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本文介紹了“雨課堂”的由來及教學功能,分析了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的特點,探究了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從課程體系構建、課程資料設計及課程資源更新三個方面,提出了基于“雨課堂”的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 雨課堂? ? 高職服裝設計類教學? ? 教學資源建設
1.引言
近年來,國內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逐漸把教育教學工作重心放到提高教學質量,凸顯教學特色,實現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優質化和實用化。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深入發展,各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學習資源和教學工具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如何讓這些種類繁多的網絡教學資源變得規范、實用、易獲取,并將其與當代網絡智能教學工具相結合探索創新教學的發展途徑,以適應現代學生學習習慣、學習需求的變化,提高教學效率,成為時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2.“雨課堂”的由來及教學功能
“雨課堂”誕生于清華大學2015年申請的在線教育重點課題《可擴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1],是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與學堂在線共同研發的一款新型網絡智能教學工具。借助Power Point和微信兩個人們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的軟件,在師生之間輕松實現課前—課上—課后的全面互動,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有了雨課堂,教師課前可以將預習材料推送到學生手機,引導學生提前完成基礎知識自學;課上可以實現實時答題、彈幕互動、PPT同步到學生微信等功能。另外學生在課上如果有不明白的內容,可以馬上點“不懂”按鍵,教師就會收到信息,知道哪個學生哪里有問題,為學生提供個性、有趣的課堂體驗;課后可以布置作業、推送復習材料,監督學生及時“消化”、掌握所學知識。除此之外,雨課堂還可以實現全周期的數據采集,能全面記錄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這樣教師通過大數據分析就能全方位地掌握學生課下及課上的學習情況[2]。
3.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的特點
3.1課程體系系統而全面
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即要求學生具備從設計構思、設計表現到設計實物化的綜合應用能力。課程體系應以企業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以完成具體項目(含若干個工作任務)為載體,由校企專家共同搭建而成。前后課程的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整個課程體系是一個系統而全面的整體。
3.2課程內容的實踐性與時效性較強。
服裝行業產品具備更新周期快、勞動密集程度高、運營流程長等特點,決定了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僅要以培養學生應用技能的實踐教學環節為主,突出實踐的能動性,還要與行業、市場緊密結合,緊跟時代步伐。只有這樣,才能讓學校所教與市場所需有效對接,培養出符合服裝企業需求的適合人才。
3.3注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服裝設計是一項極具創造性的活動,核心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運用。隨著國內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服裝設計者的能力要求不斷提高,急需一批擁有獨特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服裝設計人才。要求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在設置課程內容時,必須注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4.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4.1各自為政,系統性差。
縱觀已建的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不難看出,各自為政的個體路線普遍存在。即在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課程與課程之間相互孤立,忽視知識間的關聯、課程間的合力,以及受教者學習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導致教學資源整體缺乏系統性,一些知識模塊存在交叉重復等問題。不僅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還極大影響資源的使用效果。
4.2一勞永逸,時效性差。
互聯網的普及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高職教育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新知識、新材料、新工藝可謂層出不窮,服裝設計專業的情況更是如此。要求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在建設時必須注重創新與更新,保證資源的時效性、新穎性、持續性和適用性。然而,事實是大部分課程教學資源建設項目都是通過評審就萬事大吉,再無后續,導致專業教學資源的“保質期”大大縮短,并慢慢與學習系統發生脫節,直至無人問津。
4.3粗枝大葉,使用性差。
由于高職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經費是有限的,拍攝、制作微課、動畫等教學資源的專業機構報價往往較高。面對現狀,要想保證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數量與質量,教師必須具備多個專業的技能,可惜現實中這樣的人才少之又少。大部分情況下,教師只能在不超經費的前提下,利用身邊有限的資源完成項目建設,資源的可視性、可讀性與豐富性不盡如人意,對資源的使用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多數高職院校缺乏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配套機制,如運行管理機制、維護機制、激勵機制及監督機制等,導致相關項目結題后通常處于無管理狀態,大大降低資源的利用效率。
