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婕
摘? ? 要: 清朝末年是我國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外國侵略者用堅船利炮強制打開了我國的國門,清政府在這種情況下被迫做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向國外派遣常駐大使是我國外交方面的重大舉措。日本面對西方列強侵略時采取的很多做法讓清政府認為有借鑒和學習的可能,于是向日本派遣了駐日公使。本文從經濟角度探查清末早期駐日公使在經濟上代表性的實踐和個人認識的綜合分析,闡明駐日公使對清末中日關系影響及對未來中日關系發展的認識意義。
關鍵詞: 清末早期? ? 駐日公使? ? 經濟影響
外交是一個國家內政的延伸,外交官在世界范圍內廣交朋友,宣傳國家對外政策,為國家爭取利益,同時維護海外中國人的利益。初在國外設立大使館,雖然有外國逼迫的原因,并且在建立初期內部組織和外部關系上存在若干不健全之處,但確實是清朝末年中國在外交制度方面的一項重大進展。在國外設立常駐大使,使中外關系變為雙向交流,我國一批批知識分子有機會到國外看到不同于國內的另一番景象,開闊了眼界。
日本作為我國鄰邦,明治維新之后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都有飛躍的發展。雖然當時清政府認為日本綜合實力依然不可與我國對抗,但因為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外交上的需要,還是向日本派遣了駐日使節。日本在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時采取明治維新改革的成功實踐,讓駐日公使們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另一種可能,他們對日的認識與態度為清政府的決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較早地走上了西方資本主義之路。駐日公使們研究日本發展的時候,看到了資本的重要性,基于這種認知,駐日公使對我國經濟方面的影響顯著。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議朝廷注重國民經濟建設,著眼于發展民族工商業。
黎庶昌是我國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自1881年開始先后兩次以道員身份出任中國駐日本國大臣。駐日期間,他看到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發展,深深地感覺到:只有注重國民經濟建設,發展民族工商業,增強國力,國富才能民強。黎庶昌后期的變革思想涉及政治、軍事、外交及國民經濟建設諸多方面,其中關于經濟建設的內容占有重要地位。在《敬陳管見折》所提的七項建議中,涉及經濟建設的就有五項。分別是:修筑鐵路,發展現代交通;保護資本主義工商業;做好國家年度收支計劃;整治首都市容;派要員出國考察。這些建議對于發展國民經濟、增強國家實力是十分重要的。
黎庶昌這一建議是很有遠見的,通過觀察發現:國家的強弱關鍵在于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而生產力水平的高低又往往體現為財富的多少。他曾說:“辦事首先需財。財細,則事莫能舉而國弱;國弱,則侮之者眾而益貧。”(《敬陳管見折》)并結合當時清政府的實際情況,從增強國力、利國利民的角度出發,集中財力,發展工商業。正如他所說:“庶昌之建此議,實欲求益國家,非茍為紙上空談。”(《再上曾侯書》)他在《敬陳管見折》中大膽向朝廷提出“商務宜重加保護”“庶免公司倒折之虞,杜外人凱靚之漸”的建議,希望朝廷妥善保護本國的工商業,避免出現本國工商業衰敗讓他國有可乘之機。難能可貴的是,黎庶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這種保護本國民族工商業的思想。他晚年出任川東道道員并兼重慶海關監督時,利用權力,努力削弱外國商品對我國市場的沖擊,大力扶持地方工商業者,鼓勵他們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生產和經營規模,號召商人們聯合起來,與外國經營者競爭。他的努力雖然只局限于川東重慶地區,但對于該區域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和全國經濟發展的借鑒作用都是不容小視的。
二、向朝廷提出富國強兵的愿望。
自1876年開始,黎庶昌先后出使過英國、法國、西班牙、日本。黎庶昌出走于各個國家之后,親眼看到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軍事實力,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力的懸殊對比,憂患意識日漸增強,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不安,盼望祖國迅速富強起來,增強軍事實力,從而保護領土不被侵犯。在《與李勉林觀察書》中,他簡要分析了西方列強相互制約的形勢后指出:“中國誠能于此時廓開大計,與眾合縱,東聯日本,西備俄羅斯,而于英法等大邦,擇交一二,結為親與之國,內修戰備,以御外侮,擴充商賈,以利財源,此非不足大有為于時也。否則,敬慎守約,不使官民再啟釁端,亦可十年無事。若猶僵然自是,不思變通,竊恐蠶食之優,殆未知所終極。”作者在文章中列出了上中下三策,呼吁變革,指出不變革的悲慘后果,給清政府和國民以警示。只有大力發展工商業,國家迅速致富,有充足的財力才能擴充軍備抵御外國侵略,富國強兵是當務之急。
在《敬陳管見折》中,黎庶昌說:處于當今列強競爭之時代,變革勢在必行。看到之后歷史的發展,這種憂患意識和急切希望政府變革的愿望是多么正確,可惜因為種種原因,變革沒能成功,但黎庶昌的愛國之情和對當時國際形勢的準確分析,對當時很多愛國人士是有很大影響的。
三、翻譯西方文獻,使更多國人向西方學習。
