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藝
摘? ? 要: 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及國家來華留學教育政策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近年來來華留學生規模的持續擴大起到了推動作用。隨著來華留學生人數的增加,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工作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能夠加深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
關鍵詞: 來華留學生? ? 人際交往? ? 風俗習慣? ? 有效管理
目前我國留學生數量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何在人際交往方面科學管理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完善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制度,成為高校留學生專業管理人員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1]。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立足于問題的分析和相關理論知識的梳理,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經世致用的功效。筆者將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深入剖析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的工作難點,其次探討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的有效實施途徑。
一、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的工作難點
(一)語言及文化差異使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工作障礙重重。
以四川大學為例,在校來華留學生4200余人,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文化各異及語言不通,勢必會對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工作提出挑戰。比如在語言方面,來華留學生面對全新的語言環境,要努力適應,焦慮與壓力隨之而來。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因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所產生的精神壓力會折射到高校人際交往管理工作中。
(二)來華留學生缺乏對中國機制的了解。
人與人的交往,會因為一些原因,出現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來華留學生更是如此。面對文化的差異與制度的不同,在遇到人際交往問題時,感覺迷茫,給管理工作增加難度。一則他們在中國人生地不熟,并且對中國相關部門的具體職責不清楚,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二則一些制度準則會遇到翻譯工作的困難,語言的多樣化導致翻譯時不能面面俱到,增加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工作難度[2]。
(三)來華留學生安全問題復雜多樣。
與中國學生相比,來華留學生的安全問題復雜多樣,如果人際交往問題處理不好,就可能上升為某種事件。這些問題一旦發生,就要求高校密切配合主管部門依法處理,還要及時通知學生家長,甚至通報有關學生母國在華大使館參與處理,耗費大量的社會資源和高校管理資源,且處理起來非常棘手[3]。
二、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更深層次地加深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的了解,使他認識到中國的真實情況。來華留學生通過日常與中國民眾的交往,感受到中國文化精髓,認識到中國人的樸實、善良、熱情。
第二,來華留學生人際關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是對來華留學生的尊重,自然也是對中國社會民眾權利的尊重,因為人際關系交往是國民最基本的自由權力。只有增強來華留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才能增強來華留學生中國的歸屬感[4]。
三、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途徑
(一)全面有效地促進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社會風俗和文化背景的科學客觀了解。
一,要讓來華留學生了解和熟悉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一些社交習慣、言語用詞。這一措施雖然是基礎性的,但非常重要。因為來華留學生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便利地與人交往。雖然一些來華留學生精通漢語,但是他們所學的都是一些書面化、較正式性的,在日常與社會中不能使用[5]。
二,要有效引導來華留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與價值觀,這種了解是多方面的。即要讓外國留學生全面了解中國民眾的性格和社會價值取向,這樣才能夠客觀全面地了解中國社會。充分了解其實是相互的,既有留學生對中國民眾的了解,更有后者對前者的了解,只有相互了解才能更好地和睦相處,才能讓來華留學生在中國更好地生活。其實這既是對來華留學生的一種保護,更是對一些社會民眾的保護。
三,要讓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及規章制度。大部分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的法律規章及制度建設不甚了解,要讓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就必須開展關于宣傳中國規章制度及機制建設的多種活動,以通過活動讓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的法制建設狀況,了解中國社會。
(二)尊重文化差異,做到寬嚴相濟。
從現實情況看,我國高校來華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國,這些留學生無論是種族、膚色,還是語言、文化背景等都存在差異。
通常來說,歐美學生更注重師生之間的地位平等,強調個人主義和較崇尚自由,這就導致他們不適應中國課堂嚴肅、認真、刻板的教學模式[7]。除此之外,一些高校教師以學習成績為標準劃分學生、比較學生從而激勵學生,歐美學生排斥這種做法方式。日韓學生深受儒家的影響,尊師重教,講究輩分,禮貌待人,學習勤奮刻苦,看重學習成績,其中日本學生獨具敏感、脆弱、羞怯、自負其責等特質,對于中國教師分組PK式的課堂教學法倍感壓力[8]。
上述客觀現實就要求高校留管充分尊重留學生的文化差異、宗教信仰等,并且積極觀察各國學生的群體特征,在此基礎上尊重每個留學生的特點。在非原則性問題,比如學生上課或開會遲到早退、參加活動不積極、抽煙喝酒、宿舍晚歸、與教師的互動方式等,應當根據不同國家留學生的特點,做到多元化、層次化地處理,最重要的是避開留學生忌諱的敏感管理方式,杜絕機械式、模板化的處理方式,不能采用強硬的方式嚴苛地要求留學生。但是涉及原則性問題時,應該按照相關的規定公平公正地處理,確保各方的利益。
(三)對中國高校在校人員進行相關知識普及和教育。
人際關系交往管理只在來華留學生一方做工作是沒有太大效果的,必須從兩方同時著力,實現“雙管齊下”。對中國民眾的管理要集中在特定人群,也就是中國高校在職人員。這一群體既包括在校學生,又包括高校周圍的居民[8],還有高校的一些后勤人員。
相關部門應該對這些人群進行有效的知識普及,主要包括來華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的重要意義及國家對來華留學生的重視國家在這一方面的相關規定。這些措施讓高校周圍民眾認識到來華留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與他們的交往中必須有效地規范自己的言行,避免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此外,還要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讓他們把孔子的《論語》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9]。在與來華留學生交往時,讓他們明白,我們要把熱情好客及禮儀之邦的模范發揮出來,相關部門對來華留學生的特殊關注和中國在國外留學生受到當地的特殊關注性質一樣,都是一種正常的國際交往。這種特殊關注不是外國人與國內民眾地位不平等,恰恰是一種傳統文化中的待客之道。
參考文獻:
[1]高炳亮.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與危機干預機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05):131-134.
[2]胡月.隱性課程視角下來華留學生人際關系狀況調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8.
[3]李真容.來華中亞留學生跨文化人際交往調查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7.
[4]潘曉青.影響日本來華留學生跨文化人際適應的文化差異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5(02):65-77.
[5]李玥.來華非洲留學生畢業意向的影響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14.
[6]文雯,陳麗,陳強,吳運新.課堂學習環境與來華留學生學習收獲的研究——以清華大學為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35(02):107-113.
[7]王茜茜.“一帶一路”倡議視閾下高職院校招收來華留學生初探[J].海外英語,2019(03):98-99.
[8]匡文波,武曉立.跨文化視角下在華留學生微信使用行為分析——基于文化適應理論的實證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72(03):115-126.
[9]張歡,文銘,孟浩.高校來華留學生日常管理的跨文化沖突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9(02):80-8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