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皓 孔俊嘉 劉長風 姚蘇娥
摘? ?要:應用型培養模式是近幾年才提出的,在原有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著教育與產業脫節等問題。通過分析應用型與研究型環境工程專業的區別和聯系及教學創新中可能面臨的問題,以沈陽科技學院為例,從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社會需求等方面探討了應用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強化的環節,旨在加強實踐教學,培養環境工程專業創新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環境工程?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7(a)-0248-03
Abstract: The applied training mode is put forward only in recent years. In the course of the original training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industry.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research-oriente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s and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teaching innovation, taking Shen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social deman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nks that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applie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應用型”是近幾年在原有傳統型高?;A上改革創新才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1]。應用型高校目前多是二本、三本院校,且培養模式仍趨同于傳統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應用實踐能力依然略顯不足。從學理上看,應用型與研究型或教學型高校的區別,在于它們是具有不同社會分工的社會組織,處于知識結構中不同的位置。應用型高校更側重于應用知識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創新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應用型高校高等教育的基本職能,一方面要求學生具備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學術科研能力,一方面又強調了學以致用、靈活運用的重要性。這樣的規劃設置,更加有利于應用型高校向社會不斷的輸出既能解決應用問題,又不乏理論支撐的創新型人才[2]。
1? 就業出路及社會崗位需求
面臨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搞好本科教育的同時,怎樣才能達到較可觀的就業率,畢業生如何更好的適應、符合社會的需求,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環境工程專業就業出路及社會崗位需求一般可分為五大類:
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高校及科研、設計院所等從事環保相關規劃、設計、監察、科研等工作[3]。由于我國南北方地域環境及思想的差異,這類工作往往更受到東北地區生源的青睞,但此類工作往往要求畢業生具有更高的學歷支撐、科研能力和外語水平等。競爭激烈的公開遴選考試,對畢業生的行政能力、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是較大的考驗。
在環保企業,包括央企、國企、外企、合資企業及民企等各類性質企業從事環保相關工程、設計、檢測、評價、環境健康安全管理(EHS)等工作。東北地區較大型的環保類企業較少,中小型民營企業則呈現出繁榮的發展勢頭,伴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改革和人們對生活環境越來越重視等刺激因素,民營的環境咨詢公司、環境檢測公司、環保設備公司發展迅猛,已成為就業的重要去向。
考研深造。雖然環保行業就業形勢趨好,環境專業的考研率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對于很多畢業生來說,考研深造或留學成為他們的首要目標,對于緩解應屆的就業壓力、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均是不錯的選擇。但近年來,考研大軍愈加龐大,考研壓力逐年上升。
從事環保相近專業工作。環保行業本身的社會需求量很大,但社會對人才的供需關系及行業發展現狀導致了目前“寬進窄出”的窘境,因此一些畢業生選擇了環保類相近的工作,在化工、生物、安全、材料、能源、冶金等行業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自主創業和個體經營。創新創業需要畢業生具備更好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這也是教學改革該鼓勵和支持的新就業渠道。
2? 畢業生應用能力培養
從圖1可以看出,近年來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從事本專業工作百分比逐年穩步上升,考研率約22%,自主創業比例增幅最大。依據崗位需求,怎樣使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真正適用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環境工程專業本身就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培養人才方面更應側重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應用型環境工程專業深入開展教學創新[4]。
以沈陽科技學院為例,環境工程專業采用“3+1”的培養模式,即1~6學期,在校學習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完成工程實踐環節設立的各科實驗、課程設計和生產實習;第7學期走出校門進行畢業實習環節,身入環保單位第一線,使理論真正得到應用;第8學期回校開始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在保證基本教學的前提下,對學生已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予以針對性的引導[5]。鼓勵就業和自主創業,重點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3? 教學實踐中可能面臨的問題
應用型高校對教師的要求與研究型、教學型大學略有差異。除了講授專業課程,還需要與校外企業緊密配合,積累實用的實踐經驗,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指導效果。專業課教師是具體落實改革行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往往決定了一所應用型高校的辦學質量,培養或引進這種“雙重技能”的“雙師型”教師,也就成為改革實踐的關鍵性問題。
應用型高校強調應用和技術,完善而更貼近實際應用的配套設施是根本的保障。此類高校更需注重引進實際生產中使用的設備、工藝等,打造適用辦學功能的實驗、實踐基地,并配合校外參觀、實踐、實習等,以達到“產學研”結合的目的。
應用型高校培養目標定位于為社會提供技能型創新人才[6],但改革創新的成果能否切實緊跟時代步伐、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還需實踐驗證。在成效上,還需與有關企業、部門聯系,參與調查并及時反饋。
4? ?結語
應用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既要保證基礎學科、專業學科的理論教學,又要設法提高實驗實踐所占總學時的比例。增加畢業實習環節,并要求實習單位必須是專業對口單位,也是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特色。應用型高校原有的辦學格局和配套設施仍有待革新,對于很多年輕的應用型高校來說,實踐基地的建設經費亦是較大的發展阻礙。總之,雖然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和解決,但應用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改革,仍是時代的選擇,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建芳.政產學研模式推動應用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J].高教高職研究,2011(8):202-203.
[2] 毛艷麗,魯志鵬,張勁松.應用型本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的探索[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0,19(3):31-33.
[3] 陶飛,牛超,明皓.關于環境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形勢及就業方向的研究[J].才智,2015(9):91.
[4] 劉瑩瑩.應用技術型高校國貿專業教學創新研究[R].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年會,2014.
[5] 明皓,陶飛,牛超,等.環境工程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J].才智,2016(4):99.
[6] 劉雅嫻.應用技術型高校工科專業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4(1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