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現階段,我國的建設項目行業的基礎建設設施都實現了突破性的發展,尤其是在近些年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中,很多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新時期的民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結合整體情況來看,在住宅建筑項目施工中,很多先進的施工技術發展還不是很成熟依然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甚至可以說和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鋼結構住宅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該技術的發展和推廣,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工作經驗,就鋼結構住宅項目的產業化發展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以此能促進鋼結構建設項目應用價值的發揮。
關鍵詞:鋼結構;住宅建設;產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TU3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6-0000-00
1 鋼結構自身參數的分析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鋼結構的自身參數要根據實際建筑高度、面積大小以及質量等多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其目的在于讓鋼結構的承力性能發揮到最大效果。在實際中,鋼結構作為住宅建設中使用最廣的技術之一,其設計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完成:第一,鋼結構的長度要滿足住宅建設的實際要求。在現代化住宅建筑中,樓層的高度和平面面積早已被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和優化。因此在使用鋼結構時,要將鋼結構自身的高度、橫跨面積大小、整體性能、用量等參數進行綜合考量,以便保證鋼結構可以在住宅建筑中發揮其最大作用。第二,要注意鋼結構橫截面積的設計。對于鋼結構而言,橫截面積越大其整個結構的承力性能就會越好,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首先要從建筑主體的預期承重量方面出發,同時要結合有效的現場施工數據來確定鋼結構的橫截面積[1]。第三,要著重注意鋼結構橫截面的形狀,因為住宅建筑的實際地形不同,其主體結構也就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注重橫截面形狀對主體結構的影響系數。
2 我國的鋼結構住宅的發展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鋼結構在住宅建設中的應用比較晚,其整體結果也遠不及發達國家。但是近來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們開始意識到鋼結構技術在建筑中的優勢,并開始加強鋼結構住宅建設項目的發展。如表1所示,結合表中的相關數據可以發現,現階段鋼結構施工技術已經發展成我國建設項目的主流應用結構。眾所周知,我國的鋼材產量在世界各國中處在首位,國家也正在利用這樣的優勢進行鋼結構施工技術的扶持力度,增加了一定的資金進行鋼結構住宅的科學研究。同時國家也在經濟方面鼓勵并積極引導建設企業推動鋼結構住宅的建設[2]。特別是在現代化都市建設中,由于土地資源比較緊張,人口密度也比較大,因而推廣鋼結構住宅十分迫切。從當前的政策及可持續發展理念方面分析,鋼結構住宅在未來的發展中必然會代替鋼混結構,成為新時代的髙效、環保建筑模式。
3 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優勢
3.1 可優先實現企業工業化、現代化發展
作為一種新型施工技術,鋼結構在住宅建筑中的使用不僅可以提升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質量,同時還可以推動我國先現代化、工業化的方向發展。在實際應用中,鋼結構的整體配件、構件均已完成批量標準化生產,且能夠依照國際標準進行模塊配件設計與協調,這種方式既符合國家產業化、產品定型化的發展要求,又可以很好的減少各項生產工序交叉作業和季節變換給施工帶來的影響,是其他建筑結構不可比擬的。
3.2 實現綠色、環保發展
住宅鋼結構主要采用了新的環保、節能材料,具有保溫性能好、隔熱性能強、防水性能高等優點,且鋼結構的外殼在整體建筑施工周期中的應用效果要高于傳統建筑結構。在實際中,鋼結構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人口基數大、住房面積不足等問題。尤其是隨著我國土地資源的不斷銳減,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逐漸增強,而鋼結構自身的環保性能可很好的滿足人們對節能、環保建筑施工的發展要求,一旦鋼結構實現的工業化、產業化,那將很好的帶動我國的經濟增長。
3.3 可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鋼鐵生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其鋼材品種、類別、規格基本可以滿足現有住宅鋼結構的整體需要,這也為我國實現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近些年,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我國又迎來的一波購房熱潮,這種市場需求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發展也就隨之增大,而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對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有著重要推動作用。
4 制約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因素
