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伊楠
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具有多面性以及實效性特點,推進著高校圖書館數據建設與功能服務向著現代化轉型,是圖書館的重要資產。基于此,該文將結合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時代發(fā)展趨勢,討論完善大數據庫、提供個性服務、構建共享平臺、數據挖掘采購、智能數據檢索等建設與轉型策略,為構建良好的高校學習氛圍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大數據? 數據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0.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b)-0170-02
互聯網開始逐漸改變人類社會生活生產方式,建設數字圖書館已經成為未來高校信息服務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對于廣大用戶來說,數字圖書館可以給其提供信息檢索、查詢、收集等服務。信息交互效率提高,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具備復雜信息處理能力,可優(yōu)化圖書館內部布局,改善資源、技術、服務三方面內容。
1? 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時代發(fā)展趨勢
我國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經濟社會未來發(fā)展新形態(tài),并指出,2018年互聯網與社會中各經濟主體應實現進一步融合與深化,并使其成為我國市場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互聯網不僅僅是最大的經濟共享平臺,同時還能夠給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提供空間。互聯網+理念雖然衍生于IT行業(yè),但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其開始融合于社會各行各業(yè)中。高校圖書館承擔著服務師生,為其提供需要信息文獻的重大責任。20世紀90年代,圖書館數字化的概念已經被提出,圖書館內資源典藏形式已經從紙質載體轉變成為數字形式,進而構成更加便于管理、共享的數據庫,例如,電子文獻、數字期刊、數字圖書、紙質館藏數字錄入等等,不僅僅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時還提升服務效果。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為學校師生,可推進高等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給用戶帶來更高校的閱讀體驗。當前世界各國已經加快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效率,例如:美國俄核俄州州立大學利用tableau軟件實現數字運算,在線針對用戶要求進行服務建模,提高數據過濾、管理、查詢的效率,幫助用戶梳理龐雜多樣的數據源。因此我國高校實現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已經是必然趨勢,需要我們加以重視[1]。
2? 高校圖書館數據建設及功能轉型策略
2.1 完善大數據庫
數字化的信息資源代替了以往紙質信息儲存模式,信息載體由以往單一的紙質媒介,轉變?yōu)橐簟⒂啊D表、數據等多媒體形式。高校圖書館內的數據來源于教學、科研、實驗等活動中,例如;教職人員發(fā)表的論文、研究報告、本科生、碩士、博士用于演講的報告文件、學問論文等等。這些信息來源復雜,是高校發(fā)展過程中智慧的產物,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與應用價值。因此想要做到數字圖書館的功能轉型,需要盡快完善大數據庫的建設,將瑣碎的碎片信息集成起來,保證其利用效果最大化。在建立數據庫時,需做好分層、分類工作,在龐雜數據中規(guī)劃出科學的系統結構,方便后續(xù)個性化服務的推進。
另外,在完善大數據庫的時候,還需要重視對館內基礎設施的升級,為了保證信息管理穩(wěn)定、安全,館內信息儲備系統應及時更新換代,信息處理速度要快,能夠實現自動化。基礎設施的性能要能夠足夠負荷信息的運作,尤其是近幾年圖書館儲備信息量飛速上漲,信息處理能力也應順應提升,更要重視系統的儲存能力、運作能力、輸送能力升級。例如,可引進SAN儲存系統,促進大數據處理效果[2]。
2.2 提供個性服務
