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華 李旭 王棽
摘要:在航空維修過程中,零備件的表面質量、尺寸精度尤為關鍵,直接關系到工件的使用性能,航空裝備運行的可靠性。由于機械加工過程中振動問題時常發生,造成機械刀具磨損、加工件報廢,以及噪音污染等不利影響,大大影響加工的效率。為此加強對機械加工過程中振動產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的探討研究,對保證加工零件質量,提高產品使用性能,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機械加工;振動分類;產生原因;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H1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6-0000-00
飛機維修過程中,零備件制造特點是批量少,種類多,機械設備、工裝、刀具更換安裝頻繁。由于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振動問題,嚴重影響零備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要求,因此,分析振動原因,找出振動源,采取相應措施來消除和減小振動,是提高加工件質量、保證飛機修理任務完成的重要途徑。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系統發生振動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一種十分有害的現象,導致系統振動的類型主要有三種:自由振動、強迫振動、自激振動。
1 機械加工振動產生的原因
振動產生的原因復雜多變,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將加工中出現的振動現象、產生原因進行探討分析。
1.1 自由振動產生的原因
自由振動是較簡單的一種振動,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在切削加工時,因其所形成的切削力聚然產生變化,從而引起自由振動。
(2)外界力對正在加工的設備產生沖擊,導致自由振動發生。
1.2 強迫振動產生的原因
外界的持續刺激是強迫振動形成的主要因素,其包括內部、外部兩個方面。
1.2.1 工藝系統內部的因素
(1)慣性離心力引起的振動。工藝系統中高速回轉體,如卡盤、電動機的轉子、聯軸器、砂輪、皮帶輪等轉動不平衡,產生慣性離心力,從而引發強迫振動。
(2)機床的傳動機構缺陷。工藝系統中有些傳動的部件存在加工精度偏差、裝配精度偏差,而導致周期性的干擾力,致使發生強迫振動。
(3)加工過程中存在的間歇特性。加工件在切削過程中與間斷位置要有節奏的進行交替,就會產生干擾力,引起振動。
1.2.2 工藝系統的外部因素
(1)地基的振動。正在進行加工的機床通過附近的振動源經過地基傳入,從而導致工藝系統的振動,象鍛錘、沖床等大型設備。
(2)部附件產生慣性力而引起的振動。機械設備含往復運動部件的在加工中,如進行換向時的運動部件所形生的慣性力,均會導致強迫振動。
1.3 自激振動產生的原因
自激振動的產生主要來源于特定的系統內部。
1.3.1 工件安裝夾緊不牢
像鑄造、鍛造、電焊切割等外形不規則工件,基準面較差,不便于安裝,夾緊時受力不均勻,在切削中較易產生松動,切削力變化時,而導致振動。
1.3.2 金屬內部切削層硬度不勻實
如補焊后的工件、鑄造件等硬度不均勻缺陷,切削時造成刃具崩刃及設備自振現象。
1.3.3 摩擦力產生變化
切削過程中,刀具與切屑、工件之間產生的摩擦力改變時,均會引起自激振動。
1.3.4 切削用量不合理引起振動
切削用量選擇不合適,造成工件與刀具的不平衡量加大或徑向切削力過大,切削寬而薄的切削易引起振動。
1.3.5 積屑瘤的產生
在切削過程中,刀具幾何參數、切削層橫截面積隨時生時滅的積屑瘤不斷發生變化,導致切削力不平穩。
1.3.6 工藝系統的剛性差
工藝系統中,剛度與系統固有頻率成正比,剛性較差時,固有頻率也降低,易產生共振。
(1)刀具剛性差。如刀桿離固定點懸伸太長、受工件影響直徑尺寸小,安裝不規范,促使刀桿顫動。
(2)工件剛性差。如加工長筒薄壁件、細長桿等剛性較差工件,容易導致加工表面出現波紋、錐度。
2 機械加工振動產生的影響
在切削過程中引起的振動,對加工質量、效率以及使用性能產生較大影響。
2.1 降低加工質量
2.1.1 加工表面的質量降低
加工中,當振動頻率較低時,工件表面會有不均勻的波度產生,振動頻率較高時,會導致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大。
2.1.2 刀具使用性能降低
振動的產生,改變了刀具正常切削條件,加速刀具磨損,造成切削刃的崩裂,導致刀具刃具的使用壽命降低。
2.2 降低效率
2.2.1 生產效率降低
振動的產生,限制了切削用量的提升,較為嚴重的是導致切削過程無法正常進行,降低加工的生產效率。
2.2.2 工作效率降低
振動過程形成的刺耳噪聲,造成作業人員的身心健康遭到損害,影響生產進度,工作效率降低。
2.3 降低工裝使用性能
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振動,使機床與夾具等一些機件的連接部位配合精度下降,出現松動現象,導致精度與剛度降低,加快機床零件的磨損,降低機床使用壽命。
2.4 降低工件使用性能
