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學明
學校分為全日制校園和寄宿制校園。由于全日制校園人員編制少,教育經費省,同時,孩子能更多接觸家庭與社會,開闊視野,能盡早地開發兒童的智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地發展,因此,全日制校園應用廣泛。校園的規模大小,是根據其班級數的多少來確定的,分大中小型校園。從方便管理與衛生保健角度來看,一般以中型幼兒園為好。目前我國幼兒園以中、小型為主,大型較少。
一、校園建筑設計內容
獨立建設的校園一般包括建筑物和室外場地兩部分,校園設計通常就是指針對這兩個部分進行的設計,并以建筑物的使用空間設計為主。
1.建筑使用空間的設計內容。共包括三個功能分區,即生活用房、服務用房和供應用房三個部分。第一功能分區是生活用房功能分區,是包括音體室在內的,由各班級單元組成,班級單元活動室、寢室、衛生間、衣帽間、盥洗室以及貯藏室等。班級單元最主要的兩個房間就是活動室和寢室,活動室是幼兒聽課、做游戲的地方,寢室是幼兒午休睡覺的地方,按規定,全日制幼兒園必須設置寢室,活動室和寢室的面積大小相同,設計時寢室的衛生安全采光和通風等都要符合規范要求;衛生間面積不大,但要求每班均應設置,要求采用易清洗、不滲水的防滑地面;音體室就是合班教室,是供同年級兒童共同開展各種活動的用房。第二功能分區是服務用房功能分區,屬于輔助用房,主要包括醫務保健室、隔離室、晨檢室和傳達值班室等。這一部分雖然每個房間面積都不大,但設計時都有各自要求,如晨檢室,它是檢查早晨入園兒童健康狀況的房間,早晨兒童入園必須經過晨檢室,所以一定要布置在幼兒園的大門入口處;隔離室要靠近醫務保健室布置,以便醫務人員觀察。第三功能分區是供應用房功能分區,也是屬于輔助用房,供應用房的最大空間是廚房,與其他餐飲建筑的廚房空間布局相同,內設主食加工、副食加工、主食庫、副食庫以及配餐間等。值得注意的是,如向二樓供餐,則需要在配餐處設置小型垂直提升食梯。
2.建筑空間組合設計。建筑空間組合原則:①應功能分區明確,避免相互干擾;②每個班級單元應為單獨使用的單元,主要使用空間活動室和寢室,應有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風條件;③要組織好交通系統,并保證安全疏散;④隔離室應與兒童生活用房有適當隔離;⑤在總平面布局中,建筑的空間組合必須與場地環境相協調,合理選擇場地主入口,并與建筑主入口相呼應。兒童生活單元是學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要求分班設置,一個班級單元包括活動室、寢室、衛生間、盥洗室、衣帽間、貯藏室和室外活動場地。校園建筑平面形狀主要有一字形、工字形、風車形等,其平面組合的手法走道式組合、大廳式組合、單元式組合、庭院式組合和混合式布置,其中最常用的組合有兩種,一是走道式組合,二是單元式組合。走道式組合就是用走道連接各個房間和各個班級單元,各個房間和各個班級單元相互獨立,互不干擾,私密性高。單元式組合就是以各個班級單元為主,輔助用房穿插布置,組合成建筑整體。規模大的幼兒園,由于班級數量和其他的建筑空間數量多,可以采用混合式布置,采用混合式布置就是指在平面組合時,采用兩種以上的組合方式。校園建筑的豎向組合,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層數組合,二是層高組合,幼兒園建筑的層數一般不宜超過3層,以2層為主。房間的層高,班級單元房間和輔助用房層高為3.6米,音體室由于是合班教室,空間面積較大,層高建議做5米。
3.室外空間環境設計內容。校園室外空間環境是指學校除建筑物以外所有的園內空間環境和周邊環境,其設計內容包括基地選擇和總平面布置等。幼兒園基地選擇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基地要遠離各種污染源,二是基地的入口要方便家長接送,三是基地要排水通暢,要有充足的日照。總平面布置內容包括出入口、場地內的建筑、道路、綠化、停車場、雜物院、室外活動場地以及各種室外游戲設施等。學校主入口位置,要求朝向兒童入院的來向,次入口主要是供應入口,通向雜務院,位置要隱蔽些。建筑物的布置可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在進行建筑物布置時,兒童生活用房應安排在最好的位置,并且要合理布置各班級單元的室外活動場地。二樓以上的班級活動室可設在屋頂,并做好防護處理。幼兒園綠化包括草坪、樹木等,為了保護環境,改善景觀,幼兒園的綠化率應比其他類型建筑的綠化率要高,在選擇樹種時,要嚴禁種植有毒、帶刺的植物。
二、校園設計任務要求與設計步驟