新時期背景下,高校建設的數字圖書館已經不僅僅是集成文獻資源的機構,同時還是建立在知識資料基礎上,對廣大用戶提供多樣化服務的組織。圖書館是師生學習、研究、活動的場所,所以面對應具備個性化服務意識。考慮用戶思維也是應用互聯網思維的首要任務,網絡時代,紛繁復雜的信息獲取渠道降低了用戶對單一信息源的依賴性,所以高校圖書館如果不能深化個性化服務意識,就很容易造成大量用戶流失。因此在服務轉型時,要考慮到館內運行模式是否能響應師生需求,緊跟用戶需求,發(fā)揮出館內信息價值。照顧到校內不同專業(yè)師生的研究方向,為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數據服務,了解用戶群體的咨詢方向與興趣愛好,找到其共同點與差異性,生成目標用戶群的偏好矩陣,然后根據目標用戶需求,為其提供相似結果。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時,要確保內容的實時更新,如果用戶偏好矩陣出現變化,更新現有數據推送機制。在實現個性化服務時,要重視人才技能的培訓,確保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應用大數據技術,明確自身服務職能,按照圖書館制度來進行工作。
2.3 構建共享平臺
上文中提到,大數據時代下,用戶獲取信息內容的渠道變得更加多樣,如果單靠圖書館自身儲存信息文獻,不僅僅增加人員工作壓力,同時也對設備性能提出嚴峻考驗。因此在對高校圖書館進行數字化建設時,可以高校特點與優(yōu)勢為基礎,綜合多方力量,聯合發(fā)展資源儲備。信息化建設中僅靠單一力量無法支撐用戶信息需求,只有實現資源共享才能夠滿足用戶的全方位訴求。高校可聯合社會圖書館,其他高校,共同組建資源共享聯盟,提高信息交流傳輸速度,促進高校數據建設更加全面、經濟、高校。高效圖書館在進行共享平臺構建時可以積極爭取供應商、運營商、開發(fā)商、技術部門的幫助與合作,利用強大的數據分析、數據檢索、數據交換技術,研發(fā)更加高效、實用的信息存儲、檢索、讀取系統,使圖書館信息更具時效性、全面性以及準確性
2.4 數據挖掘采購
高校圖書館目前在面對市場內龐雜信息資源時,可以通過數據挖掘技術來分析用戶的興趣愛好、節(jié)約記錄、查詢日志、咨詢趨勢,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改善自己的服務質量,實現精準數據采購,有效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率與服務水平。以往的高校圖書館在收集資源時會以采購的方式拓寬館內儲備量,資源采購效果對圖書館的建設質量可產生直接影響,決定了高校圖書館對師生活動、教學科研的服務能力。但是采購時,經常會受到經費、圖書版權、信息供給商等多方面影響,制約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因此,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對讀者瀏覽歷史進行有效分析,根據借閱系統與檢索記錄中的信息,了解讀者在知識方面的需要。另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盡快開通微公總號或官方微博,利用社交網絡收集用戶隱性數據,進而對讀者需求進行更加精確的定位,為圖書采購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撐。
2.5 智能數據檢索
智能數據檢索能夠為用戶提供咨詢參考服務,咨詢服務主要是為了解決讀者在使用圖書館內遇見的種種問題,提供合適的處理方法。在數字建設完成后,用戶群可依托互聯網技術或在線通信技術,不需要直接咨詢館內工作人員,自行線上處理,通過網絡就可以實現咨詢活動,智能數據檢索可以有效打破空間與時間的約束,用戶在網絡上就可以隨時隨地處理目標問題,獲取目標信息。館內工作人員可以在線為其處理問題。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在進行數字建設與服務轉型時,要提高對虛擬咨詢參考服務的重視,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例如:開發(fā)官方微博、微信公眾憑條以及QQ群等現代化通訊工具,實現24小時自主咨詢服務,為受眾提供隨時隨地的咨詢服務,完善高校圖書館的服務系統。
3? 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為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陣地,盡快完成數字建設能夠給廣大師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未來在對數字圖書館進行升級時,還要重視工作人員的培訓,確保信息技術能夠發(fā)揮出最大作用,為推動高新人才培養(yǎng)提供完善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涂家興.肇慶地區(qū)古籍資源數字化建設——以肇慶·高要古籍文獻數字化建設項目為例[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1):79-80.
[2] 辛誠濱.淺析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方法[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大科技,2018(12):62-63.
[3] 王蘭英.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時代數據建設及功能轉型探析[J].圖書館界,2014(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