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之下,高職美術設計教育的整體水平處于不斷提高階段。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高職美術設計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教學模式,尤其是根據學習的學習狀況、學習積極性等調整課堂教學策略,在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的同時,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實現認知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高職美術設計教學質量,該文簡要分析高職美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高職美術設計? 美術設計教學? 相關問題?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a)-0105-02
伴隨著高職美術設計教育模式的不斷轉變,高職美術設計教育的理念、模式以及方法均在不斷轉變。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現狀,尤其是填鴨式、灌輸式等落后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繼續適用于高職美術設計課堂。在有效課堂建設過程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借助自主性的激發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達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構建有效課堂教學。對此,探討高職美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具備顯著教育價值。
1? 高職美術設計教育相關問題
當前高職美術設計教育水平仍然處于停滯不前的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師生雙方面。從教師角度來看,其主要是因為教學方法方面的不合理,教學方式過于枯燥、乏味,定式教育現象嚴重,導致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導致學習主動性缺失[1]。從學生角度來看,問題在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不會主動地探索和思考美術設計問題,學習過程中只會在教師的要求或指揮之下進行思考,缺乏思考自主性,導致整體教學效果較差。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之下,合理地創建高效率的教學課堂能夠有效改變師生雙方面教學效果,尤其是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推動作用明顯。另外,因為受到學長、學姐等影響,導致學生認為美術設計的學習比較困難,在課堂中沒有聽懂后便會有放棄的念頭,之后在課堂教學中便會很少交流,部分學生在課堂中感覺自己能夠聽懂,但是怎么做題都不對,在面對龐大計算量或計算難度較高的學習時也容易放棄,在缺少興趣的同時學生的學習效果會非常差。
2? 高職美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2.1 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美術設計教學內容存在較高的學習難度,因為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尤其是數形結合、化簡變形、等價轉化等方面的要求相對較高,導致大多美術設計生都覺得教學難度較高,同時害怕學習。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注重引導,維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方面首先需要做好彈性目標的制定。美術設計的內容在高職美術設計中屬于難點,在考試方面主要是以中等難度的學習為主。首先,在教學目標方面可以以彈性目標為主,解題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綜合分析以及部分計算能力,以多問題為核心,鼓勵學生以拿到第一問題的分數為基礎要求,并激勵成績較好的學生拿到滿分,以彈性任務與目標穩定學生的學習信心。其次,還需要不斷地優化引導方式,在美術設計教學內容方面,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此時學生很容易出現挫折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意識的交流溝通,發現問題的同時及時幫助其排解,引導學生最好考試學習的總結分析,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最后,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按照美術設計的教學內容,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不僅需要配備基礎教材,同時還需要做好學生的準備,按照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梯度的習題,在教學中適當地控制并講授教學深度與進度,促使學生可以及時消化并接受解題的思路,并形成較強的解題信心。
2.2 注重學習理念的引導
在美術設計教育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學生對于美術設計作品的理解與認可度。需要不斷地強化美術設計作品的引入,在教學開始之前,需要先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理念,也就是學習美術設計作品的重要性、意義價值,促使學生自愿接受美術設計作品[2]。美術設計教學過程中,作品是否本土化仍然是以作品內容為主,而不是以形式為主,本土化并不是指采用哪一種民族傳統表現手法,也不是局限在哪一種民族美術技法,而是作品是否可以將人民特殊的、獨有的思想情感表現出來,是否能夠表現出相應的美術風格以及氣派。對此,在美術設計作品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思想層面上的引導教育,以追求全新美術設計創作手法的方式實現突破。對于師范專業的學生而言,在美術設計作品引入時有效性本身相對比較低,所以在教學重點方面仍然是以西方美術設計作品為主,對于美術設計作品的應用很少會從音樂的大背景著手。對此,在教育中需要促使美術設計作品在教學中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做到作品本身的重新認識,強化學習過程的認知理念,只有真正提升認識的同時,才可以保障教學質量的最大化。
2.3 優化教材的引入方式
