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 焦倩 李彤 李大娟
一、醫療產業現狀
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處于迅速發展階段,從1999年到2016年,醫藥行業收入增長了近2700億元,年復合增速18%,增速遠超全球平均水平。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僅次于美國,醫藥消費市場的主體是仿制藥,中國已有18.9萬個藥品批準文號,其中仿制藥就占95%,藥品研發缺乏創新,但藥品研發耗時長,成本高且有較大風險,需要強大的研發能力。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以及由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開展臨床試驗并經中心管理部門認可的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給予優先審評審批。2018年12月,國家藥監局強調醫藥企業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藥品質量。加快落實對仿制藥品的質量評價,支持創新型醫藥企業進行創新能力建設,此前國家就曾頒布政策以鼓勵研發創新醫療器械和藥品,可見國家及其重視醫藥產業的發展。
二、石油產業現狀
1.石油市場需求增速漸緩。石油主要用于交通運輸方面、軍事方面、工業燃料方面。近年來,隨著全球愈加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新能源的開發與使用也提上日程。目前世界能源發展已經處于從煤炭、油氣向新能源轉換的階段,且中國能源轉型道路選擇“減煤穩油增氣、大力發展新能源”。從各項政策的提出和人們生活方式的逐漸轉變,可以看出石油需求在接下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可能處于減緩趨勢。
2.逐年升高,石油產能過剩。我國石油的產量自九十年代之后一直在增長,我國的石油煉制能力也逐漸提升,這直接導致我國上游石油煉制產能過剩。目前我國煉油行業產能已有約13%—18%的過剩率,國內的煉油能力預計在2020年可達8.2億噸/年,然而到2020年我國對成品油需求量預計僅為3.7億噸,其對應的煉油能力配置僅為7.1億噸/年,產能過剩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三、石油與醫藥的早期聯系
如今主要應用于交通、軍事等工業產業的石油早期是被用作藥物,最早的印第安人會收集水面上漂浮的黑色原油用于治病或者拿到市場上換錢。戰爭時期美國的士兵們為了治療風濕病,曾用原油來浸洗關節,喝有石油漂浮的水作為瀉藥。一些美國商人成立了美國藥用石油公司,他們在美國取得了獨立權之后接收了被石油污染的鹽井,將鹽井中的黑油作為一種可以治療長期咳嗽、風濕病、瘧疾、消化不良、神經痛、泌尿疾病、痔瘡和肝病的自然藥物瓶裝出售。阿塞拜疆人用石油洗澡,每次只需洗10分鐘便能治病。盛產石油的納夫塔蘭市已經成為聞名世界的療養地,每年都有上萬粉絲前來體驗石油浴。據傳,曾有一支目的地是中國的駱駝商隊途經古絲綢之路中的納夫塔蘭市時,遺棄了一些因傷無法前行的駱駝,當商隊返回時,卻發現那些因傷遺棄的駱駝在石油湖里洗澡后康復了。
四、石油在現代醫療方面的應用
1.西藥制藥。石油分餾經過熱裂解得到的大量乙烯,二甲苯等化學分子被廣泛運用在制藥行業,是合成藥物的必要原料。在醫藥工業中合成藥物占極重要的地位,由生物合成和化學合成兩大部分組成,石油化工提供的原料作用于合成藥物中化學合成的部分,石油蒸餾產生的苯及苯的同系物,是好多藥物的主體結構或者是前體物質,在醫療實踐中,藥品本身就十分依賴于石油,并且石油在如今的醫藥研發領域,特別是西藥研發,合成藥物與天然藥物互為補充被廣泛應用。
2.人造器官的制造。石油還廣泛應用于制造人造器官。器官損傷的許多患者開始選擇器官移植,而捐獻器官者少,移植器官配型困難,這使得大部分病患無法依靠器官捐獻者捐獻的器官來進行器官移植。隨著將來醫療水平的提高,器官移植技術的完善,人們經濟水平上升,選擇器官移植來解決器官損傷的患者將會越來越多。石油可以提供許多化學聚合物,這些聚合物生物兼容性好、強度大,這些高性能的聚合物不僅可用于醫療整形方面,還可以制造人工臟器如活動義眼、人造血管、人工晶體、人工心臟、義肢、關節等。用這些石油提供地聚合物制作的人造器官有使用壽命較長的特點其耐化學介質、耐老化、耐高溫,除此之外其組織反應輕,還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血液相容性、生物相親性。
3.醫療器具。石油與醫療器具密不可分。在間接耗材方面,許多藥品的包裝使用的塑料中都有石油制品做添加劑,添加了加氫石油樹脂的包裝材料比未添加加氫石油樹脂的有更好的柔軟性、耐熱性和透明性;醫用X光片及其處理溶劑幾乎都是石油產品;醫院使用的醫用衛生產品,如;橡膠手套、衣服等中都需要運用到合成橡膠,而石油就是制作合成橡膠、塑料的主要原料;潤滑油、潤滑脂廣泛用于各種醫療機器潤滑,如果沒有潤滑,幾乎所有的醫療機械都不能正常運轉。潤滑油、潤滑脂(黃油)里面的成分大部分是石油煉制的基礎油,許多潤滑油里面90%的成分是石油;C5加氫石油樹脂具有相容性高、穩定性強和增粘性好等優點,是制作壓敏膠、熱熔膠等粘膠劑的重要成分。
五、發展前景
從未來看,快速發展的國民經濟狀況進一步釋放了我國國民對醫療健康的需求;日趨完善醫保制度,全面推進的醫療改革以及已全面覆蓋的基層醫療機構使得醫療產業在國民中的經濟地位穩定提升,正面臨最佳的發展契機,人們對藥品和保健品的種類和質量方面將會有更多的需求。因此,石油在醫療產業中也會有更加廣闊的前景。近年來,新型疾病案例層出不窮,2015年罕見藥和精準醫療分別為1050億美元、39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罕見藥的市場規模將擴大到2090億美元,比2015年高出一倍,到2023年精準醫療的規模也將擴大到877億美元。目前一些制藥企業正在計劃采取新的運營模式獲取研發資金,輔以石油技術的提升,制藥企業將實現更高效、更具核心競爭力的醫療創新。據估計,到2022年,新藥品的研發周期縮短至原來的70%,生產力提升40%。我國使用的醫療器械一直依賴進口,一些三甲醫院的國內資本比例甚至不足10%,近年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國產替代,由于國內醫療器械公司的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國內醫療器械的市場占有率將持續提高。同時關注石油技術創新,著眼于長期發展進行前瞻性布局,目標是通過自主研發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
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天然氣、電力、核能等更多清潔能源的出現必將會在逐步取代石油作為燃料方面的應用,因此我們應該思考石油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和價值。而醫療產業作為正在迅猛發展中的朝陽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可以通過挖掘石油在醫療方向上的應用使得石油產業與醫療產業共同進步。本文主要探討了石油在醫療領域內的應用,當然石油在其他如科研領域、文化領域也有相當廣泛的應用,其隱性價值在這些領域也有體現。[基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星河曙天——探索石油隱形價值(項目編號:201710705039)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