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愛麗

摘? 要:《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是煤炭加工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該文根據職業院校特色及職業院校學生特點進行的課程設計。通過教師實踐演示、學生動手實踐的模式進行實踐教學,該設計側重實踐環節,著重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結合,使他們達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技術人才。
關鍵詞:課程設計? 側重實踐環節? 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b)-0149-02
1? 課程任務及培養目標
1.1 課程任務
該課程教學任務是通過學生預習、學生講解、教師總結模式;教師講解、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模式等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具備從脫硫、脫氨、物料衡算、繪制工藝流程圖等特殊技術崗位的工作能力。
1.2 課程開發目標
通過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的課程學習,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結合實訓環境、結合具體示例進行訓練,讓學生理解教材的內容,具備有針對性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掌握脫硫、脫氨、脫苯等內容,為實際運用打下良好的知識和技能基礎。
2? 課程定位與設計思路
2.1 課程定位
《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是高職院校煤炭加工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是《選煤技術》、《煉焦工藝》等課程的后續課程。該課程設計把《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劃分為七個模塊,七個模塊又分為14個項目,采用模塊項目教學模式。通過系統的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學習、實踐操作訓練,學生自學講課和老師點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習,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導,教師輔助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課程設計的理念及設計
2.2.1 課程設計理念
(1)課程設計理念以崗位能力培養為課程設計的出發點;(2)課程教學突出職業能力的全面培養;(3)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訓環節的銜接。
2.2.2 課程設計思路
《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專業必修的一門“工學結合”的職業技術專業課程,是煤炭深加工專業課程體系中專業課程之一,為后繼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該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作用。該課程采用模塊項目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導,增大學生實操比例,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該課程的整體設計如下。
該課程內容依據《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課本進行重組,包括煤氣初冷和煤焦油氨水分離及焦油蒸餾、煤氣的輸送和煤焦油霧的清除、煤氣中氨和粗輕吡啶的回收、煤氣中硫化氫和氰化氫的脫除、粗苯回收制取及精制、工業萘和精萘生產、粗酚粗重吡啶及粗蒽的提取和精制七個模塊。其中模塊一項目一的任務一通過課件給學生講解,給定每個人一組數據,學生進行集氣管物料衡并上交作業,任務二和任務三,學生每個人準備資料進行講解,老師做點評并進行記錄,最終依據學生講課情況、上交的作業、課件和教案給出模塊一的成績,分數按20%的比例計入總分作為評定學生成績的一部分;模塊二和模塊七老師講解,最后分別交一份小論文,依據論文給出成績,并分別按5%比例計入總分;模塊三的教學模式是,理論結束后,每個學生一組數據進行飽和器和無水氨的物料衡算,依據衡算步驟和結果給出本模塊的成績,按5%計入總分;模塊四和五有教師進行講解,學生分別繪制兩個模塊工藝流程圖,根據上交流程圖繪制質量給出這兩個模塊成績,最終分別按15%計入總分;模塊六由學生準備資料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老師做點評并進行記錄,最終依據學生講課情況、上交的課件和教案給出這個模塊的成績,以15%比例計入總分;學生平時成績按20%計入總分;最后綜合7個部分分數計算出學生最終成績,不再進行期末考試。
2.3 課程對學生的基本要求
(1)能熟練掌握課本的理論知識;(2)能根據理論知識進行物料衡算,繪制工藝流程圖;(3)能培養出學生自學能力,完成授課任務;(4)能達到基本的崗位操作要求。
3? 課程整體設計
3.1 課程教學整體設計
《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課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真實工作任務為依據,每個模塊以“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形式整合教學內容。課程內容安排如表1。
《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課程的七個模塊,教學實施需60學時,其中理論教學30學時,實際動手及繪制流程圖、自學及講課30學時。大大削減了老師傳統授課時間,同時大大增加學生操作及自主學習時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3.2 課程考核方式及方法
課程考核方式:實操技能+過程考核材料+平時成績=課程考核成績
課程考核方法:
模塊一:物料衡算+講授能力+課件+講義成績占20%;模塊二:論文成績占5%;模塊三:物料衡算 成績占5%;模塊四:實操技能(繪制流程圖)成績占15%;模塊五:實操技能(繪制流程圖)成績占15%;模塊六:授課能力+課件+講義成績占15%;模塊七:論文 成績占5%;平時成績占20%。
該課程采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以體現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考核方式,將職業技能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過程,注重過程考核,取消傳統考試模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中心的轉移。
3.3 課程實施條件
師資力量:化工教研室有17名教師,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教授級高工1人,講師12人,研究生學歷17人,有足夠師資力量能完成課程的實施。
校內外實訓條件:煤炭加工專業,不僅在校內擁有煤化工分析實訓室、煤炭洗選技術實訓室、煉焦實訓室等6個實訓室,而且還與八礦選煤廠、田莊選煤廠、尼龍科技、氯堿化工、首山焦化、開封碳素等單位建立了實訓基地。
總之,通過該次《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課程設計的實施,在15、16級煤炭加工專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15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得到了實習單位領導高度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何建平.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2] 何建平,李輝.煉焦化學產品回收技術[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3] 李月姝,王愛卿,孟令麗.《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課程改革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