現階段,我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建設過程中有以下三個制約因素:墻面、樓面板以及屋面板。墻面、樓面和屋面板在整個住宅建筑主體中所占的比例較大,而所采取的裝配式外墻板結構也是住宅施工中技術難點最大的部分,理想化的裝配式外墻板結構應滿足:裝配集成度高、裝配結構具備優良的耐熱性能和保溫性能、抗風抗震性能強、材料結構穩定、外墻面開裂和防滲水性能好等優點。但在實際建筑施工過程中筆者卻發現,很多施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經常會選擇一些新型材料或設備用于住宅墻面施工中,如:蒸壓輕質混凝土板、PC混凝土復合墻板等,這些材料的生產廠家不同所以其質量與應用效果也就有所不同,雖然新型材料可以有效提升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建設速度,但是部分材料由于材質本身耐熱、保溫、放水、耐久性差,而導致住宅的門窗、外墻容易出現開裂和滲水等現象。其次,現階段樓面和屋面板在設計施工中要選擇材質較輕、耐久性較高的材質來實現鋼結構住在產業化發展。但在實際中筆者發現很多企業并未真正將非輕質材料真正落到實處。要知道在住宅鋼結構中,鋼結構要與現澆樓板和砌塊墻體需要進行有效配合,如果不能很好的考慮的上述三點問題就很容易引起返工問題發生,這不僅會影響工程進度,同時也會制約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發展[3]。
5 鋼結構住宅建設產業化的發展策略
5.1 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
首先,要從技術層面出發不斷的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要依照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發展要求不斷的優化技術,要實現技術施工與管理標準化、產業化、規范化。其次,要針對住宅特點針對性的研究鋼結構產業化發展中可能出現的管理問題,要針對不同問題制定有效的管理辦法,要不斷的完善相關管理流程與標準,要結合相關住房建筑標準化要求建立或設計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管理規定,從而盡可能的推行住宅建設產業發展。最后,要利用各種手段或辦法實現裝配產品配套化、系列化、定型標準化等管理問題,如:結合現有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綠色節能施工管理體系、抗震設防體系等要求,建立一整套鋼結構住宅設計、生產、檢驗、維修、保養、評價的綜合管理辦法,從而鼓勵相關企業向鋼結構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5.2 實現材料和構配件生產產業化發展
建筑材料的高強化、輕質化以及耐久、抗震性能是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發展的的必然選擇,尤其是針對外墻材料而言,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想要更好發展就必須重視上的幾大性能和特點。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鋼結構住宅產業化起步較晚,因此可以在其他優秀材料與配件的基礎上,結合本土發展進行多方位改良,這種方法不僅會提升住宅建筑材料的可靠性。同時還可以加速我國鋼結構產業化發展步伐,特點是針對一些大型住宅建筑而言,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墻體材料與配件研究,如:輕型砌塊、墻體、板面等材料研發,不僅可以減輕傳統材料的自身重量對住宅鋼結構施工進度的影響,同時,還可以增強鋼結構主體的穩定性與耐久性,這對推動建筑行業朝著規范化、定型化、產業化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5.3 可優化現有技術及欠缺技術
現階段,我國在鋼結構住宅建設在抗震抗壓、綠色環保、工業化建設等多個方面的的優勢逐漸被突顯出來。雖然很多方面技術我國鋼結構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很多不足的地方,如:鋼結構住宅建筑的防火性能較差、墻體裂縫、樓面滲水、防噪能力弱等技術的應用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而針對這種情況,施工單位要細分現有技術,要將已經成熟的技術和欠缺技術進行分類。其次,要找到欠缺部分的短板和不足之處,并進行逐一攻克。最后,要結合時代發展和國際上的先進技術進行鋼結構住宅技術優化,以便從內部優化鋼結構技術水平、實現鋼結構住宅建設產業化發展[4]。
5.4 實現鋼結構住宅主體創新發展
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個民族富強的必然手段。作為支撐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之一,鋼結構住宅建設中科技成果的研發與技術創新,不僅可以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同時還可以實現企業科技與社會經濟的完美結合。因此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調配市場資源,要加大對鋼結構住宅技術的研發投入,要從根本上實現企業產業鏈上的自主研發與創新。其次,要結合時代發展不斷提升建筑產品質量與相關技術水平,要加強對新市場、新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力度,要將研發與實際鋼結構建筑情況進行完美結合。最后,要加強互聯網技術與鋼結構住宅建筑產業化的結合,要利用互聯網龐大的數據平臺完成住宅數據統計與分析,要更多的運用BIM技術等信息技術來提高鋼結構建筑的產業化水平,從而實現“設計-研發-應用-檢驗”上的有利創新。
6 結語
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我國屬于鋼鐵生產大國,在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進一步推廣發展鋼結構住宅建設項目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促進鋼鐵產能的消耗,推動鋼鐵制造行業的發展,還能滿足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需求。對此,文章就結合鋼結構自身參數及其優勢,分析了促進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發展的措施,希望以此能為同行從業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于競宇,張龍雨,王靜峰,鐘治峰,朱力.鋼結構建筑產業化政策分析與推進機制研究[J].建筑鋼結構進展,2018,20(2):1-12.
[2]趙仕興,周練,楊華明.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促進裝配式建筑發展—以涼山州鋼結構農房為例[J].建筑技藝,2017(3):72-75.
[3]張海霞,李幗昌,張德冰.鋼結構建筑工業化建造施工與安裝技術評價體系研究[J].鋼結構,2016,31(2):109-113.
[4]沈祖炎,羅金輝,李元齊.以鋼結構建筑為抓手推動建筑行業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協調發展[J].建筑鋼結構進展,2016,18(2):1-6+25.
收稿日期:2019-06-26
作者簡介:曹旭(1983—),男,河北邯鄲人,學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