5.基于“雨課堂”的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策略
5.1以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構建項目式、系統化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積極推進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目標一方面是為了適應現代學生學習習慣、學習需求的變化,促使教學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學到適用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以零距離對接市場用人需求。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高職服裝設計教學團隊在進行課程資源建設時,必須堅持“能力本位,就業導向”,即以課程群對接崗位群,以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根據學生的知識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整合知識與技能,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式、系統化課程體系[3],有效解決當前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前、后課程相互孤立,課程間知識模塊交叉重復等問題。
5.2結合“雨課堂”智能教學工具的特點,設計碎片化、多樣式課程學習資料。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在高職校園的日益普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在悄然發生變化,由原來的特定場所、紙質資源、特定時間的學習形態慢慢轉變為現在的多種場所、電子資源、隨時學習的學習形態。針對現狀,高職服裝設計教師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勇于探索傳統課堂與現代智能教學工具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符合市場職業能力需求和學生學習形態的網絡學習資源,創新教學發展途徑。
“雨課堂”作為一款本土智能學習工具,簡單、實用、接地氣。在運用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時,我們可以結合“雨課堂”的特點,圍繞課前—課上—課后,預習—學習—復習這條主線對課程資源進行切塊設計,建設規范、實用的碎片化學習資源,以適應現代學生手機不離手的學習習慣。另外,還要盡可能豐富資源形式,如文本、PPT、語音、視頻、動畫、圖片等,建設易獲取、多樣式學習資源,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程教學效率。
5.3在專業教學實踐中堅持使用、更新已建教學資源,建立資源持續建設機制。
由于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差異、校園網信號不穩定、教室電子化設備陳舊、教師固有教學習慣難以改變或者教學資源內容滯后、混亂等種種原因,導致已建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的使用率普遍不高,有些課程網站甚至在專業教學實踐中從沒用過,還有個別課程網站直接無法打開,造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及物質資源的浪費。為此,高職服裝設計教師必須建立“用‘踐檢‘建”的意識,堅持在平時專業教學實踐中使用、更新已建網絡教學資源,通過使用—更新—使用,讓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回到“為用而建,以用促建”的良性循環中。
另外,學校應為專業教學資源的使用、更新建立配套的規章制度,保障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1)經費保障機制。專業教學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需要資金投入的工作,單靠項目劃撥的經費通常是不夠的,學校必須建立一個長期化、易操作的經費供給、使用與報銷制度[4];(2)運行管理機制。一是對專業教學資源使用、更新制定具體的工作要求,二是為專業教學資源持續建設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和資源支持;⑶監督評價機制。一是對照專業教學資源使用、更新的工作要求實施階段檢查和終期檢查,二是根據階段、終期檢查結果和師生使用反饋情況,對教學資源持續建設情況進行等級評價。
6.結語
高職服裝設計類課程教學資源建設不是立了項、結了題就大功告成的“快餐”項目,而是一個需要不斷使用、修改、更新、完善、使用的循環建設工作。我們不僅要充當建設者和實踐者,更要勇當開創者,積極探索簡單化、多樣式的專業教學資源應用方式(如與現代智能教學工具“雨課堂”結合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讓專業教學資源建設最終回到“服務專業教學,創新教學模式,強化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落腳點上[5]。
參考文獻:
[1]魯德忠,陸環.“雨課堂”對高校教學產生的影響[J].農墾醫學,2017(08):381.
[2]潘早霞.基于雨課堂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以“服裝電腦設計”課程教學為例[J].遼寧絲綢,2019(05):11.
[3]符小聰.紡織服裝類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與“踐”[J].高教學刊,2018(17):46.
[4]許璟,馬玲.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問題與對策[J].文教資料,2018(5):196.
[5]王澤秀.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現狀的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58.
江蘇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基金項目:
項目名稱:基于“雨課堂”的高職服裝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
項目負責人:潘早霞? ? 許家巖
項目編號:2017JSJG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