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涉及權利要求不清楚的司法案例出發,強調審查過程中“清楚”問題審查的重要性,結合案例分析實用新型審查實踐中常見的“不清楚”的問題,突出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是否“清楚”判斷時的作用,并通過不同法條之間的分析對比,闡述了如何選擇合適的法條評述專利申請,確保判斷得當。
關鍵詞:權利要求;清楚;審查;修改;法條適用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7-0000-00
0 引言
在西方專利制度建立之初,權利要求書并沒有包含在專利申請文件之中,隨著專利侵權糾紛的出現,僅依靠提供大量信息的說明書確定的專利權保護范圍給專利權人和公眾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由于沒有相應的文件予以明確的記載,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難以清晰的界定,從而造成了專利權的不穩定,能夠通過專門的文字表述專利權保護范圍的權利要求書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的。[1]
從權利要求書的誕生歷程可以看出權利要求書對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重要性。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是專利權的權利邊界,其影響著專利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平衡。一方面,從專利權人的角度來說,明確專利權人可以獲得的權利范圍界限,保證其合法權利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從社會公眾的角度來說,可以清楚的知悉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并在從事專利申請或技術方案實施時合理規避他人專利權,避免發生無法獲得專利授權或發生侵權的風險。
中國專利法第26條第4款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專利保護的是權利要求書中描述的技術方案,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清楚是對專利的基本要求。雖然《專利審查指南》中對權利要求應當清楚需要滿足的條件已經作了詳盡的規定,但是實際案情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往往超出了預期,因此,本文將結合案例,分析實際審查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并給出相應的處理策略。
1 從司法案例看權利要求應當“清楚”的重要性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2)民申字第1544號,柏萬清訴成都難尋物品營銷中心等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2]中,涉案專利的爭議焦點是權利要求1的采用的技術術語“導磁率高”的含義是否確定。在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中均未對導磁率的具體數值范圍進行限定,而專利權人柏萬清提交的相關證據,僅能證明現有技術中采用了高磁導率等表述,但其含義十分寬泛,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準確界定“高導磁率”的含義或者范圍,不能準確確定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從而無法將被訴侵權產品與專利技術方案進行有實質意義的侵權對比。因此,不能認定被訴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該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帶給我們的啟示如下:
在專利侵權訴訟中,通常的審理思路是:解釋權利要求以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根據權利要求確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相應技術特征;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相應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進行比對,確定是否構成相同侵權或者等同侵權,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因此,確定專利保護范圍是依法保護專利權的需要,也是進行侵權判斷的前提。由于權利要求的不清楚導致侵權訴訟中解釋權利要求時存在障礙,導致本案專利權人的主張不能獲得認可,如果在專利授權確權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并指出用語含義不清的缺陷,引導申請人修改完善專利申請文件使權利要求的邊界更清晰,能夠有效保證專利權的確定性和穩定性,提高專利授權確權質量。
2 權利要求應當“清楚”的法條釋義[3]
權利要求書應當清楚,一是指每一項權利要求應當清楚,二是指構成權利要求書的所有權利要求作為一個整體也應當清楚。首先,每項權利要求的類型應當清楚。其次,每項權利要求所確定的保護范圍應當清楚。最后,構成權利要求書的所有權利要求作為一個整體也應當清楚,這是指權利要求之間的引用關系應當清楚。