在對校園建筑設計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后,開始建筑設計實踐操作訓練環節。根據教學要求,幼兒園建筑設計是必修科目,也是建筑設計專業必須要掌握的一項設計技能。任務要求,設計一所六班全日制幼兒園,幼兒園建筑空間組成共有三個功能分區,即生活用房功能區、服務用房功能區和供應用房功能區三部分。其中生活用房包括6個班級單元和1個音體室,總使用面積為870平方米;服務用房包括醫務室、隔離室、晨檢室、傳達室、教工衛生間、教工辦公室、資料會議室、儲藏間和接待室等,總使用面積約為150平方米;供應用房包括主副食加工、主副食庫、冷藏室、備餐間、消毒間、洗衣間等,總使用面積約為100平方米。上述三個功能分區總使用面積之和1100平方米,若加上交通面積和結構面積,再推算成建筑面積,則總建筑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
要求圖紙內容,總平面圖、各層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功能單元圖等,要撰寫設計說明并列出相關的經濟技術指標。設計步驟:認真閱讀任務書,明確設計任務要求;查閱資料,熟悉相關規范;現場調研,主要是考察周邊現有的幼兒園,考察的內容包括幼兒園的規模、建筑造型、園內場地設施,以及幼兒園的功能分區和建筑空間組合等;方案構思,即方案的起步,最好是加上幼兒園建筑文化元素進行綜合考慮,設計出具有創新特色的方案;草圖修改,方案推敲,完善細部設計;繪制圖紙,打印文本。
三、設計成果分析
設計成果直接對應實踐教學效果,設計成果的優劣客觀地反映出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對實踐操作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通過三周的實踐操作訓練,對兩個班級的學生作品進行統計與分析,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對于幼兒園建筑設計已基本掌握,能夠正確理解幼兒園建筑功能分區和空間組成,功能分區明確,平面布局合理,防火疏散、立面造型以及環境設計等均符合相關要求。與之相反,有少數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幼兒園實踐方法和實踐步驟,作品不符合要求,實訓效果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矩形空間的長寬尺寸比例失調,即房間的開間尺寸與進深尺寸之比遠超2∶1,造成房間的有效使用面積低下。這種形式的房間不論是平行布置,還是垂直布置,都將嚴重影響家具布置和功能使用。
2.晨檢室的位置過于退后,導致使用功能缺陷。晨檢室是幼兒入園檢查的第一關,按要求應布置在幼兒園入口附近,若位置過于退后,則必然會造成流線迂回,甚至流線交叉干擾。
3.備餐間的位置不準確。備餐間是廚房加工好的飯菜在此進行配餐,然后再由此向各班級進行供餐,所以,備餐間的位置一定是處于廚房供應區至生活單元功能分區之間的某個位置,是連接兩個功能分區的節點空間,如果位置偏離,則必然使供應流線紊亂,給工作人員帶來不便。
4.樓梯間設計存在錯誤。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樓梯間數量,即整個建筑只有一部樓梯間。公共建筑的垂直交通除特殊情況外,均要求設置兩部及以上的樓梯間,以確保人員安全疏散,而如果全樓只設一部樓梯間,這顯然不符合規范要求;二是樓梯間的布局,樓梯間的布局原則是均勻,就是指各個房間的安全疏散距離都要在合理的范圍內,如果將幾部樓梯間集中在一起布置,必然會導致樓梯間的距離太近,而袋形走道的疏散距離又太遠,不利于疏散;三是樓梯間的設計尺度不準確,即樓梯間的開間尺寸偏小和進深尺寸過小,直接影響樓梯間正常使用。這種情況源于設計人員對樓梯間的空間構成缺乏全面的了解,對樓梯間的設計尺度沒有仔細推敲。樓梯間的開間尺寸偏小會導致梯段疏散寬度不足,樓梯間的進深尺寸過小,會導致樓梯平臺深度尺寸小,甚至會出現無平臺,樓梯根本無法使用。
5.建筑造型。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出不同建筑性格,也是表達設計思想的關鍵,它包括建筑形體造型和建筑立面造型,幼兒園建筑造型應反映兒童的天真爛漫、活潑開朗的個性,少數學生作品中,建筑的形體造型和立面造型呆板單一,沒有生氣和活力,缺乏創新,也沒有細節處理,不符合現代幼兒園特色。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知識面不豐富,沒有熟練掌握對造型、材質、色彩的設計應用處理手法,二是建筑效果圖應用技術不熟練,特別是有些建筑軟件還沒有熟練掌握,不能快速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意圖。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提出如下幾項改進措施:①做好設計前期工作,特別是現場調研,它是掌握第一手資料的關鍵,一定要將現場調研工作做到實處;②加強設計輔導,提高設計質量。因為設計人員是學生,設計經驗不足,設計水平有限,加強設計輔導,可以使設計過程少走彎路;③加強繪圖軟件的操作訓練。繪圖軟件是建筑設計表現不可或缺的工具,熟練掌握繪圖軟件的應用,是繪制高質量效果圖的重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