2.4.1 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響
工件表面的直線度主要是由表面粗糙度值決定的,當粗糙度值大的兩個零件相互配合、摩擦時,實際接觸面積非常小,造成在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壓力會非常大,表面的凸峰就被壓扁,導致間隙產生,造成配合精度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大耐腐蝕性也較差,部分腐蝕性物質會進入表面凹谷中,使腐蝕性逐漸擴大,影響使用性能。
2.4.2 冷作硬化的影響
加工件表面冷作硬化層如果很深,程度較大,從而溫度變高,時間變長,塑性變形會發生劇烈變化,導致工件表面產生一些裂紋,使工件的配合運行強度下降,使用性能受到影響。
3 機械加工振動的控制措施
通過大數據統計,振動產生的比率為:強迫振動約占30%,自激振動約占65%,自由振動占5%。自由振動一般情況下迅速衰減,影響極小。而其余類型的振動在切削中不能自然衰減,產生較大危害。因此,降低機械振動的關鍵在于降低強迫振動、自激振動。
3.1 降低強迫振動的措施
3.1.1 降低振源的激振力
(1)高速回轉體零件運行時,必須滿足動平衡要求。對轉速600r∕min以上的零部件,如電動機轉子、卡盤、砂輪等必須作平衡試驗。
(2)提高機床傳動裝置、元件的加工精度,保證傳動平穩。如提高主軸、卡盤、齒輪、皮帶輪、軸承等加工精度、裝配精度,減少因制造誤差引起的振動。
3.1.2 增加工藝系統剛度和阻尼
增加振動系統的剛度和阻尼,是提升工藝系統振動穩定性的有效措施。可用提高接觸面精度、提高接觸剛度,在設備的主軸上安裝阻尼器等手段,來提高抗振性能,增強穩定性。
3.1.3 采用隔振及減振措施
在振動路線中安裝具備彈性性能的隔振裝置,使振源產生的部分振動被隔振裝置所吸收或隔離。比如將電動機與床身采用柔性聯接方式,減小電動機振動;將設備安置在防振地基上,用木材、橡皮墊等隔振材料將設備與地面隔離。用減振溝分離設備基礎與周邊振動源的聯系,從而降低振動的發生。
3.1.4合理規化工作場所
精密設備、儀器安裝時,盡可能同往復運動、粗加工設備分開布局。盡量減少周邊環境對精密設備、儀器的影響。
3.2 降低自激振動的措施
3.2.1合理選擇裝夾方法
工件裝夾時,夾緊點要選接觸面積大、剛性好、變形小的部位。盡量靠近工件承受切削力大的部位,減小因力矩的作用產生變形,從而引起振動。
3.2.2 正確選擇切削用量
切削時,切削用量三要素與金屬切削率是線性關系。盡可能選取較大的進給量與較小的切削深度;對工件精度如要求不高進,可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自激振動;在確保表面粗糙度符合標準時,應采用較大的進給量來預防自激振動。
3.2.3 合理選擇刀具的幾何參數
切削中,所有的刀具幾何參數,對自激振動影響最大的是前角和主偏角。前角與切削力成反比,前角越大,振幅越小;同樣主偏角與振幅也成反比,主偏角增大到90度,所產生的振幅最小。為減小振動要適當地增大主偏角、前角,盡量取小的后角;精加工時,在主偏角后面磨出一小段后角為負的窄棱面,把新刃磨的刃口用油石磨鈍,選用圓弧半徑較小的刀尖。
3.2.4提高工藝系統抗振性
提高工藝系統的接觸剛度,即可有效提高機械系統的穩定性。如提高頂尖孔的加工質量、調整系統元件的配合間隙;細長桿加工中,盡量縮短刃具、刀桿的懸伸量;深孔加工時鏜桿安裝導向塊;盡量使用工裝來輔助增加接觸剛度,以起到減振效果。
4 結語
振動產生的原因在機械加工中是多方面的,錯綜復雜。在實際工作中,只有認真地進行詳細探討研究,掌握切削過程中產生振動的基本類型,準確找出產生振動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來控制和消除振動的發生,保證加工件質量,確保飛機可靠性維修,為飛行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際民,李欣.淺析機械加工中的振動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J].世界制造技術與裝備市場,2013(3):105-108.
[2]劉建新,楊慶玲.機械加工過程中機械振動的成因及解決措施[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3(1):6-9.
[3]王偲.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振動成因與預防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15(13):388-388.
[4]于濤.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振動特點及預防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9):59-59.
[5]孫永強.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振動控制[J].中國機械,2013(6):213-214.
收稿日期:2019-07-05
作者簡介:朱金華(1964—),男,山東德州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機械設計、航空修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