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智慧城市”也隨之演化而成為我國城市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現階段,我國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投入了極大的精力,所以也越來越多的城市陸續的加入到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序列。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而言,首先要依托于智慧規劃總體框架進行建設與規劃,同時也要對相關智慧平臺開展合理的搭建與建設,方可確保智慧城市的總體建設質量與國家的要求相一致。因此,本文將對智慧規劃總體框架及平臺建設加以詳盡的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智慧規劃;總體框架;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6-0000-00
0 引言
近年來,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等概念相繼出現,并且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城市概念也隨之應運而生。其中,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現以及智慧城市戰略目標的制定與提出,涉及到“智慧”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技術等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了實現城市今后發展的關鍵目標,確保我國城市可以用更加智慧的方式來管理城市、規劃城市與建設城市,則必須要對智慧規劃總體框架進行長效的研究,同時快速、有效的完成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的各類智慧平臺的建設,促進我國智慧城市戰略目標的快速實現。
1 智慧規劃在城市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在充分研究現階段我國城市發展的基本情況下,可以發現,當下我國大部分城市規劃正處于過渡階段,也就是從數字規劃向智慧規劃轉變過程中。其中,對于智慧規劃發展較早的城市來說,其已經進入到了動態化的階段,并且正積極的開展智慧化的應用,當然也有部分城市正處于智慧規劃起步階段,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的加快,為了促進城市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開展智慧規劃方面的研究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在智慧規劃的幫助下,城市管理與建設必將會進入到新的高度,對城市發展同樣也發揮著關鍵的作用。然而,如何科學、有效、合理地實施智慧規劃,已經成為現階段規劃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 智慧規劃的含義與總體框架設計
2.1 智慧規劃的含義
智慧規劃主要指的是運用智慧來完成城市發展規劃工作。此外,對于智慧規劃來說,為了提高城市智慧規劃的質量與實施效果,智慧規劃需要充分的引入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的技術,并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時也要求規劃人員不斷地更新相關的管理方法與理念,注重融合與挖掘更多的知識,以此來更好地在時間尺度、空間尺度、功能尺度上實現互聯互通,與此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應用于城市規劃研究、規劃編制管理、規劃實施管理中,使智能決策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2.2 ?智慧規劃的內在特征
(1)?感控:在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技術的幫助下,及時準確的對城市規劃信息進行獲取、感知,以此來實現其對客觀世界控制能力的提高。(2)?交互:所謂交互,指的是更加全面地互聯與互通,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服務對象之間的互聯互通。對于從事不同職務的規劃人員以及社會民眾而言,智慧規劃可為其構建出不同對象之間的互聯互通服務平臺,除了可以更好地提高服務水平外,民眾的參與度也可以得到顯著提升。第二,管理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通過智慧規劃,可以為全國各級管理機構創造出更多、更有效的互聯互通渠道,有利于管理機構及時了解到城市發展以及城市規劃的詳盡信息,使城市規劃的制定、管理、監督等環節更加順利的實施和開展。第三,不同規劃層次之間的互聯互通。在智慧規劃的推動下,可在不同層次規劃之間留出互聯互通的信息數據接口,確保不同層次規劃之間溝通可以更加順暢,同時也使得不同層次規劃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頻繁。第四,行業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通過智慧規劃,城市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系也會變得更加緊密,信息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共享與關聯,有助于各相關部門協同工作、相互促進,使城市規劃的質量得到顯著提升。(3)?決策:對于決策來說,其指的是更加深入的智能化,并且可以將更為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融入到規劃編制管理和規劃實施管理中,使規劃支持系統與規劃決策系統更加智能,城市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公共服務的效率得到穩步提升。
2.3 ?智慧規劃的性質
2.3.1 ?知識融合性
智慧規劃所包含的知識和技術相當豐富,并且與多個學科相關,比如經濟學、環境學、社會學等,使用云計算、物聯網、三維成像以及遙感等技術來開展新技術的應用研究,知識融合性成為智慧規劃最為顯著的特征。
2.3.2 ?網絡互通性
由于之前技術發展的制約,信息之間的流通顯得極為閉塞,從而造成信息的價值無法得到應有的體現,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之間的交換速度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信息的價值也由此提高。在智慧規劃系統的幫助下,內部與外部的關聯變得更加密切,信息數據的共享與交換也變得更加頻繁。
2.3.3 ?數據集成性
作為重要的綜合學科,城市規劃需要同時處理非常多的數據信息,因此也對信息綜合處理能力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與此同時,對于智慧規劃系統而言,其同樣需要與智慧電力、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其它智慧城市組成部分進行深入而有效的集成。
2.3.4 ?信息共享性
為了更好的完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創建目標,城市規劃不僅是政府職能部門的事情,同時也與民眾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要積極地提升民眾參與城市規劃的熱情,采用群策群力的新規劃模式來實現城市規劃信息的公開與共享。
