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 ?要: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上下傳承了五千多年的歷史。而博物館作為保管珍貴歷史文物的文化遺產基礎場所,其內部的管理體系建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日常的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卻發現有很多文物保護方面的小細節非常容易被忽略。鑒于此,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相關的工作實踐,就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展開細致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博物館? 文物管理? 文物保護措施? 研究
中圖分類號:C95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7(a)-0227-02
自從我們國家進入21世紀市場經濟時代之后,國家綜合經濟實力得到穩步的提高,經濟水平提高的同時,有關部門愈發看重博物館的建設拓展。由于博物館是文物保管的基礎性公共場所,必須要一套完善、科學的文物保護管理制度作為堅強的后盾。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當前的博物館依舊存在各種文物遭受破壞的現象。首先將分析保護文物的重要意義,進而探究具體的博物館文物保護措施。
1? 保護文物的重要意義
1.1 發揮教育作用
實際上,保護博物館的文化科研起到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因為人們在博物館對文物參觀、瀏覽之后,可以對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具體用途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的了解,然后沉浸在歷史文物的藝術欣賞之中。由于都是從過去遺留下的民族瑰寶,身為中國人自然會提高自己的愛國情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自己的理想與信念。
1.2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之經典
發就我國當前階段的博物館管理現狀而言,由于博物館內的收藏文物種類非常多,各種文物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文明,而正是這些內容形成了寶貴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毫不夸張地說,這些文物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給后人以文化啟迪,令人為之震撼。另外一方面,文物保存的時候完好,也可以更好地為后代歷史學家留下鉆研歷史的載體,讓經典永遠流傳下去。
1.3 文化科研之用
事實上,博物館中的文物保護工作不僅是作為文化傳承之用,更為無數考古學家帶來的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通過鉆研歷史文物與各種歷史資料,可以讓后人更加了解古人的智慧。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我國已經進入信息科技化時代,越是先進的年代越是重視國家的軟實力。可以說,沒有自己歷史文物的民族是悲哀的,也正因如此,我們一定要保護能夠作為文化科研的珍貴文物,要為后人留下更多有意義的歷史文化。
2? 博物館文物保護措施
2.1 構建更加科學的文物保護方案
在博物館內部工作的管理人員,首先要認清楚自己的崗位職責,要明白保護文物的重要性。而且在對文物進行信息處理與分類管理的過程中,要構建一套更加科學的文物保護方案,要參考多方面的因素,從文物的價值、信息、照片等基礎數據入手,要確保自身擁有扎實的文物保管專業素養。對于某些需要修復的文物,一定要與專家多作溝通,善良好完善的修復方案。與此同時,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輔助自己的方案修訂工作,特別是要對定量的文物進行檢測,對諸如文物的規格、施工收單、規格等要機型全面化的分析。
2.2 創建適宜的文物保存環境
簡而言之,就是要為博物館的文物創建適合長期保存的環境,對于收藏文物的設備與工具,要不斷地進行更新與優化,對于某些特別脆弱的易碎文物,則要專門定制適宜的收藏空間。在文物保護工作中有很多細節性的問題,要善于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特別是隨著博物館的場地、規模、文物收藏數量乃至于基本的文物信息都在不斷擴大的前提下,博物館的管理人員更要全面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要及時處理文物藏品的環境完善工作。
2.3 強化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力度
盡管當前我們國家對于博物館的管理工作越來越看重,但是在現實中依然存在某些管理不當的地方。很多博物館對于文物保護工作的運行時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管理機制與方針,這就要求博物館的相關領導要懂得加強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力度,要首先從理論基礎上面來完善博物館的管理制度。另外一方面,對于博物館的運行次序而言,也需要得到一個有效的保障,要不斷地調整館內員工的工作方法與管理方案,逐步健全文物的修復、保養內容,要利用“專職專員,一崗一責”的管理法則來強化平時的管理工作。
2.4 增強全民保護文物的意識
事實上,博物館文物的保護工作如果單純的知識依賴博物館的管理員,那么未免太過單一,因為現實中有很多不確定的人為因素,都會導致文物遭受到破壞。為此,博物館的管理人員一方面要做好庫房的管理位置,要將文物藏品的位置擺放規劃好,利用先進的看計算機技術來作為科學管理的輔助手段;而另外一方面,則要加強全民保護文化的意識,對于文物消防安全、衛生清潔等都要求參觀博物館的人員都能夠清楚,而且都能夠保持文明、規范、自覺守法的參觀行為。
2.5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力度
就客觀角度而言,當前階段我國的博物館人才建設依舊卻在某些缺陷,還有很多地區的博物館沒有制定科學、清晰的用人計劃,導致人才類型比較單一,很多博物館內部的人才結構幾乎都是采用固定的崗位機制。這樣一來,就難免會出現在博物館工作便好似在“混日子”的員工,因為博物館的相關工作人員看不到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感覺晉升無望。而是事實上,隨著我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即便是博物館的用人結構也應該向著更加多元化、創新化的方向發展,要努力的打造一支具有人文精神的專業文物保護團隊。具體而言,在今后的博物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首先要對內部員工展開對口的信息技術培訓與業務評定,要確保在崗人員的專業素養可以達標;另外一方面,還要重新制定人才招聘計劃,要招聘更多擁有現代化信息素養的專業人才,而且必須有豐富的文物保護與文物管理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久而久之,我們國家的博物館管理團隊就會越發現代化,能夠更好的適應新時代信息科技化發展的需求。
3? 結語
總而言之,正如保護環境方面的基礎方針,不僅是“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文物同樣是“人人有責”。雖然我國綜合國力在不斷的提升,但是文化事業方面的工作也不能掉以輕心,博物館身為傳承經典文化的重要載體,更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管理,確保文物收藏的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 李強.探究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144-145.
[2] 任程英.淺析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J].科學與財富,2019(1):54.
[3] 撒克若次爾.探析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J].時代報告,2019(2):192.
[4] 曹明明.淺析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