在鑒賞每一個美術設計作品時,都是對作品本身及其故事、背景的一種了解與鑒賞,在鑒賞具體的美術設計作品之前,教師需要準確掌握與美術相關的內容,例如創作背景、美術作品傳播成效等,并將這一些內容作為課堂教學開始時的引入方式,借助這一種情景化的引入雖然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步驟,但是能夠促使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效益得到顯著提升,尤其是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形成明顯的激發作用[3]。同時需要創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教育氛圍,教師需要先明確美術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屬于一種普及性的教育,并沒有硬性的要求指標,所以課堂氛圍可以相對輕松,但是需要保障教師的教育語言生動形象,盡可能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圍繞學生的努力提供肯定的評價,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形成歸屬感,從而激發學習的欲望。在平常美術設計教學中,可以圍繞著學生的基礎與年齡段的特征,編制一整套符合學生特征的美術教材,基礎訓練以及教學結合在一起,其目標是杜絕枯燥、痛苦的訓練,促使學生時刻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在改善教學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
2.4 從教材中引出美術設計作品
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核心的教學依據便是教材,教材則是相關部門負責編制的重點教學材料,屬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主要材料。雖然在師范專業教育中,大多數的美術設計教師在教學中都意識到了,教材中借助文字表述的方式引入美術設計作品難度較高、效果較差,再加上缺少相應的教學依據,所以很難保障整體教學質量[4]。對此,要想促使美術設計作品在師范專業美術設計教育中達到較高的地位,就必須借助教材編制與合理規劃的方式進行優化。教材當中的內容應當至少涉及到3個方面:(1)表述美術設計作品的設計目的、意義,促使師生對美術設計作品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認知;(2)保障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都可以合理掌握相應數量的美術設計作品,同時達到相應的技能要求;(3)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入美術設計作品,并且對學生實行考核時必須涉及到美術設計作品,以硬性規定方式加入美術設計曲目。借助小型的團體課方式為學生提供美術設計作品的講解,促使學生可以實現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保障教學的整體效果。另外,教師也需要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尤其是本地現有的美術設計作品,應當高度重視便編制成為相應的校本教材,融入相關數量的美術設計作品,并強化教學中校本教材的教育重視度,促使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對美術設計作品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積極性。
2.5 創新教學思路,強化學習效益
在高職美術設計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習慣等因素,導致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尤其是在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效果并不突出。所以在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美術作品開發創造能力,此時教學方法的改進便顯得格外重要。在高職專業教育中,美術設計雖然屬于重點教學課程之一,教但是學內容相對比較豐富,涉及面也比較廣泛。再加上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特征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學生在美術設計學習方面的積極性比較差,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走神、抵觸[5]。另外,教師如果采用傳統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比較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阻礙時往往會逃避。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美術設計教學質量,首要任務便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進行知識講解,從而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將傳統枯燥乏味的知識以豐富多彩的視頻、圖片進行講解,這一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復雜的內容變得更加有趣。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美術設計專業教學難度較高,教師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教學價值,借助趣味性、啟發性等多種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對于學生的美術設計思維、美術設計意識以及美術設計能力均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在具體教學方面,教師需要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的設計以及導學,注重教學的環境以及情境的創設,根據具體的教學實際不斷地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從而達到優化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葉曉霞.高職院校在藝術設計領域課程的教學改革應用研究——評《構成藝術設計》[J].新聞愛好者,2018,491(11):120.
[2] 張偉,陳扣洋.基于“職業能力遞進”的高職室內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4(17):84-88.
[3] 周哲.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高職平面設計類課程“仿真化”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1(2):68-71.
[4] 楊財根,劉任熊.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的高職院校生態教育研究——教學工作診改視角下旅游管理專業診改思考[J].職教論壇,2017,14(36):233-234.
[5] 蔡小麗.基于Co-op模式的廣告設計專業教學實踐探索[J].藝術評論,2018,175(6):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