2.4 ?智慧規劃的總體框架設計
智慧規劃主要由基礎設施云服務層、?資源云服務層、平臺云服務層和應用云服?務層組成,這些層共同組成了數據感控中心、?網絡交互中心及應用決策中心。
3 ?智慧規劃平臺的建設思路與內容
3.1 智慧規劃平臺的建設思路
在建設智慧規劃平臺過程中,需要將公共的利益放在首位,并運行現代化技術來使智慧規劃平臺的建設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3.2 智慧規劃平臺的建設內容
3.2.1 ?智慧規劃基礎設施服務平臺的建設
對于智慧規劃基礎設施服務平臺來說,其屬于開放性的平臺,并且在安全性、自動化程度、擴展難易程度以及性能方面也更具優勢。同時,在智慧規劃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其服務器、存儲系統、信息傳感器、網絡系統等硬件資源需要采取標準化的構建模式,同時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智能規劃的互聯化、智能化以及感知化。此外,在智慧規劃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需要摒棄傳統“煙囪式”的構建模式,可以引入IaaS等先進的模式實現云平臺的搭建,這樣各個業務系統可以實現數據接收、處理、分析、存儲等服務功能,可以進一步提升智慧規劃數據中心的硬件資源利用率,并且整個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也可得到有效的保證。對于智慧規劃基礎設施服務平臺來說,信息獲取與控制在平臺功能實現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平臺中引入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有利于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及時、有效的了解和掌握交通、市政等相關信息,為智慧規劃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持。
3.2.2 ?智慧規劃專業構件服務平臺的建設
在傳統城市規劃工作中,需要經常性地使用各類底層專業平臺,例如,Auto?CAD、Arc?GISDENG等,借助于這些平臺開展規劃編制、規劃實施、用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
智慧規劃專業構件服務平臺的建設可以將這些專業平臺進行有效的整合。而且在該平臺的支持下,系統功能模塊的相關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分析,而且相似或相同的功能可以有效的合并與整合,使得專業構件更具相對性與獨立性,同時構件的調用也更加靈活。另外,通用性是智慧規劃專業構件服務平臺建設中需要重點考慮的要素,良好的通用性可以使智慧規劃專業構件服務平臺更具擴展性,而且也可降低平臺的維護強度,有助于提高代碼的復用度,系統也會因此變得更加靈活。智慧規劃專業構件服務平臺的建設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OA平臺的建設,其主要可以實現設計業務表單并構建業務流程;(2)城市空間信息數據庫動態維護平臺,在同一數據接口的狀態下,可實現軟件工具功能更新以及各類數據的建庫等工作;(3)圖形整合平臺,圖形的瀏覽、查詢、編輯等可通過模塊化來實現;(4)二維、三維一體化平臺,其可負責二維、三維圖紙的管理、存檔、查詢等工作;(5)移動辦公云平臺,在4G網絡以及移動設備的幫助下,相關人員可在云平臺中完成各類相關工作。
3.2.3 智慧規劃應用軟件服務平臺的建設
智慧規劃應用軟件服務平臺主要是指,在城市規劃中所涉及的各種應用軟件,在平臺上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分配,可以根據應用條件的不同,實現智慧規劃各個應用系統的快讀搭建工作。在智慧規劃應用軟件服務平臺中,各類用于智慧城市規劃的應用均可實現統一的分配與管理,并且可根據用戶群體需求的不同,有的放矢的進行應用服務的分配,例如,規劃審批人員可以配備“一書兩證”系統、編研中心可以配備規劃研究、成果查詢等系統。除此之外,智慧規劃應用軟件服務平臺的構建,還可以有效提升規劃管理工作比如規劃設計、規劃審批、規劃監察等的效率,最大限度的提升規劃管理工作應有的功效,同時也可以提升城市規劃服務工作的全面性。由此可見,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智慧規劃應用軟件服務平臺的應用也會變得更加廣泛。
3.2.4 ?智慧規劃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
智慧規劃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需要以共享共建的思想來完成數據標準的建立,同時也要以整合的思路來完成多維數據倉庫的構建,以應用為導向來形成政務版、公眾版以及涉密版等多種專題的數據集市,并且要以服務的方式來提供各類數據服務,以集中的方式來完成數據的存儲,并隨之提供目錄服務,這樣有利于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檢索和調取,為智慧規劃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持。此外,該平臺還可以充分的確保共享數據庫的可用性、擴展性與實時性。
3.3 平臺建設的保障措施
為了有效保障上述四類服務平臺的構建,?需要組建一支包括管理、實施、?支持等多個部門在內的高效率、高水平的隊?伍,并打造一套包括管理制度、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在內的完備而且可操作性較強的制?度體系,以保證智慧規劃的制定、落實、?運維、監督、評估等多項工作的穩步推進。
4 ?結語
隨著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的提出,未來將會有更多城市開始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智慧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必須要對智慧規劃有著清楚的認識與了解,并合理地完成智慧規劃總體框架的設計與智慧規劃平臺的建設,同時做好智慧規劃平臺建設與應用的保障工作,促進我國智慧城市順利、有序地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芙蓉,遲有忠.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規劃思考與實踐[J].?現代城市研究,?2015(01):13-18.
[2]??丁國勝,宋彥.智慧城市與“智慧規劃”——智慧城市視野下城鄉規劃展開研究的概念框架與關鍵領域探討[J].?城市發展研究,?2013(08):34-39.
[3]??秦戰,楊心麗,王穎瑩.用“智慧規劃”助推上海智慧城市建設芻議[J].?上海城市規劃,?2013(02):38-43.
[4]??黎棟梁,陳行.智慧規劃下的協同編制信息資源平臺研究[J].?測繪通報,?2019(01):24-26.
[5]??田鵬,王勇.智慧規劃中地理信息服務建設的關鍵技術[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14):180-182.
收稿日期:2019-07-17
作者簡介:謝天聰(1969—),男,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學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在城鄉規劃設計、管理中的應用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