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科霞 陜西陸軍預備役步兵第141師 安東亮 陜西陸軍預備役141師炮兵團
引言:對于世界軍事而言,以信息化取代機械化是未來改革的方向。在此背景下,部隊的建設尤為重要。然而,信息化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如何保障安全是部隊信息化建設的關鍵。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我國部隊信息化建設也出現了深刻的變化,溝通功能進一步擴大和豐富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基礎信息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中實現所有作戰部隊的信息,使信息攻擊能力提高。此外,部隊網絡安全監控體系初步形成,建立了專門的安全保密管理體系。
然而,在部隊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很多系統僅僅是從自身單位的角度來考慮,在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組合不足
在軍隊信息化建設中,各部隊獨立作戰,聯合協同作戰的信息平臺薄弱,無法在平臺上互聯互通,平臺薄弱,不符合要實現的新的作戰通信理念。
(2)信息化建設認知不足,應用能力差
盡管在軍隊信息化建設已經反映在各個方面,但是在應用過程中,許多人員顯然是不熟悉系統,特別是計算機基礎知識不足,士兵們只能進行簡單的操作,因此在信息集成培訓能力尤為不足。
(3)通訊設備差
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日新月異。在部隊信息化建設中,平臺建設跟不上技術發展和裝備落后,信息平臺建設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4)缺乏溝通人員
缺乏專業的信息化建設人才,缺乏人員信息和知識,沒有人會使用先進的設備和設備,而閑置設備是普遍存在的,使得信息人才的缺乏成為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大問題。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要實現高端網絡和數字通信的自動化、網絡化和應用多媒體技術。對于各種通信手段,應結合軍事通信領域的發展現狀,考慮采用聯合作戰系統和抗干擾手段。
有線通信必須結合光纖、多媒體網絡等技術,使其自動化,有效地進行網絡多媒體通信。無線通信信息技術,應大力發展衛星、超短波等信息技術手段,以數字、軟件技術實現自動化、網絡多媒體通信。但同時,應重視在不利條件下具有較強生存性、數據率和抗干擾能力的短波技術的發展,使其具備網絡通信的條件,達到通用性的目的。無線通信信息化的發展可分為四部分:衛星通信、軟件無線電、短波通信和超短波通信。
搭建適合部隊的信息系統集成支持平臺,滿足各級管理和維護人員的需求。基于各種新建和現有的集成子系統,網絡節點的信息收集,和一個相互聯系的網絡構建,實現各種信息的集成和共享設備和系統數據基于快速聚合支持能力,以提升整體運營支持信息設備的效率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本平臺包括以下子系統:信息資源管理系統、信息綜合監控預警系統、電子運維系統、信息專業管理門戶系統、信息絡管理系統。
以戰時需求拉動和平建設是軍事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重點,這就決定了部隊信息化建設必須著眼于戰時需求,堅持和平時期作戰為一體[3]。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綜合作戰能力。因此,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和軍事斗爭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以系統集成訓練為主,強調作戰要素、作戰單元、作戰系統的高度集成,通過聯合訓練,將技術訓練、戰術訓練、思想訓練、作風訓練有機結合。構建系統、專業的訓練網絡體系和訓練平臺,通過高水平的信息化綜合軍事訓練網絡,檢驗通信信息化建設成果,提高部隊信息化建設質量。在模擬戰場上測試部隊快速機動、應急響應、抗干擾、互聯互通和戰場防護能力,提高綜合作戰能力,全面提高軍事訓練信息化水平。
部隊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人才問題。有了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就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建設資金和資源,使信息化建設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使各項制度的戰斗力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必須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在信息化建設的最迫切位置,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落實人才引進、選拔、培養和留用機制,建立健全人才成長的長效機制和良好環境。部隊要結合自身實際,培養多專業技術人才和多用途士官。一是注重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拓寬人才培養渠道,采取聯合培養、軍地聯合培養等形式,培養大批高素質的信息人才;第二,從思想上突出先進人才培養理念,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個人素質。努力學習各種新的信息技術。三是優化和改革傳統的人才使用方式,加強人才保留機制,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為固定通信力量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急需的人才儲備。
結束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我們應該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加強領導和監督,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建立一個支持平臺集成,加強信息集成的培訓水平,從幾個方面考慮進行補充,提高專業信息人才的培養,以促進通信單位信息化建設在我國朝著現代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