在專利審查過程中,通常對權利要求的理解應針對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征,權利要求中的技術術語盡量不使用說明書及附圖或其他外在證據進行解釋,除非當申請中某些技術術語在說明書中有足夠清晰的定義,才可使用說明書及附圖中內容解釋權利要求的范圍,但是也需要促使申請人盡可能的修改完善權利要求,使得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更加清晰。[4]
3 權利要求是否“清楚”的常見情形及處理方法
權利要求是否“清楚”法條審查需要考量的因素有三點:一是文字角度;二是技術角度;三是法律角度。文字是技術和法律的基礎,如果文字表達出了問題,技術方案也容易出現不清楚的問題,進一步的,導致權利要求在法律上的邊界模糊,影響專利權的穩定性。當文字表達清楚時,技術方案也可能不清楚,如技術特征前后矛盾、否定式的表達等問題也將導致權利要求法律邊界不清楚。總的來說,審查權利要求是否“清楚”的目的是保證權利要求的法律邊界清楚。
3.1權利要求是否“清楚”的判斷主體
“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一詞出現于《專利法》第26條第3款對于充分公開的審查判斷要求中,并在《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2.4節作了具體的規定。由于專利申請文件的核心內容是技術方案,需要審查員從技術角度理解判斷方案本身是否滿足法律的規定,審查員掌握的知識水平和具備的能力應當符合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要求,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視角應貫穿在整個專利審查的過程中,其中就包括對權利要求是否清楚的判斷。審查員應從整體把握技術方案,避免由于孤立地理解技術特征,而得出不恰當的結論。
3.2 每項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應當清楚
【案例1】一種用于大分子離子探測的串聯質譜
權利要求1的部分內容如下:
1.一種用于大分子離子探測的串聯質譜,主要包括噴霧器(1)、噴霧腔(2)、玻璃毛細管(3)、進樣腔(4)、氣體分流器(5)、分流腔(6)、四極離子阱(7)、前級真空腔(8)、離子聚束器(9)、后級真空腔(10)……
背景技術中介紹了“串聯質譜又稱質譜-質譜聯用技術,由亞穩離子質譜發展而來的,它使待測物質的離子化過程與裂解過程分開”,本案中的主題名稱采用“串聯質譜”,該主題名稱不能清楚地表明所要求保護的是“串聯質譜探測裝置”還是“串聯質譜探測法”,不清楚權利要求保護類型究竟是產品還是方法,從而導致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不清楚。
分析總結:首先,每項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應當清楚地表明該權利要求的類型是產品權利要求還是方法權利要求,如“**技術”、“**設計”等表述,因無法清晰的表明權利要求類型,而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其次,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不能出現多種類型或多個產品/方法的多重表達情況,如“通訊設備及通訊方法”、“燈絲及燈泡”等表述是不允許的。
3.3每項權利要求所確定的保護范圍應當清楚
3.3.1詞義清楚
專利文件以文字的形式表達技術方案,文字本身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很多情況下申請人并不能精確的傳達其真實想法,時常出現詞不達意或用詞模糊的情況,審查員的職責之一就是發現詞義不清楚的地方,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出發,結合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附圖的記載,判斷該用詞實質上是否會導致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不清楚。
【案例2】一種光電性能試驗平臺
權利要求1的部分內容如下:
1.一種光電性能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CCD受光系統(1),包括CCD圖像傳感器, CCD鏡頭箱;其中,所述CCD鏡頭箱包括一個彩色CCD燈頭和一個紅外CCD燈頭,彩色CCD燈頭在白天工作,最低照度0.1Lx,紅外CCD燈頭的最低照度0.0001Lx,當照度很低時,系統會自動開啟紅外CCD燈頭,關閉彩色CCD燈頭。
權利要求1對紅外CCD燈頭和彩色CCD燈頭的工作環境進行了描述,開啟紅外CCD燈頭并關閉彩色CCD燈頭的條件是“照度很低”,僅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很低”的含義不明確,無法確定照度的具體范圍,但是,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是否也不清楚“照度很低”的具體限定范圍?首先,權利要求1記載了彩色CCD燈頭和紅外CCD燈頭的最低照度,分別是0.1Lx和0.0001Lx,因此,存在三個照度區間,即照度≥0.1Lx,照度=[0.0001,0.1)Lx,照度<0.0001Lx,同時,本申請說明書中記載的有益效果包括“受光系統可在不同的光線情況下,自動切換使用”,由此可知兩個鏡頭的切換是根據光線的強弱進行的,當照度<0.0001Lx時,紅外燈頭和彩色燈頭皆不工作;當照度=[0.0001,0.1)Lx時,紅外燈頭可工作而彩色的燈頭不工作;只有當照度≥0.1Lx時,紅外燈頭和彩色燈頭可同時工作。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當照度=[0.0001,0.1)Lx時,符合燈頭切換的條件,也即符合“照度很低”的要求,因此,“照度很低”的含義是確定,從而,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是清楚的。
