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紀,加強良好道德情操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樹人的職責,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總書記對立德樹人和教育培養目標的論述,鮮明揭示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進一步回答了新形勢下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重大問題。
關鍵詞:思想道德教育;校園文化建設;良好道德情操
學術界對思想道德情操建設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幾種觀點,一是傳統課堂教學載體建設,教學拓展創建活動建設,二是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以社會實踐為載體,積極開展健康的校園文化科技活動,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建設。
三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建設,從學生利益出發,了解他們所思、所想、所需,培養他們的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鮮明的個性,使他們的智慧、意志、知識、能力及特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盡情地展現,把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做到他們的心坎里。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萌芽時期。教育要從小抓起,必須把握其實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和榮辱觀的教育占領課堂教育的陣地,成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辦學理念,應當自覺地在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上下工夫,加強學生品德修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構建和諧校園。
本文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出發,分析了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環節,初步研究了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策略。
一、 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發揮和諧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揮課堂教育對學生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作用,注重調整人際關系,師生之間和諧相處,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促進學生的道德完善和個性健康成長。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理念,做到以德服人,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自律精神,使學生主動踐行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諧校園。通過塑造學生良好道德情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目的,為實現理想和奮斗目標不斷追求,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為其學習生活以及將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塑造良好道德情操
學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緊跟時代步伐,要注重與時俱進,弘揚時代主旋律,而思想道德教育是構建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通過實踐活動將道德觀念內化到學生心靈深處。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可以以社團為重點,通過學生社團組織舉辦各種活動,引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展示才能,不斷增強集體觀念。比如利用富有紀念意義的重要節慶日、利用國旗下講話、成人禮儀式等主題鮮明的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校園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載體,學校環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外顯形態,校園環境要整齊有序、錯落有致,做到自然與建筑和諧統一,人文與環境巧妙相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相呼應,要讓學校每一條路都是文化長廊,每一面墻都會有育人功能,每個公共場所都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比如教學樓樓梯過道宣傳各種文明用語,引導學生知禮儀,文明處事,食堂外墻主要是文字配圖片,引導學生合理膳食、珍惜糧食。讓全校師生生活在一個環境優雅、人文氣息濃郁的校園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學生心靈自然會得到凈化,情操會得到陶冶,修養也會得到提升。
三、 幫助學生堅定政治方向,樹立崇高理想,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通過開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作為文明中學生應具備的道德素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思想,根據學生心理成長的規律,堅持“教育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進行引導、規范、和教育作用,幫助學生堅定政治方向,樹立崇高理想,引導學生確立的世界觀、人生觀。
四、 通過塑造學生良好道德情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通過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的陶冶,形成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技能、轉變思維方式、優化心理素質、提升文化品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目的,為實現理想和奮斗目標不斷追求,為其學習生活以及將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眾所周知,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的潛在建設者。他們的人格健全與否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還是做人的道理,教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學習等方面的良好習慣。加強良好道德情操建設,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明確學習目的,形成“認真學習、發憤圖強、勤奮好學、誠實守信、敢于創新的良好學風”。不僅有利于創造和諧校園環境,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對于推進素質教育,適應新的時代環境和形勢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玉白.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2]崔艷.基于創新型人格培養的德育創新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3.
[3]林建英,連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構建和諧校園文化[J].中國科技信息,2007(11):266-267.
[4]丁德智,張軍.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探討與建設思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2):67-69.
作者簡介:
鄭建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一中。