駐日清使們看到日本明治維新給當時的日本帶來的諸多改變后,發現故步自封是改變不了當時內憂外患的艱難處境的,向西方學習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接受,并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潮流。但當時,大多數國人沒有渠道了解和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與西方列強在政治、經濟上接觸越來越多,在很多愛國人士的呼吁下,清政府認識到了翻譯西方文獻的重要意義。翻譯大量的法律、經濟等書籍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汪鳳藻于1891年被清政府任命為使日大臣,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開始被召回國。汪鳳藻作為同文館畢業的高才生,擁有極扎實的漢語基礎和較高的英文水平,更加上對國外的了解,他回國之后積極參與翻譯。他參與翻譯的《萬國公法》,使清政府解決了當時幾件比較棘手的國際外交問題,“公法”一詞更是一度成為流行語,并沿用至今。
1867年,自美國而來的傳教士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著名學者丁韙良在北京同文館開設“富國策”課程。為了更好地向國人介紹西方的經營理念,由汪鳳藻翻譯、丁韙良校訂的《富國策》一書于1880年出版。這是最早在中國翻譯出版的西方經濟學著作,共三論二十六章,著重論述商品生產、消費、分配等經濟學理論,介紹了資本、價值等經濟學理論。《富國策》為此學科最早的譯書,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重要著作。著作中有較為難懂的公式和理論,涉及眾多專業術語,翻譯難度極大。汪鳳藻能夠把自己的學識融會貫通,對該書解釋恰當,語句流暢,創此學科翻譯先河,對當時經濟的影響和后世學者對本學科的研究有著重要價值。汪鳳藻后來又翻譯《新加坡律例》《英文舉隅》,都由丁韙良鑒定。
四、注重培養洋務人才,傳播西學知識。
縱觀人類發展史,一個強大的國家總是把培養人才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清朝末期,不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是被迫還是主動,我國與西方交往日趨頻繁。作為交往的直接手段,能夠無障礙和西方人交流,了解西方人所思所想成了很多場合的必備技能。在一些有識之士的支持下,在十九世紀中期,全國逐漸設立了一些官辦學堂,培養了翻譯人才,如京師同文館(1862年)、上海廣方言館(1863年)、廣州同文館(1864年)等。
自1891年重慶設立洋關后,外國人前來通商貿易與游歷者,日益增多,語言文字不通易導致中外隔閡,遇到交涉事件,容易產生不必要的爭端。另外,還要學習西方的制造、天文等文化,必先學習外國文字。黎庶昌曾游歷多國,從事外交活動多年,具有與時代同步的國際眼光,深知洋務人才的重要。他將自己的見聞對照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出科舉制度的弊端和改革教育的科學建議,創辦學堂,并付諸行動。當時,他正出任四川川東兵備道員兼重慶海關監督,在重慶個人出資創立了川東洋務學堂。學堂以英語、數學為主課,除了聘請優秀的洋務老師外,自己也親自授課,講解東西方概況及古文等傳統文化。并且開西南學子留學之先例,選拔優秀學生赴倫敦留學,極大程度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辛亥革命的大將鄒容就是肄業于川東洋務學堂。
另外,汪鳳藻因為甲午戰爭中國輸給了東鄰小國日本,震動極大。翻譯西方名著的同時,開始投身教育,以培養人才強盛中國。1902年,汪鳳藻擔任上海南洋公學的總辦。可惜汪鳳藻上任后不久,就因為“墨水瓶事件”引咎辭職。汪鳳藻滿腔教育熱情受到打擊,但沒有放棄。1909年,經張之洞保舉,他被任為京師大學堂格致科監督,此后又擔任文科教務長之職,為京師大學堂的文科發展奠定了基礎。
歷史證明,洋務教育是適應時代需要的,對推進中國近代化有積極促進意義。洋務學校開闊了更多年輕人的眼界,不僅培養了很多與外商交流合作的貿易人才,還翻譯了大量西學書籍,傳播了西學知識,作用十分明顯。
除此之外,何如璋、李經方、徐承祖等駐日使節都為中日交流貢獻了許多力量。他們維護國體,促進國際交流,在國際爭端中據理力爭,通過自己的真實感受,了解日本分析日本,再結合當時中國的政治時局,向清政府建言獻策,提出過很多有價值的觀點,甚至在自己能力范圍內付諸行動。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清政府還是走向了滅亡,但不可否認這些駐日使節對中國發展的積極影響。經濟上的建議、對小企業的扶持、對外語數學人才的培養,在當時也許杯水車薪,但意義深遠,對以后的中國,對未來中日經濟的發展都有認識意義。
參考文獻:
[1]茍德儀.黎庶昌與重慶洋務啟蒙學堂[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6).
[2]黎庶昌.與李勉林觀察書[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3]丘鑄昌.試論黎庶昌的變革思想[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4).
[4]趙林鳳.從同文館中走出的使日大臣——汪鳳藻[J].廣西社會科學,2006(5).
基金項目:
1.安徽省2018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清末早期駐日公使對中日關系的影響研究》(SK2018A0681)。
2.安徽省人文社科項目《日本企業的衰落探究及對我國企業的啟示研究》(SK2018B005)。
3.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高水平教學團隊——日語專業教學團隊(2018jxtd088)。
4.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日語寫作課程教學改革研究》(2017jyxm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