分析總結:對于權利要求中出現的不確定用語,如“厚”、“薄”、“高溫”、“高壓”、“很寬范圍”,應當結合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附圖公開的內容,判斷其是否會導致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不清楚,而不應簡單機械地將上述類型的用語均視為不清楚的用語而不允許使用。
3.3.2語句清楚
【案例3】一種鼻腔術后用止血架
權利要求書的部分內容如下:
1.一種鼻腔術后用止血架,其特征在于包括2個與鼻孔對應的支架臂,流體通道,連接部以及袋子,所述的2個支架臂通過連接部連接;所述流體通道及袋子均設置于支架臂內側,所述流體通道與流體注入口和流體入袋口連通,所述流體入袋口設置于連接部遠端并與袋子連通,所述流體注入口(2-2)設置于連接部(3)同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術后用止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體通道設置于支架臂內側下部并靠近硬腭一側,所述流體入袋口開口向上;優選的,所述流體入袋口的中軸線與所述流體通道的中軸線所成夾角的角度為α,0°<α<180°,更優選為0°<α≤90°,更優選為90°<α<175°,更優選為45°≤α≤135°,更優選為30°≤α≤90°。
說明書具體實施方式部分公開了如下內容:
如圖1和圖2所示,該鼻腔術后用止血架中,以連接部3分別連接兩個支架臂1,支架臂1按照鼻孔結構進行設置,連接部3保證兩個支架臂可以分別插入到鼻孔中……在支架臂1內側設置流體通道2,流體注入口2-2在連接部3中部位置,兩個支架臂1的流體通道2共用同一個入口。經過連接部3、支架臂1內側、流體入袋口2-1,發泡材料輸被送到袋子4中。
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同側”的含義為同一側面,用于表明至少兩個結構的位置關系,“所述流體注入口(2-2)設置于連接部(3)同側”的主語是流體注入口,而從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附圖公開的內容中可知,連接部(3)并無正反側之分,也沒有流體注入口(2-2)有多個的指示,從而“流體注入口”的位置與“同側”的內在含義不匹配,導致上述語句表達的含義不清楚,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不清楚。
分析總結:語句通順是表達技術方案的語言基礎,文字表達出現問題增加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技術方案的理解難度,容易導致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不清楚,從而影響專利的確權。
3.3.3技術特征前后矛盾
針對案例3一種鼻腔術后用止血架中的權利要求2,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優選為”的表述將權利要求2限定出不同的保護范圍;其次,如圖3和圖4所示,流體入袋口的中軸線與所述流體通道的中軸線所成夾角的角度為α的具體位置,當0°<α<90°時,流體入袋口的開口向下,當90°<α<180°時,流體入袋口的開口向上,即流體入袋口的開口方向與α具體角度范圍有關,但是,權利要求2中記載了技術特征“所述流體入袋口開口向上”,從而導致在0°<α<90°的情況下,流體入袋口的開口方向與夾角α的角度范圍相互矛盾,導致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不清楚。
分析總結:當同一技術方案中出現相互矛盾的多個技術特征時,本領技術人員無法明確申請人的表達訴求,從而無法確定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
3.4關于處理方法
當權利要求不滿足應當“清楚”的要求,導致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規定時,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予以克服:
第一種方式——大部分權利要求不清楚的缺陷可以通過修改申請文件克服,即調整式修改,其中,調整方式包括“增”—比如將說明書中對技術術語的定義增加到權利要求中;“刪”—在不影響技術方案完整性的情況下,將含義不清楚的用詞刪除;“改”—通過修改技術特征,是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清楚。例如,案例3的中由于權利要求2存在“優選為”的表述而限定出不同保護范圍的問題,申請人可以拆分原權利要求2,將“優選為”后限定的技術特征寫入新的從權中,進而在不同的權利要求中限定出多個不同的技術方案,克服權利要求2保護范圍不清楚的缺陷。
第二種方式——有些權利要求不清楚的缺陷一經修改就會超出原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記載的范圍,使得專利申請人左右為難。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允許申請人進行澄清式修改。申請人在意見陳述書中作出清晰明確的解釋,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說明書公開的內容,能夠理解并實施該技術方案,也未引入申請日后的新內容,對于上述澄清審查員可以接受,而無需修改申請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基于禁止反悔原則,申請人基于上述澄清而放棄的方案不得主張專利權,在授權后的專利運用和保護過程中,可利用審查檔案作為解釋權利要求的重要證據[5]。
4 法條適用對比分析
在審查過程中,經常出現同一技術特征存在多種類型缺陷的情況,而不清楚與得不到說明書支持、說明書公開不充分評判會存在法條使用的選擇問題,下文將針對上述法條的解釋和適用條件進行分析。
4.1 ?A26.4清楚與A26.4支持
