密聯系中學學科教育教學現實問題的實證研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決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解決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基于PBL的理念,本文構思了“項目擬定——知識構建——研究開展——論文形成——綜合評價”的培養模式。采用這種方式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以項目為主線為驅動,將知識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培養過程,使課程教學、實踐教學與學位論文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相輔相成。
在這個培養模式中,“項目”可定位為研究生在本領域發現的問題的研究,如:教學設計、校本課程開發、教材分析、教學案例等。研究生培養環節包括:在學生學習初期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初步選定一個項目為研究生學習階段的主要研究和實踐形式;以該項目為驅動,在構建項目實施的理論框架階段引導研究生發展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在項目的實踐實驗階段培養研究生的實踐及創新能力,并使該項目最終形成研究生學位論文。通過這樣的培養模式,學生明白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知識與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在項目實際實施過程中找到知識點并應用所學知識,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高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使他們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終身學習與發展的意識與能力得到培養。
(一)根據培養目標、學生能力及素質培養的要求設定項目。
PBL是基于項目開展的教學活動,因此項目的合理規劃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項目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化至關重要。因為教學是圍繞項目進行的,項目的規劃應在研究生培養的初級階段進行。首先,在學生入學初級階段,應對學生進行導學,引導學生深入解讀培養方案,充分了解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踐教學計劃及本學科的研究領域及研究方法,奠定項目選擇的基礎。其次,根據全日制教育碩士是培養高素質基礎學科教學師資的培養目標,項目選題應來源于中學學科教學和管理的實際問題。這個階段應組織學生到相關中學進行一至兩周的見習。目的是讓學生對中學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解,以確定項目選擇的方向。在學生初步擬定了項目選題方向后,導師組根據教育碩士培養的特點,包括校內理論導師及校外實踐導師,共同與研究生分析、探討項目選題的前沿性、創新性、應用性及可行性,優化項目,并在此基礎上制訂項目實施計劃。項目的及早確立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有利于學生圍繞目標系統、有計劃地開展學習活動。
(二)以項目為驅動,構建個性化的知識體系。
項目選題一旦擬定后,在導師的指導下,項目為“驅動”引發學生思考、尋求答案,在探索中構建知識體系。一方面,通過完成培養方案既定的課程學習掌握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根據具體項目開展需要構建個性化知識,找到自身感興趣、適合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科知識的通識教育和專門教育得到個性化發展。這就需要在培養方案設置上引入項目課程驅動化教學。除了學科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外,還要設置多元化選修課程,使學生根據項目開展需要,選擇相關的課程學習。此外,課外自主學習更有助于個性化知識的構建。自主學習可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一是鼓勵學生參加相關專家講座,追蹤研究領域前沿理論;二是引導學生利用移動學習收看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的相關在線課程,獲取優質的資源;三是介紹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文獻閱讀,使學生逐步積累基于項目需要的全面的、深層次的專門知識。通過項目驅動,學生不但能掌握本學科領域的通用知識,而且使研究領域縱、深化發展。
(三)以項目為驅動,在實踐中促進知識和創新能力升華。
實踐教學是全日制教育碩士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與教育研習等環節。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了解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實際、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和崗位能力需要,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教育創新的能力。同時,學生在這一階段還需結合教育實習內容或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收集相關實踐案例、調研材料和參考素材等,為撰寫學位論文做好準備。在項目驅動培養模式中,學生的實踐過程是項目實施的核心部分。學位論文需要結合實證研究完成,實證研究主要在實踐教學階段完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相當一段自主學習的時間,運用已經構建的理論知識指導、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項目的驅動下,學生的知識構建和能力提高是相輔相成的。在實證研究過程中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能強化學生洞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運用前沿理論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同時,在實踐和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和吸收新的知識點,使知識體系不斷得到優化和升華。
(四)轉變評價體系,將項目開展過程的考核納入整體考核體系。
作為教學方向標的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要關注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能力發展的過程與方法,以及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良好態度和正確價值觀。這就要求評價體系應是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及表現性評價的結合。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參與項目的各環節:明確項目任務—制訂計劃—實施計劃等。采用評價檔案(assessment portfolios)的方式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系統收集和評價學生項目開展的工作情況信息。在項目開展的每一個環節先由學生進行自我評估,之后由教師對項目工作成績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參與評價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探究式、自主學習的氛圍。
四、結語
研究生培養更重要的是培養研究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探討的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一體化培養模式,以PBL為理念,形成項目擬定——知識構建——研究開展——論文形成——綜合評價的培養模式。學生在導師的引導下可以根據興趣選擇研究內容和學習形式。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探索活動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這種圍繞主題開展探索的培養模式使研究生培養各個環節融為一體,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自主、自由的學習方式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創造力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修訂)[EB/OL].http://edm.eduwest.com//viewnews.jsp?id=1113,2019.01.08.
[2]Thomas J. W..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 Based Learning Executive Summary[M]. San Rafael,CA: The Autodesk Foundation,2000:3-4.
[3]Blumenfel et al.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1991,26(3&4):369-398.
本文是廣西研究生教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課題(編號:JGY2018052)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