“清楚”和“支持”的共性是二者的審查對象都是權利要求,其區別在于,“清楚”側重于審查權利要求自身表達的確定性,目的是使得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的邊界清晰,“支持”側重于審查權利要求與說明書之間的關系,目的是保證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大小得當,以與說明書公開的范圍相匹配,即滿足“公開換保護”的立法宗旨。
一般而言,首先判斷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是否清晰,涉及的技術方案是否有唯一的、確定的解釋,如果權利要求中出現不確定用語導致權利要求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解方式,就會導致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不清楚,應當指出“不清楚”的問題;在明確權利要求是否清楚后,再進一步考慮權利要求是否得到說明書的支持。
4.2 ?A26.4清楚與A26.3公開不充分
專利法第26條第4款中規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中的“清楚”與專利法第26條第3款中規定“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中的“清楚”雖字面相同,但實際應用中存在差異。A26.4“清楚”的審查對象是權利要求,A26.3 “清楚”的審查對象是說明書,權利要求是否“清楚”側重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邊界是否明確,說明書是否“清楚”需與是否“完整”結合分析,需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出發判斷是否能夠實現技術方案,解決其技術問題,并產生預期的技術效果。
當技術特征含義不明確時,存在下面兩種情況:一、權利要求中存在自行創造的技術術語,應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分析,在本領域中沒有該技術術語的通用含義和解釋,而說明書中也沒有對該技術術語進行進一步的解釋說明的情況下,由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邊界不清晰,而導致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不清楚,同時,由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清楚得知該技術術語的含義,不能實現技術方案,導致說明書公開不充分,即同時存在“不清楚”和“公開不充分”的問題,在這種情形下,問題的實質是說明書公開不充分,應當指出公開不充分的問題;二、技術術語使用不規范導致權利要求不清楚,如由于撰寫錯誤導致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獲知該技術特征本身所具有的含義,但是當本領域技術人員從技術方案整體出發,基于自身掌握的知識和具有的能力能夠直接的、毫無疑義的確定該技術特征在整個技術方案中的含義并能夠實現該技術方案時,該術語僅僅導致了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不能清楚地確定,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并且通過對術語的修改可以具有授權前景。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基于技術方案的整體來判斷技術特征在技術方案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對技術方案實施的影響,且判斷的主體應當借助現有技術達到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具有的知識水平,以準確適用這兩個條款。
5總結
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是否清楚是考量實用新型專利質量的核心因素之一,需要從文字、技術、法律三個角度去綜合評價,審查的最終目的是確保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邊界清晰。本文針對不同類型的不清楚問題,從主題名稱清楚、詞義清楚、語句清楚等角度進行舉例分析,并對比分析了不同法條間的選擇適用,從正反兩方面說明應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出發,結合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附圖公開的內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確保判斷得當。
參考文獻
[1] 尹新天.中國專利法詳解[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
[2]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第55號.最高人民法院公報[M].北京:《人民司法》雜志社,2013.
[3]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4]崔哲勇.對專利授權確權審查程序中權利要求的理解[J].知識產權,2016(10):75-82.
[5]郭偉娟.淺談有關權利要求清楚的審查[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5(5):83-86.
收稿日期:2019-07-29
作者簡介:王文婷(1989—),女,北京人,碩士,專利審查員,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專利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